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西曉
【摘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發展升級的迫切需要。文章探討了如何依靠高校優勢專業,采取多方聯動策略等,培養大批有創新創業意識的大學生,進而推動地方高校教育長遠發展。
【關鍵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多方聯動
【基金項目】2018年度高校優秀青年人才支持計劃項目(gxyq2018226)。
當前新的經濟形勢改變了我國對于高校人才的需求,具有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創新創業型人才是當代經濟發展急需的人才。因此,在當前的高校教育中,我們必須針對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進行探究,尋找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面臨的瓶頸問題并加以解決,進而推動高校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
從高校、學生和企業三方面來分析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有助于我們更清晰地看到當前創新創業教育的不足之處。
(一)從高校角度分析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創新觀念與實際情況有偏差。首先,目前各高校已意識到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且對教育模式進行了調整,并設立一套有關創新創業的專業課程,極大地刺激了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但是許多高校沒有認識到創新創業的本質,在教育理念上只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只教會學生如何獲取財富和利潤,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即軟實力。其次,高校教師對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缺乏經驗。創新創業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沒有經驗可循,導致教學過程中缺乏系統的理論和經驗。同時,一些高校也不能通過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來滿足需求。即使他們開始上課,也缺乏嚴格的教學和考試規則,這就導致學生在報告學習結果時存在隨意性。這主要是由于學校、教師和學生缺乏正確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再次,高校與企業結合密切度不足。由于高校缺乏科技園區、配套資金以及創業渠道,這導致產學研不能較好地結合,無法做到理論與實際操作雙輪并進,導致學生所學的知識只是空中樓閣。
(二)從學生角度分析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當代大學生創新觀念不夠成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還沒有認識到當前形勢發展以及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性,更無法體會創新創業所帶來的益處。同時,由于缺乏創業資金,很多學生對創新創業望而卻步。學校也更專注于創新創業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實際操作課程。學生自身意識問題與不到位的師資、實踐活動的缺乏,給創新創業教育帶來很大的阻礙。
(三)從企業角度分析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旨在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創新型人才,使大學生從求職者轉變為創業者。從企業角度看,具有創新思維的大學生能夠給企業帶來新鮮血液,活躍發展思路,對企業的發展是有利的。但是由于目前僵化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刻板的教學方式,加上學生創新意識不強,企業對目前的創新創業教育存在負面認識。
二、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
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構建新的發展思路,激發創新創業教育的內驅力,將更有利于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入和實踐。只有從教學理念、師資建設、多方聯動和合理的評價體系幾方面共同發力,才能促進創新創業教育有效推進。
(一)改變教學觀念,調整教學目標
創新是民族發展的靈魂,科學的本質是創新,要不斷有所發現、有所發明。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是時代發展趨勢,高校、政府、企業和社會尚未充分聯動,在培養機制上,存在不同步現象,因此出現高校培養的創新創業人才找不到工作,企業找不到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高校找不到創新教育感覺的局面。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不僅是傳授具體的創業理論知識,還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挖掘學生創新創業潛力,加強對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意識的培養,激發其內驅力。當前,創新創業教育對師資要求有所提高,既要求他們具有較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求他們擁有一定的創業經驗。高校可鼓勵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利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培養一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創新型教學師資,突破師資瓶頸,提高教師的整體水平,將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作為教學目標。把教育的重心從重視知識的傳授向重視能力和情感的培養方向轉變,從“培養知識型人才”向“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轉變,鼓勵學生“大膽設計、主動探索”。
(二)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相融合,加強跨學科融合教育
高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學過程中應準確定位,理解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將開設課程同突出特色專業相結合,突出創業項目的專業優勢。發揮高校專業優勢,加強合作,培養能發揮優勢的專業型創新人才。同時,高校要促進學科互融,設置跨學科專業的交叉課程,培養多學科融合的綜合型人才。
(三)加強高校與企業的合作,雙方聯動,同時加強創新創業師資建設
優秀的教師隊伍是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大學生的前提,是高校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重要保障。將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灌輸式教學轉變為啟發式、深入探究式等具有互動特征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開展個性化教育,是以后教學發展的方向。要實現教學模式轉變,需要教師改變傳統教學觀念,且更能勝任這一教學要求。當前的教學師資多缺乏多面手的能力,因此需加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建設,加強對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在強化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同時,要注重開發社會資源,加強高校與企業的合作,整合資源。聘請優秀的成功企業家擔任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指導教師,結合他們的創新創業經驗,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教育。加強高校與企業的合作,雙方聯動,共建創新創業支持平臺,共建創業基金。讓大學生深入企業一線,學習先進經驗,了解運行模式,聽取創新創業先進人員的報告,學習其精神,充分調動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的學習客體向主動參與的實踐主體轉變,形成創新創業意識。同時,校企合作也可對大學生進行差異化教育,發掘尋找創新創業意識強的優秀大學生進行培養,加強其創新意識、能力、專業知識及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培養,打造創新創業教育優秀案例,為社會、企業輸送優秀的創新型人才。
(四)完善創新創業資金支持和政策保障體系
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緩慢多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保障。高校的教學體系不成熟,無法保證大學生接受系統理論的教育,就無法保證學生創業的成功率。高校、企業和政府缺乏有效的對接和融合,無法保證學生創新創業的先進性。高校缺乏創新創業平臺,創新基金到位不及時,無法提供有效的創新實踐工作,不利于創新工作的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指導工作的滯后,無法對學生產生有效的刺激和鼓勵,降低了創新創業的時效性。因此,應加強高校、企業、政府幾方聯動,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有效的政策、平臺、資金和后續就業指導服務,從各個角度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有效的鼓勵和督導,同時促進高校和社會協同發展。
(五)構建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
構建合理的創新創業評價體系是提高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創新創業教育評價包括教育過程評價和教育效果評價。高校要明確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責任、評價標準,加強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考核和評價,加強對專任教師的創新創業教育和職業指導,定期考核。企業聘用兼職教師,應當制定兼職教師管理規定。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進行評價,即運用現代科學方法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評價,并對所培養學生的社會信用進行評價。充分借助大數據著力分析不同學生需求的規律,改革評價內容和方式,注重評價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考核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構建合理的評價體系有利于規范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行為,重新審視現有的培養計劃、教學方法、師資質量及設備條件等,及時對現狀進行調整,更好地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發展。
三、結語
構建具有活力、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將促進大學生就業,同時強化“創新引領科技進步”這一理念。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堅持以提高創新性思維為核心,加強多方聯動,以政策為保障,著力塑造有創業理念、敢于實踐的新型人才,加大改革的力度,為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和實現偉大復興夢提供強大智力保障。
【參考文獻】
[1]吳長貴,朱云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問題探究[J].知識經濟,2018(14):27-28.
[2]張立馳,姜彥彥.基于蘇南區域經濟發展的高職高專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06):15-16,36.
[3]黃巍,唐友,佟明亮.基于區域經濟發展的民辦高校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2013(02):92-94.
[4]朱柳單.基于供應鏈管理模式的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研究[J].教育現代化, 2018(07):41-42.
[5]陸志.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及存在問題研究[J].高教學刊,2018(05):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