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樂東
【摘要】品德與社會是學生在小學階段需要系統學習的綜合性課程。該課程的教學主要是通過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品德教育、法制教育、歷史文化教育、國情教育等方面內容,幫助學生在小學階段建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為將來的成長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當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存在諸多問題,教學方法陳舊落后,教師和學生重視程度不足,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為此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模式,積極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認識到品德與社會知識對日常生活的指導作用,提高學習興趣,實現教學質量的全面改善。
【關鍵詞】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化
新的課程標準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需要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基礎,利用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和感悟開展教學,提高學生對品德與社會學習內容的認識水平和實際應用能力。為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研究和分析,結合學生的設計特點,合理設置教學目標,加強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的關聯,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同時注意將教材內容延伸至學生的課外生活,使學生學會運用品德與社會的相關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一、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生活化的重要作用
(一)當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存在的問題
新的課程標準對品德與社會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很多教師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課堂上以教師為核心,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灌輸,單一化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導致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二)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生活化的重要作用
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積極采用生活化的模式能夠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在課堂上引入生活化的學習情境,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教材內容,并能在實際生活中準確運用,提高對社會的認識水平。生活化的品德與社會課堂能夠保證學生建立起良好的思想品德,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二、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一)合理進行課堂導入,調整教學內容
課堂導入是教學的第一環節,有效的課堂導入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后續教學環節的順利進行。品德與社會教學內容涉及知識點比較多,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基礎,合理引入學生生活實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理解品德與社會教學內容對實際生活的作用,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全面結合。比如在講解《我們的學校》這一內容時,主要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明確學校對自身成長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感受校園生活的樂趣,增強學生對學校和校園生活的熱愛。在課程導入環節,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校園的喜悅》《同桌的你》等校園歌曲,并在歌聲中提出問題,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播放結束后,引導學生討論自己在學校學習的感受,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活躍課堂氣氛。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內容,并與教師形成情感共鳴,為后續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合理創設教學情境
品德與社會生活化教學的重點是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能夠在熟悉的情境中完成知識的學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空間,鼓勵學生積極嘗試。比如在講解說聲謝謝這一內容時,教師應當在課前對班級學生進行分析,大部分小學生屬于獨生子女家庭,家長教育方式不合理,很多學生存在懦弱、自私、抗挫折能力差等問題,不懂得感恩。為此,教師需要通過品德與社會相關內容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社交禮儀,在獲得幫助后主動說出謝謝,學會感恩。為提高學生的認識,教師可以設計教學情境,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比如教師可以設計雪天路滑,一位同學摔倒了,另一位同學主動將他扶起,被扶同學說出謝謝。通過這種日常生活的場景,學生能夠深入理解教學內容,并學會正確地運用方法,形成良好的個人素質。
(三)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在生活化教學模式之下,教師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內容,不斷發現適合小學生的教學資源,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核心,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活躍課堂氣氛,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能夠準確理解教學內容。比如在講解家人與愛這一內容時,主要教學目標是希望學生通過日常生活體會到家人對自己的關愛,表達對家人的感激。課堂上,教師可以設計討論分享活動,引導學生講解自己與家人之間的故事,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家人的關愛,同時可以指導學生制作卡片,寫出最想對家人說的話。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學生能夠深入體會和理解家人的關愛,教師也實現了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結語
小學階段是人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通過品德與社會教學能夠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使學生在小學階段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助于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當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質量有待提升,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在熟悉的場景中完成學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運用能力,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各個環節中,有助于改善教學質量,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