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川川 支軍


【摘 要】 目的:觀察在產程護理中融入人文關懷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擇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88例產婦,隨機將所選產婦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44例產婦行以常規護理,研究組44例產婦行以人文關懷護理,對兩組護理效果進行分析和對比。結果:研究組第一產程時間、第二產程時間、第三產程時間、總產程時間比對照組短,且出血量比對照組少(P<0.05);研究組剖宮產率、新生兒窒息率分別為11.36%、2.27%,對照組剖宮產率、新生兒窒息率分別為34.09%、13.64%,研究組剖宮產率、新生兒窒息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產程護理中融入人文關懷護理的效果顯著,可縮短產程時間,減少出血量,還可以降低剖宮產率及新生兒窒息率,臨床價值顯著。
【關鍵詞】 人文關懷;產程護理;臨床效果
分娩是一個復雜的心理及生理過程,這一過程是否順利直接影響著母嬰健康。所以,在分娩期間,需要做好護理服務,提高服務質量,以確保母嬰健康安全[1]。基于此,筆者擇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本院收治的88例產婦,觀察在產程護理中融入人文關懷護理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88例產婦,隨機將所選產婦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44例產婦中,年齡最大為37歲,最小為23歲,年齡平均為(25.3±2.1)歲,孕周最多為40周,最少為36周,孕周平均為(37.9±1.4)周,體質量最多為70kg,最少為58kg,體質量平均為(65.5±3.6)kg;研究組44例產婦中,年齡最大為36歲,最小為22歲,年齡平均為(25.4±2.2)歲,孕周最多為41周,最少為36周,孕周平均為(37.8±1.3)周,體質量最多為69kg,最少為57kg,體質量平均為(65.6±3.5)kg;兩組基線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提示本研究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產婦行以常規護理:常規待產,由護理人員統一安排,并由醫生定期內診,進行常規指導,待產婦進入產程之后,安排助產士對產婦產程情況進行觀察,并幫助生產。
研究組產婦行以人文關懷護理:助產士首先對產婦及其家庭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如經濟狀況、生活方式、對產程進展認知等,有針對性地制定人文關懷產程護理內容:1)向產婦解釋說明不同鎮痛方式的鎮痛效果及原理,并告知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使產婦根據自身需求及經濟狀況進行自由選擇,若產婦有經濟能力且自愿接受無痛分娩,則實施無痛分娩法,即于宮口開大超過2cm時放置鎮痛泵,進行持續硬膜外鎮痛,直至第二產程結束。2)如果產婦有陪伴需求,則可采取家庭式分娩法,即安排產婦的家屬陪伴,根據助產士指導陪伴產婦,在發生宮縮陣痛時給予安慰,并給予腹部按摩,另外在宮縮間隙給予喂食、擦汗等照顧。3)對于無法采取家庭式分娩法、無痛分娩的產婦,可采取導樂陪伴分娩法,由助產士向產婦講解分娩知識,并在整個產程中給予產婦心理支持、情感支持和生理支持,使產婦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調動。通過語言溝通技巧以及非語言溝通技巧給予產婦幫助,如握手、靠近耳邊并給予親切的鼓勵、隨時告知產程進展、在產婦產程進展時給予鼓勵、在宮縮間隙期給予喂食與喂水等照顧,使產婦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得到充分滿足,使產婦順利分娩。
1.3 臨床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第一產程時間、第二產程時間、第三產程時間、總產程時間、出血量、剖宮產率、新生兒窒息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以率進行描述,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程及出血量對比
研究組第一產程時間、第二產程時間、第三產程時間、總產程時間比對照組短,且出血量比對照組少(P<0.05)。見表1。
2.2 兩組剖宮產及新生兒窒息情況對比
研究組剖宮產率、新生兒窒息率分別為11.36%、2.27%,對照組剖宮產率、新生兒窒息率分別為34.09%、13.64%,研究組剖宮產率、新生兒窒息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分娩作為自然生理過程之一,但產婦卻需要受到生理、心理等多個方面的影響,特別是心理方面,因此如何讓產婦在產程中保持良好狀態,減輕分娩期間的痛苦,縮短產程,降低出血量,使母嬰安全得到保障,是產科護理重點研究的內容[2]。
分娩本身作為一種應激源,影響機體內部平衡與健康,很多初產婦聽聞分娩相關的負面訴說,容易產生擔憂、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產婦對分娩的焦慮與恐懼,使得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同時增強了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了產婦痛閾值[3]。在常規產程護理中,助產士從生物學層面給予產婦照顧和護理,未考慮到心理因素對產婦分娩的影響,加上產婦本身情緒不穩,因此容易出現產程異常,延長各個產程時間[4]。本研究中,在產婦分娩過程中融入人文關懷理念,使產婦不同護理服務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并在最大程度上改善產婦的不良情緒,避免因心理、精神因素導致的產后出血等不良后果,可以使產婦積極參與分娩,進而縮短產程。
由于分娩過程中會產生劇烈疼痛,所以產婦會出現應激反應,并伴隨恐懼、焦慮情緒,這些現象均會使產婦耗氧量增加,加重產婦心臟負荷,使得子宮血管收縮,減少血流量,因此會提高剖宮產率,增加新生兒窒息發生率[5]。本次研究中,在產程護理中融入人文關懷,將產婦作為護理服務中心,使其生理需求與心理需求得到滿足,使分娩造成的壓力與不適得到改善,確保產程進展順利,進而降低剖宮產率以及新生兒窒息率。
在人文關懷護理中,通過無痛分娩法、家庭式分娩法、導樂陪伴分娩法幫助產婦分娩,使產婦得到一對一全程式護理,為產婦提供持續的鼓勵和支持,因此可以緩解其不良情緒,保證分娩順利,臨床價值更為顯著[6]。
在產程護理中融入人文關懷護理的效果顯著,可縮短產程時間,減少出血量,還可以降低剖宮產率及新生兒窒息率,臨床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 黃夢.人文關懷護理用于產婦分娩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飲食保健,2017,04(17):277-278.
[2] 趙芳.人文關懷對高危產婦妊娠結局及分娩狀況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10):1357-1360.
[3] 范慧慧.將人文關懷融入產程護理的措施與成效[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01(11):178-179.
[4] 楊運思.淺談人文關懷在產程護理中的臨床運用[J].醫藥衛生:全文版,2017,02(02):246.
[5] 黃峻瑋.全程陪伴式分娩過程人文關懷護理的臨床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01(02):85-86.
[6] 劉紅.人文關懷護理在產房護理中的實施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07):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