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先念
【摘要】語文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的重要基礎性學科,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通過語文知識的學習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文化修養,因此學校以及學生家長重視程度較高?,F階段,小學語文教師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普遍采用灌輸教學的模式,教學內容單一,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為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轉變教學模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提高,為將來深入學習語文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問題;對策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逐漸發生改變,主要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基本文學素養,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為適應新的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很多教師積極調整教學方法,課堂上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學生的學習興趣顯著提高,有效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同時,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部分教師尚未實現教學理念的有效轉變,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亟待提高。為此,相關教師應當加強研究和分析,制定完善的教學方案對策,以此來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增強。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陳舊落后
小學生由于自身年齡特點,擁有極強的行動力和創造力,很多小學生為滿足自身的學習需求,會積極主動學習語文相關知識,在自學的過程中,語文能力也會逐步增強。現階段,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教學內容陳舊落后,導致課堂氣氛過于枯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對教材內容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準確的把控,自身具備的創造力和教學能力嚴重不足,無法滿足新的課程標準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深入探究和分析。同時,很多教師對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的關聯不夠重視,學生無法理解語文知識對實際生活的指導作用,這也會導致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受到不良影響。
(二)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普遍以教師為核心,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灌輸,課堂上為學生提供的主動學習思考空間不足,學生的主觀能動陛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被嚴重忽視。部分教師在語文課堂中完全按照個人意愿進行授課,講解知識點內容過多,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同時,應試教育理念占據主導地位,很多教師以考試為標準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無法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部分學生甚至出現抵觸情緒,導致課堂教學向完全相反的方向發展,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小學語文教學的對策
(一)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
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以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整體難度不高,重點講解內容為學生的基本生活常識。為提高教學質量,解決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教師需要積極與學生溝通,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興趣愛好,并以此為基礎,設計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學環節,提高問題引入的針對性,實現語文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在講解語文教學新內容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舊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的關聯,采取差異化的教學模式,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教學效果,進而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比如在講解《古詩兩首》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古詩背誦的接龍游戲,通過這種方式強化學生對古詩詞的記憶,使學生樹立起競爭意識,提高教學過程的有效性,同時能夠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有助于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全面提升。
(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知識結構不夠完善,普遍擁有比較強的好奇心,為此學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學習心理,設計新穎獨特的課堂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在這個過程中全面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創新思維水平。比如在講解《嫦娥奔月》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想象,嫦娥奔月的原因是什么,嫦娥到月亮之后會發生什么,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在積極主動思考的過程中能夠提高對語文知識的認識水平。
(三)合理設置語文作業內容
作業是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提高理解水平。教師在布置小學語文作業時應當保證作業內容的開放性,加強實際生活與作業的聯系,提高學生對作業的興趣。比如在講解《挑山工》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作文的形式模仿文章的寫作手法,描述身邊親人或朋友在實際工作中的狀態。在講解《翠鳥》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課下觀察其他鳥類,分析與翠鳥的不同。這種生活化的作業模式能夠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教學內容,對學生的成長以及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另外,教師需要建立合理的作業評價機制,改變教師單一評價的模式,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互評和自評,建立綜合的評價方法,對學生的優點予以肯定,針對學生的不足給予必要的指導,促進學生不斷進步。
結語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為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特點,積極轉變教學方法,將學生作為教學的核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的關聯,合理設計教學環節,通過各種手段,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