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摘 要:輔導員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骨干成員,既是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引領者,也是大學生成長才的助力者,還是大學生健康生活的守護者。高校輔導員工作屬性和特點決定其開展學生工作必須具備親和力。輔導員親和力有助于提升輔導員工作的吸引力,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構建和諧的人文校園環境。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輔導員;親和力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上特別強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堅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原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輔導員作為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骨干成員,在我國高校立德樹人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他們既是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引領者,也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助推者,還是大學生健康安全的守護者。親和力作為高校輔導員的基本素養,有助于提升輔導員工作的吸引力,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構建和諧的人文校園環境。
一、新時代高校輔導員親和力的理論意蘊
“親和力”原本屬于化學研究領域的一個專門術語,特指一種原子與另外一種原子之間的關聯特性。后來,隨著人文社會科學的不斷發展,“親和力”被廣泛運用于心理學、領導學、社會學等不同學科,多用于形容在人際關系中使人感到親近、愿意接觸的力量。所謂“輔導員親和力”,就是輔導員在與學生互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親近學生的動力和行為,是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讓大學生認可、接受、趨同的力量。它是主體、對象、內容、目標、載體、方法和情境等要素相互作用產生的合力。
首先,高校輔導員親和力的生成離不開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和思想交流。盡管親和力生成的主體是輔導員,作用的對象是大學生,但親和力不是作用于客體的單向力,而是一種能夠使師生心靈通達與投合的聚攏力,因此,高校輔導員親和力的生成既離不開輔導員自身的努力與自覺,也離不開大學生的積極配合與主動,是師生情感互動和思想交流產生的一種情感合力。其次,輔導員親和力是提高輔導員工作實效性的一種“軟實力”。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之間不是一種管理與被管理的“上下級”關系,而是一種關心與被關心、溫暖與被溫暖、教育與被教育的師生關系。最后,高校輔導員有無親和力以及親和力強弱要靠其工作對象——大學生來評判。任何力量都內含著一種作用與被作用的關系,而作用的效果要靠被作用的對象來檢驗。輔導員有沒有親和力,不能輔導員自己說了算,廣大學生最有發言權,因此,輔導員在培養自身親和力時,不僅要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而且還應時時對照大學生對輔導員親和力的要求和標準,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
二、新時代高校輔導員親和力提升的現實意義
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見證者和踐行者,其理想信念是否堅定、道德品質是否優良、專業素養是否扎實直接關乎到黨、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和希望。輔導員作為作為高校育人隊伍的重要成員,其工作親和力的提升有助于提升輔導員工作的吸引力,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構建和諧的人文校園環境,進而不斷增強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實效性。
(一)有利于提升輔導員工作的吸引力,增強輔導員工作的實效性
吸引力原本屬于物理學的專業術語,后來被引申為能引導人們沿著一定方向前進的力量。一件事情是否具有吸引力,會直接影響到人們對它的參與興趣和評價結果。實效性不強是近年來高校輔導員工作普遍存在的問題,一些輔導員尤其是一些新入職的輔導員經常抱怨學生工作難做,工作效果不佳,職業成就感不高。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輔導員工作對學生吸引力不強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增強輔導員工作對學生的吸引力,是當今高校輔導員能力培養面臨的共同課題。事實上,增強輔導員工作的吸引力的關鍵在于提升輔導員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工作方法。輔導員的工作方法會影響到輔導員工作的實際效果,其中,科學的工作方法會使輔導員工作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則會產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實際上,無論是輔導員的人格魅力,還是輔導員的工作方法都蘊含了輔導員親和力因素。輔導員親和力作為輔導員的基本素養,是輔導員自身人格魅力的一種外在彰顯,而輔導員工作方法要想科學合理且更具人文關懷則也需要融入一定的親和力因子。因此,只有提升輔導員親和力才能不斷增強輔導員工作對學生的吸引力。
(二)有利于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生成
高校輔導員工作是一份青春陪伴青春,心靈交換心靈的崇高職業。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既要扮演好學生的人生導師,也要努力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亦師亦友是輔導員與學生之間最理想的關系狀態,這種關系狀態有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心靈距離,幫助輔導員及時了解學生們的學習生活狀況和思想動態,進而有助于增強輔導員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情感互動是維持良好師生關系的潤滑劑,能夠在輔導員工作中起到“無聲勝有聲”的功效。今天,我們輔導員所面臨的大學生絕大部分都是“95后”甚至還有少數“00后”的大學生,他們既具有思想活躍、思想開放、目標高遠、充滿激情等諸多優點,也具有團隊合作意識弱、自我為中心突出、心理承受能力弱以及功利性行為明顯等較多不足。因此,如何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如何縮小他們與輔導員之間的情感距離,是輔導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親和力作為輔導員發自內心的特殊秉賦和素養,充分體現輔導員善良的情懷和博愛的心胸。提升輔導員親和力有利于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進而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生成。
(三)有利于構建和諧的人文校園環境,推動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高校是國家人才培養的專門基地,和諧的人文校園則是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精神家園。和諧的人文校園,既體現了人與人、人與校園之間的和諧共生關系,也彰顯了學校處處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和積極向上的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與校園和諧的完美統一。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關于環境和教育起改變作用的唯物主義學說忘記了:環境正是由人來改變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輔導員既是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也是構建高校和諧人文校園環境的參與者、推動者和受益者。提升輔導員親和力,一方面有利于搭建師生之間心靈與情感的橋梁,促進和諧的師生關系生成,進而有利于推動輔導員工作的有效開展;另一方面,有利于輔導員在充分了解大學生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礎上,積極“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思想政治、學術科技、文娛體育活動,努力形成有特色,有品味,有內涵,有哲思,有文化,有精神的經典人文校園環境。”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2] 魏偉.高校輔導員親和力研究綜述[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1(06).
[3] 邱海峰.增強高校輔導員親和力的路勁選擇》[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4).
[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