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鋒
摘 要:課本是最好的學習資料,只有吃透教材,才能使教學游刃有余,學生才能學有所悟,才能說得上打造高效課堂。
關鍵詞:案例;活動;問題設計;高效課堂
一、課堂的教學現狀及課堂效益
課堂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效益決定教學質量。本人多年從事高中地理教學工作,兼任涇川縣教研室高中地理兼職教研員及玉都中學文綜學科教研組長,曾擔任平涼市地理學科課堂講賽評委工作。在多次講課、評課、說課、教學研討工作中收獲匪淺,同時我也深深地認識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還有很多的問題:資料多了,課本用得少了;練習多了,老師講得少了;課件容量大了,落實得少了;學生看得多了,動手歸納思考得少了;知識點多了,核心知識點弱化了;媒體展示多了,黑板上精美的板書少了;教輔資料上學生做得密密麻麻,課本上卻空空如也,老師上課要么別出心裁,要么墨守成規,課本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舍本求末,建造空中樓閣,學生有做不完的作業,考不完的試題,沒有成才,人先廢了……諸多問題警示,我們該為我們的教育、課堂打個問號!該靜心思考,構建和諧、高效的課堂,營造充滿活力的校園。
二、“案例”“活動”是構建高效地理課堂的橋梁
1.高中地理必須重視課本“案例”“活動”欄目的探究
我對高中地理三本必修教材做了統計,其中“案例”48個,“活動”83個,章末“問題研究”16個,涉及各類地理圖像140多幅,這些內容占整個地理課本篇幅的四分之三,這是我們現在教材“新”的標志,上述數據顯示,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更應推崇案例教學法,“活動”是課本的有機組成部分,更不能偏廢。
2.新課改背景下,“案例”“活動”欄目更能彰顯課改力度
課改要求突出學生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生的創新意識,注重培養更加和諧的師生關系,注重學生的課堂活動,課本自身“案例”“活動”就是實現課改目標的最好素材,高中地理教師更應該率先用好課本資源。一是地理學科在教材編排上安排大量的“案例”“活動”。二是地理學科更容易組織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培養學生探究、歸納、比較、遷移能力。三是案例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四是“活動”內容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分類感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相互協作的良好學習習慣,充分體現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五是重視教材案例、活動教學,有利于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改變傳統教學教師“一言堂”模式。
3.高考地理學科更側重區域問題的案例探究,側重熟悉熱點案例探究,考有用的地理問題、考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
如讀圖能力、信息提取、知識遷移、比較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試題在課本案例的基礎上求活、求變、求新,答案更具開放性。如果平時教學不從課本母圖、案例入手,求細、求精、求實,學生就很難適應高考試題要求。
4.地理學科案例、活動內容,有助于優化授課內容,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痕跡”
每節課組織教學從課本案例入手,師生共同研究案例所涉及的規律、原理、技巧,借助地圖、多媒體,調動學生積極活動,透徹掌握案例所涉及的地理知識后,歸納整理,然后由此拓展到類似的案例,或者當前熱點案例,放手學生質疑和解決問題。建立母子案例關系,形成完善的知識模塊,學生上完一節課后,腦海里的案例串知識,學習痕跡就會很深,甚至終身難忘,這肯定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活動。
三、以“傳統工業區”為例,說說課本案例活動在課堂教學中的靈魂作用
“傳統工業區”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三節主體內容,學習目標重在了解和掌握傳統工業區的概念、特點、分布、區位條件、衰落原因、整治措施及學習的借鑒意義。課本篇幅和“導學案”“預學案”“固學案”“思學案”篇幅共計十六頁,還有地圖冊二頁,學生在一節課掌握這么多的內容有很大難度,這就需要優化授課內容,教材以“德國魯爾工業區”為母案例,安排了一個“活動”,即“遼中南工業區”,涉及六福相關地圖,三個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本人緊扣“案例”、“活動”,引導學生看書、讀圖、歸納。自主學習“魯爾區”的相關問題,教師釋疑重點強調傳統工業區的主導區位條件,煤炭工業、鋼鐵工業衰落原因,針對原因分析魯爾區的整治途徑。然后,將“遼中南工業區”通過媒體展示作為子案例,通過媒體展示進一步引導學生提取信息,列表比較歸納兩個案例的異同點。學生對“活動”學習很主動。“煤城焦作的出路何在”是教材章末的“問題研究”。作為延伸案例,對此,本人分組討論,重點是學生發言交流,探究結果,最終檢測學習效果,在時間安排上,案例“魯爾區”用時15分鐘,活動“遼中南工業區”用時10分鐘,問題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用時10分鐘,總結練習10分鐘。通過本節三個案例教學,對傳統工業區有了共性認識,對魯爾區、遼中南、焦作圖像印入腦海,第二節課上課檢測,學生對材料練習對答如流。本節課,學生活動占30分鐘,教師導學、釋疑占用15分鐘,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很好的發揮。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材是最好的學習資料。地理課本中的案例、活動更是學習地理知識,培養地理學科素養的橋梁,是引導學生進入地理學科圣殿的鑰匙。我們作為老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與時俱進。在資料泛濫,教法多變,教學手段多樣化的教育現實中,時刻不要忘掉手中的課本。挖掘教材資源,這是實現高效課堂的最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陸木生.淺談案例教學法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以傳統工業區為例[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6(8):54-5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