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霞 羅慶林 方張平
摘 要:文章以《建筑工程量清單計價》課程教學為例,針對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教學改革方法與教學導向,精心組織課堂教學, 理論聯系實踐, 發揮教師對課程教學的控制力,實現教學互動,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建筑工程量清單計價;教學實踐;課程改革
《建筑工程量清單計價》課程是工程造價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的核心課程,該課程是在《建筑材料與檢測》、《建筑識圖與構造》、《混凝土結構平法識圖》、《建筑施工技術與組織》等專業基礎課的基礎上,特別是在《建筑工程預算》課程的基礎上,學習工程建設工程發承包以及施工階段整個過程中的計價活動。通過學習需要掌握工程量清單編制、招標控制價編制、投標報價編制、工程合同價款的約定、工程施工過程中工程計量與合同價款的支付、索賠與現場簽證、合同價款的調整、竣工結算的辦理和合同價款爭議的解決以及工程造價鑒定等;重點掌握工程量清單編制與計價技術、工程結算的辦理方法等,為以后從事工程造價管理工作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
一、《建筑工程量清單計價》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一)缺乏有特色的高職教材
《建筑工程量清單計價》課程現有的教材內容不夠新穎,工程量清單編制部分比較好統一,但是對于工程量清單計價部分,由于引用的定額不一樣,計算規則也有差異,這導致在上課的時候,教材的作用不突出。一般我們都是以本省的相關計價依據來介紹,區域差異明顯。
(二)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缺乏
高職院校大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都是按照傳統的方式授課,缺乏開展以任務驅動、理實一體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活動設計。依據教材內容編寫教案,教案中僅安排各教學單元的授課內容與對應課時,授課內容更多的是以理論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是單純的知識傳授,教學方法為傳統的“傳遞—接受”型,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按部就班的講課,與學生的互動少,學生主動積極參與不夠,課堂的教學效果較差。
(三)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建筑工程量清單計價》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程,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搭配要合理,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適當交叉,做到“理實一體”化,但是高職院校的大部分教師來源于高校畢業生,缺乏在企業的工作實踐經驗,沒有參與行業企業頂崗實習,對崗位的工作情境和工作任務不熟悉,無法正確理解和傳授崗位工作需要的技能和知識,實踐教學環節效果不好。
(四)工程量清單計價手工操作與軟件操作銜接欠缺
《建筑工程量清單計價》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傳統的方式更多強調的是手工算量和計價。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工程造價軟件的應用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能,通過工程造價軟件的應用,學生對實際工作過程熟悉, 軟件操作熟練, 畢業后上手操作較快,實現零距離就業的需求。
(五)課程成績評價方式以終結性評價為主
《建筑工程量清單計價》課程包括了理論性課程和實踐課程兩個環節,為了保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合理地檢驗學習效果,要改變課程成績評價方式。如果還是以期中或期末考試定課程成績的評價方式,導致學生忽視平時的學習過程,學生只需要考前幾天的死記硬背或突擊訓練便能取得較好分數,極大地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的能力也無法得以訓練。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要改變課程考核方式。
二、課程教學方法探索與實踐
(一)以“任務為導向”,化零為整
針對《建筑工程量清單計價》課程的特點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采用以“項目任務為導向”選擇具體工程項目的施工圖紙為教學的教學方法,使散、雜、多的知識點化零為整;同時理論聯系實踐,課堂教學從傳統的“教師講、學生練”變成“邊講、邊算、邊查閱和熟悉規范和定額、邊動手聯系”,在這樣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大大提高,識圖能力也不斷提升,極大地調動和提高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建筑工程量清單計價》課程教學時可以通過展示圖片、 案例等方式,以增強學生直觀感受,在課堂上教師不能只是采用傳統的一支粉筆加一塊黑板的單一教學模式。通過信息化的教學手段,比如利用多媒體教學展示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將抽象、生澀、陌生的知識更加直觀和形象,活躍課堂氣氛,增加課堂的互動性。
目前,我校正在進行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其中《建筑工程量清單計價》課程的教學資源庫已經在建設中,這樣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方式,對于課堂沒有明白的問題,可以在線上學習,做練習等,教學方式和手段多樣化。
(三)實訓課程運用項目教學方式,加快學生與崗位的結合
《建筑工程量清單計價》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核心課程,是工程造價的專業主干課程,課程教學必須與崗位結合。在實訓課程教學中我們盡量選用行業內典型的項目教學圖紙,模擬崗位職能,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根據自己所學知識,在指導教師的安排下,完成相應部分的任務,最后,有小組匯總成一個完整工程項目的造價。
(四)運用BIM模型及計價軟件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建筑工程量清單計價》課程的學習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識圖能力,而學生普遍識圖能力較差,這對課程的學習是不利的。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可以運用BIM模型,建立項目的空間立體模型,特別是一些細部構造部分,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理解,幫助學生在基礎階段更準確地把握案例圖中的信息。 對于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學生也可以更好的掌握了。
三、結語
《建筑工程量清單計價》課程教學改革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能夠滿足工作崗位的職業能力的需求,成為一個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教學改革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不斷總結教學經驗,為人才培養提供可參考性意見。
參考文獻
[1] 畢明,李冬.基于工作過程的工程量清單計價課程教學設計與組織[J].中國建材科技,2015(02).
[2] 周土發.高職建筑工程量清單計價課程教學實踐與探索[J].考試周刊,2013,33(71):171.
[3] 趙海霞.工程量清單計價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認識[J].教育教學論壇,2012(10).
基金項目:文章系淮南聯合大學工程造價特色專業省級質量工程項目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5tszy045。
作者簡介:高紅霞(1983- ),女,安徽廬江人,淮南聯合大學,講師,工學碩士,研究方向:工程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