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族地區鄉村社會治理對于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的意義,需要不斷提升鄉村社會治理能力、完善治理體系。明確民族地區鄉村治理的路徑對于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完善治理體系尤為重要。
關鍵詞:民族地區;鄉村;社會治理
“三農”問題事關中國的穩定和發展大局,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近年來,我們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和關心“三農”問題的解決,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了“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解決好“三農問題”離不開鄉村的社會治理。尤其對于邊疆民族地區來說,鄉村社會治理尤為重要,是實現邊疆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途徑。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將“治理有效”作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總要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實現鄉村治理有效,可以通過如下幾個途徑。
一、加強鄉村基層黨組織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把“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中的第一條。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擔當起引領民族復興偉業的領導核心的重任。堅持黨的領導,是做好邊疆民族地區一切工作的基礎和前提。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農村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關鍵。邊疆的穩定和發展,關鍵是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和核心作用。只有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好了,邊疆的和諧穩定和發展才有保障。邊疆地區的農村工作非常重要而又較為復雜,要做好農村工作,發揮黨在農村的基層組織作用尤為關鍵。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的領導核心。
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在黨。黨的領導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保證。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工作的基礎,是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戰斗堡壘,是領導農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核心力量。不斷提高黨領導農村的工作水平,必須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關鍵。村委會、村婦聯、村共青團等組織都必須在村黨組織的領導下,發揮各自的作用,從而促進農村各項工作的健康發展。要從多方面入手不斷加強黨組織建設,諸如不斷完善創新工作機制、開展好黨員的組織生活、加強黨員培養工作等,從而不斷鞏固黨的領導地位。
二、加強鄉村干部隊伍建設
加強鄉村干部隊伍建設是做好“三農”工作、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環節。2014年4月27日至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時強調,“我們要有一個堅強的基層政權”“建設一支政治上堅強有力、經得起風浪考驗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對新疆穩定和發展至關重要”[1]。農村基層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強不強,關鍵看農村領導班子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如何,以及農村領導班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能力如何,因此村級領導班子和村干部的考核、考察、培養和培訓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響到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村級領導班子的建設,要注重干部培養工作,要在選優配強村級領導班子上做工作,特別是重視選好“班長”,提高維護穩定、促進發展、脫貧致富的能力。注重在反恐維穩一線發現、培養、使用干部,大膽使用政治過硬、敢于擔當、經得起考驗的黨員干部。
三、加強鄉村思想文化陣地建設
要通過進一步完善鄉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民間文藝隊伍建設,開展各類文化娛樂活動,進一步加強鄉村思想文化陣地建設,豐富鄉村各族群眾的文化生活。這有利于不斷引導邊疆地區各族群眾在精神和情趣上走向現代化,有利于邊疆民族地區的和諧穩定。
加強對鄉村各族群眾進行愛國主義的宣傳教育,是鄉村思想文化陣地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進一步凝聚邊疆民族地區基層干部群眾熱愛祖國、一心向黨的重要精神力量。例如,新疆各地的鄉村通過開展每周一升國旗、唱國歌、宣傳黨的各項政策及國家法律法規等活動,進一步激發了新疆各族干部群眾熱愛偉大祖國、感恩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的熱情,增強了鄉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四、做好鄉村群眾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群眾路線始終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的重要傳家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必須把群眾路線貫穿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要把群眾路線貫穿到黨的全部工作之中。做好群眾工作是中國共產黨一貫堅持的優良作風。邊疆民族地區鄉村情況復雜,多是民族宗教問題交織,做好群眾工作尤為重要,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做好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例如,新疆地區從2014年至今連續多年開展“訪恵聚” 駐村工作(全稱為“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實踐證明,這一舉措,是黨員干部密切聯系群眾、融入群眾、服務群眾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疆方略在新疆的偉大實踐[2]。也正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領導在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上所說:“實踐證明,‘訪惠聚活動是抓基層、打基礎、發動群眾、服務群眾、維護穩定的治本之策,要形成長效機制、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3]
五、發展壯大鄉村經濟
發展壯大鄉村經濟是鄉村振興的堅實基礎。“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民族地區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歷史基礎薄弱,發展條件差,與我國其他地區的差距依然存在,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難點、重點和短板?!盵4]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強調指出:“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盵2]“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加快民族地區發展步伐,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不讓一個民族地區落伍?!盵2]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指出,沒有民族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要確保民族地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邊疆民族地區鄉村經濟普遍存在發展基礎薄弱、發展滯后的問題,成為邊疆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和重點、難點。發展壯大邊疆民族地區鄉村經濟、探索鄉村經濟新的增長點的問題,成為邊疆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今后,邊疆民族地區如何落實好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如何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將尤為關鍵,需要在這些方面狠下功夫。
總之,做好民族地區工作,鄉村社會治理尤為重要。其中加強鄉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強鄉村干部隊伍建設、加強鄉村思想文化陣地建設以及做好鄉村群眾工作、發展壯大鄉村經濟是實現鄉村社會治理的重要路徑。
注釋:
[1]孫秀玲.“訪惠聚”駐村工作是黨中央治疆方略在新疆的偉大實踐[J].新疆社會科學,2018(1)
[2]中國共產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九次代表大會隆重開幕[OB].天山網,2016-10-29
[3]劉延東.《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和共同繁榮發展》,中國民族報,2015年6月18日
[4]習近平.《在云南考察工作期間會見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干部群眾代表時的講話》,人民日報,2015年1月23日
參考文獻:
[1]向德平、蘇海.“社會治理”的理論內涵和實踐路徑[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6)
[2]賀雪峰.論村級治理中的復雜制度[J].學海,2017(4)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年10月10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學習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
李艷榮(1977--)女,博士,新疆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主要為民族問題、民族關系以及思政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