【摘要】音樂是一門旨在培養學生審美鑒賞能力,提高學生審美情趣的學科,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音樂學科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如何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從繁重的學業中解脫出來,通過音樂放松身心是教師關注的話題。合唱作為一種音樂教學的有效形式,在培養學生樂感、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初中音樂教師,應加大對合唱教學的重視力度,積極探究有效的策略和方法開展合唱教學,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使音樂教學綻放它自身應有的風采和魅力。
【關鍵詞】初中音樂;合唱教學;豐富形式;技巧指導;聽賞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合唱作為音樂教學的一種重要的形式,以其自身特有的魅力和廣泛的群眾參與歷來備受重視,融合及包含了音樂中的眾多聲樂技巧和原理,是學生系統、全面掌握音樂知識的重要途徑和方式。為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應加大對合唱教學的重視力度,力求使學生在共同參與的過程中增強對音樂作品的感知和理解,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使音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興趣是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強大動力和內在情感基礎。在音樂合唱教學中亦是如此。不少學生因為合唱排練過程的枯燥逐漸對音樂學習失去興趣,使合唱教學難以順利進行下去。鑒于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開展合唱教學,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學前提,以此來促進學生對合唱教學的積極參與,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音樂美的熏陶,從而愛上音樂,更好地學習音樂。
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歌曲的背景知識或與歌曲有關的知識,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迎風飄揚的旗”這首歌曲為例,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介紹國旗的顏色、形狀、圖案及圖案的特殊意義,以此來加深學生對國旗的認識。接著向學生介紹了國旗的意義,使學生明白國旗不僅是一個國家的標志,更象征著國家的尊嚴,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之后向學生展示了一些圖片,有的是我國登山運動員登上珠穆朗瑪峰山頂插上國旗的圖片,有的是我國體育競技運動員在奧運會中比賽勝利后國旗冉冉升起的圖片,無一不充分展示著國旗的魅力,使學生的自豪之情和崇敬之感倍增。學生的學習熱情被調動起來,課堂氛圍也隨之高漲,我也順勢開展了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先是帶領學生學習了這首歌曲,接著引導學生進行這首歌的合唱練習。如此,通過介紹與歌曲相關的背景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積極投身到課堂中來,為課堂教學活動地順利開展打好了基礎。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唱比賽,以此來調動學生參與合唱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對課堂的積極參與。以“新世紀的新一代”這首歌曲為例,在課堂上,我先通過錄音的形式讓學生認識了這首歌曲,讓學生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演唱的力度、速度及情緒,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中。之后向學生簡單介紹了歌曲的特點,讓學生反復練唱,直至熟悉演唱。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進行合唱練習,并對每組學生合唱時節奏的把握、氣息的調整等方面進行綜合點評和評分,選出唱得較好的一組。學生都認真練習,積極參與著合唱,對歌唱比賽充滿了熱情。如此,便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課堂教學朝著有序、健康的方向發展下去。
二、加強合唱技巧指導,使學生掌握一定合唱技能
在合唱教學中,教師應指導給學生一些合唱技巧,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合唱技能,從而在合唱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水平。一些合唱的理論知識如發聲的技巧、節奏的掌控、曲譜的把握及分聲部的相關知識都是學生在合唱中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為此,作為初中音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來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避免因理論知識的枯燥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從而更好地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為合唱教學的順利開展打好基礎。
例如以“陽光路上”這首歌曲為例,在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聽了歌曲的錄音,使學生對這首樂曲的速度和情緒有一個基本的把握和理解。接著向學生介紹這首歌曲的組成部分,即第一部分為獨唱,第二部分為合唱,其中的音樂旋律主要在高音部分。之后帶領學生反復練習歌曲,使學生對歌曲能夠熟練把握。接著,讓學生針對第二部分進行合唱練習。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合唱練習,我讓女生負責演唱其中的高聲部,男生演唱歌曲的低聲部,并向學生介紹了合唱歌曲的特點,以及合唱需要達到眾人合一的要求。在實際的合唱練習中,我先通過彈琴伴奏的形式帶領學生做發聲練習,指導學生在唱歌的過程中注意氣息的控制和運用氣息的技巧。針對一些學生存在氣息淺、不會保持氣息的現象,我讓學生利用喉嚨中的“高位置”來演唱,引導他們利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和方法進行練習。指導女生在唱高音時要以假聲帶真聲,避免因不合理的演唱造成聲帶損壞的現象發生。通過鋼琴的伴奏,使學生掌握歌曲的音準、節奏,從而更好地進行合唱訓練。之后,針對學生在合唱練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細致的講解和糾正。如此,通過對學生進行合唱技巧的指導,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合唱要領,避免了合唱練習的盲目性,提高了合唱教學的有效性。
三、開展音樂聽賞活動,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開展音樂聽賞活動是培養學生合唱意識、提高學生合唱能力的關鍵所在。初中生面臨升學的壓力,學業繁重,平時沒有過多的時間放到音樂上,因而對合唱了解得較少,合唱意識和合唱能力相對薄弱。鑒于此,教師可以利用課堂上的時間開展合唱聽賞活動,使學生能夠領悟、感受合唱作品的藝術魅力,從而激發自身的合唱意識,在對合唱作品反復聆聽的過程中加深對音樂旋律的感知和把握,提高對音樂的鑒賞能力。
例如“保衛黃河”是一首經典的合唱曲目,在課堂上,教師可以以這首歌為例,讓學生進行聽賞練習,在學生聽的過程中向學生介紹這首歌曲的各個聲部及與合唱有關的一些基礎知識,使學生通過反復聆聽能夠對合唱歌曲有深刻的認識,從而更好地進行合唱練習。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些著名的交響藝術團或合唱團的演出資料,使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指揮者是如何控制各聲部的演唱的,從而深刻感受合唱給人帶來的力量和震撼,從音樂本身的旋律中體會合唱藝術的美所在。在聽賞的過程中,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注意聆聽鋼琴或其他形式的伴奏給兩個聲部帶來的和聲效果,使學生能夠深刻意識到合唱要想達到完美的效果需要全員的積極配合才能實現。如此,通過開展音樂聽賞活動,加深了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的認識和理解,使學生能夠深刻、全面的理解合唱這種音樂表現形式,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總之,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應加大對音樂、美術、體育等體現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綜合發展學科的重視力度,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力求使學生通過這些學科的學習能夠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就初中音樂這門學科來說,合唱不僅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和音樂表現形式,還是一種音樂藝術。作為教師,我們應合理采取合唱教學對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教育,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歌曲演唱方法和技巧,從而提高音樂鑒賞的能力,在美好音樂的熏陶中加深對人生的感悟,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周成.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分析[J].新校園(中旬),2015.
作者簡介:夏永麗(1970—),女,漢族,重慶江北,本科,重慶市榮昌初級中學,中一,研究方向:聲樂、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