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謀
摘 要:物理這門課程是高中階段的基礎學科之一,在高中課程中,物理通常被視為較難的一門學科。對于農村高中學生來說,學好這門課,更是難上加難,他們學習內動力不足,學習習慣差,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成績普遍處于中下水平。為了能夠貫徹落實新課程理念,做好農村學生的物理教學工作,立足農村學生學習物理的實際情況,對學困生的轉化提出了具體的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物理;學困生;轉化策略
物理是高中階段的必修課之一,高中物理課程對自然科學進行深入研究,是發展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農村高中學生學習內動力不足,學習習慣差,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成績普遍處于中下水平。所以為了培養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物理學科成績,實現學困生的轉化,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做起。
一、深入認識學生個體差異
俗話說,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當然,學生也是一樣。因為成長環境、教育方式等不同,致使學生形成個體差異。教師能夠全面地認識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是學困生轉化的基礎。人類的智能是多元化發展的,語言、音樂、空間關系、自我認知、運動等都占有不同的優勢,這就需要教師采用合適的教育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充分地認識自己,展現自己,發揮個人優勢,力爭將個人優勢轉化到學習中去,進而彌補學習弱勢造成的差距。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一雙善于發現學生閃光點的眼睛,引導他們用心學習,進而通過不斷努力,樹立對高中物理學習的自信心。
二、制定層次化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指路明燈,合理地設計教學目標是物理教學質量得到提升的前提條件。每堂課的教學目標都應該貼近學生的學習實際,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所以,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一個基礎目標,全體學生都可以掌握;在制定中層目標時,要確保中層學生能夠理解;對于學優生,則制定更高層次的目標,這樣,不同學段的學生都能學有所獲。例如,在教學時,我習慣把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學困生、中間生和學優生,學困生只需要理解基礎知識,能夠辨別正確與否,中等學生需要分析原因,而學優生則要求對問題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通過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遵從學生的個體差異,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的思維空間得到拓展,進而落實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新課改背景下,物理教學更加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對學生綜合素質、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制定層次化教學目標,分層教學,分類推進。
三、采取多樣化教學方法
《禮記》中曾經說過“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這就要求學生有正確的學習方法,教師應該進行有效指導。很多教師認為教學的任務就是傳授知識,卻忽視了學困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忽視了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很多學困生在學習中沒有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導致學習效率偏低,對物理概念理解不深不透,解題方法一知半解,思維的深度與廣度沒有得到拓展,不能用發散性思維來思考問題。對于上述這些問題,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激發學生物理學習興趣,適時對學生思維點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幫助學生掌握解題方法,拓展學生思維空間,轉換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多地關注學困生的發展,盡可能多地提問學困生,幫助學困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提高學困生的整體素質。例如,我在實際教學中,經常采用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學習,或者是“兵教兵”的學習方法,在分組時盡可能多地照顧到學習能力的差異性。讓接受能力強、掌握知識快的學生當“小老師”,去教學習能力弱的、接受速度慢的學生。這樣,不同類型的學生,在課堂上都有事情做,都有所發展,學有所得,學有所獲。這樣,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調動了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以學生的差異性為依據,不斷轉變教學方式,改變教學策略,更多地關注學困生,關心他們的發展,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胡濤.重視數學知識滲透優化物理課堂教學:探析數學知識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才智,2015(27).
[2]沈祖榮.高中物理學困生成因探討與轉化策略[J].物理教師,2014(5).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