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妙蘭

【摘要】信息圖表可視化用簡練生動的方法呈現復雜龐大的信息和邏輯關系,具有易讀、趣味、美觀、簡約等特性,通過高吸引度與視覺亮點的可視化設計有效提高學生在教學體驗中的輕松愉悅感。教師應該根據教學難點和內容運用不同的教學媒體,以體驗為本、技術為手段、個性為指引,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對于促進新時代教學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信息圖表可視化設計;新媒體;教學體驗
在信息時代,面對眾多數據浪潮的沖擊,特別是教學模式需要創新數據可視化的方法,化繁為簡便顯得很重要,通過IA用圖表、圖形、多媒體等各種科技相結合進行學科構思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視覺設計,已經在傳統媒介中普及開來。
一、信息圖表可視化設計在新媒體教學中的發展前景及需求
在教媒融合視角下,課程內容的展現形式更加豐富化和多樣化。由圖案、文字和數字組合的可視化形式為學生提供了多視角學習空間,各種信息圖表、數據可視化圖的興起,以信息可視化思維作為創作訓練導向,探討新媒體實訓教學模式創新,科普學科知識、調研報告、教學內容及方法都擺脫了以往單一的數據文字內容,建立了一種區別于傳統教育機制體系的教學形態。
二、信息可視化設計與體驗式學習
區別于傳統教學方法,信息可視化教學吸取先進教育理念,形成獨特的教學特點:體驗為本,任務推進,個性互動。強調學生對課程有更好的體會,在教師的指引下和多種視覺情境下,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意自主性,培養從不同視角思考問題。與專業的設計門類不同的是,信息可視化逐漸被需要而又缺乏,成為教學體驗的難點。體驗式學習大師David A.Kolb覺得,學習不是簡單的內容傳遞獲取,而是把過往經驗轉換,重新創造知識的過程。高效的學習應從體驗開始,從而激發想法,然后進行思考與反思,形成理論,最后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結合課堂教學特點及目標,采用信息可視化設計手段重新轉換創造知識,對學生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引導和培養,增強學生學習的體驗感,才能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信息可視化設計的對象、設計的過程和設計的成果需要結合高職類學生知識儲備、興趣特長,加以分解重構圖表。分別是:一是備課階段,定位及策劃,對學科知識體系構建需求等多方面綜合考慮,制定可視化突出的明確目標;二是課堂階段,采取引導性的語言和方式,引起學生的視覺興趣,從而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三是評價階段,可以讓學生通過可視化成果展示與思考。
三、信息可視化設計教學特點與應用
(一)可視化信息設計把龐大和復雜的數據以圖形的形式表達出來,形成“閱圖”享受,利用高吸引度與視覺亮點抓住學生的眼球
圖形圖案將晦澀難懂的復雜專業化的知識轉化為生動可閱的視覺語言,把枯燥的統計數據轉變成色彩明亮、生動形象的畫面,使傳達的信息更直觀化、圖像化、藝術化。面對毫無感情色彩的數據信息,在教學體驗中學生更喜歡通過圖形快速、直觀地感受學科知識。
例如在描述創新創業課中商業模式畫布的時候,可以采用圖標及9宮格軸兩個表現形式來區分愿景及當下,合作關系、關鍵業務、核心資源、與主題相符合的UI設計,把商業模式生動地表現出來,利用空間秩序與視覺導向的版面設計合理形成視線移動規律,既尊重學生群體的閱讀習慣,又將信息有效順暢地傳達給讀者。通過可視化設計手段,讀圖是一種更輕松愉悅的閱讀方式。對于教育、財經、設計、學科等不同領域知識,可視化設計增強了信息的敘事性及可讀性,無論是具象還是抽象的圖形元素,通過圖形輔助藝術化設計,不僅可以體會到圖表情感化、趣味,而且可以迅速找到表述亮點或表述事件的主干,突出教學的主題和思路,激發課題興趣的重要手段,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讓文字與數據都有了表情,降低了閱讀門檻,不再是單向填鴨式接收信息。
(二)需要挖掘信息深層次內涵,教師需要對教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重整信息,建構信息,呈現信息,使其更加準確和符合邏輯性
首先要思考信息的解構重組,將關鍵的信息擺放在最突出的視覺區域,弱化減少次要信息的影響。其次要注明不同信息的關系,盡量使用“坐標”維度,使之達到形象化、層次化、秩序化的效果,具體來說就是時空層次化、文本形象化、數據秩序化。再次要注重學生閱讀習慣的順序,按照“引發注意—激發興趣—刺激欲望—促成行為”的順序來引導,這是一種準確的數字文本信息與視覺審美輔以新媒體的手段將其展現的可視化設計,使其傳達內容更加豐富立體,也增強了多功能娛樂性、交互式體驗性。
(三)信息可視化設計與課程目標定位的契合
明確課程定位很重要,在新媒體與教學融合時代下,各教學領域均在不斷探索最前沿技術融合的發展,互聯網時代更是對高校各個專業的教學體驗與實踐提出了新的要求。怎么構建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新理論、新觀念和新方法,將單調的電腦設計制作擴展為多元化創作方式,轉變學生的思維,開闊視野顯得更為重要。
因此,在可視化設計過程中,首先必須明確課程目標,借助用戶體驗設計、故事式設計、情景化設計手法,讓學生對前沿復雜學科理論有真切的個人情感、智力和知識收獲。
其次,合理安排教學周期,把知識講授融入可視化案例互動中,用豐富多彩的圖形案例及邏輯語言引導學生的思維,在信息可視化設計方面,要充分思考版面的布局是否擁有流暢開闊的閱讀視野,文字色彩的搭配能否更高效地促進與學生交流互動,圖形、圖標的設計與應用是否有更廣泛的可讀性、趣味性、識別性。比如,在展示每種交通工具的安全率的時候,單純用數據的方式遠不及以圖文并茂的可視化手段呈現更生動,更能刺激學生求知欲望。只有將信息數據源和各種視覺元素綜合運用才能增強信息傳達的高效交流性,才能帶給學生一種更深的課堂體驗。
再次,教學成果總結展示應該成為師生對教和學過程的一個自我反思、評價及提升階段。在成果交流中,教師要提供給學生自我評價、自我肯定和相互競爭的情境,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塑造及更有效果的課堂體驗。
(四)信息可視化設計與新媒體交互式教學
在新媒體信息可視化設計過程中,學生接收信息時,會由面對傳統媒介時的被動逐漸轉變為主動積極接受信息與反饋,這也是新媒體信息可視化設計中人文性、交互性的體現。信息可視化設計運用易懂、直觀的圖表,囊括很多信息。學生在接受信息時,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新媒體的交互性,包括學生和新媒體間的“人機交互”,還包括建立在新媒體虛擬空間中的“人人交互”。新媒體技術也為信息圖表可視化設計更豐富的表達提供了可能性,借助新媒體技術手段,將數據轉化為可視化的信息圖表,為學生呈現立體化、簡明化效果。例如,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等主流媒體在全國兩會期間通過媒體融合,構建“數字兩會”報道形式,利用信息圖表化、動畫、音頻等多種方式進行報道,使會內會外互動性進一步增強,受眾范圍和數量顯著大幅增加。在提升課程體驗的基礎上,信息可視化設計與新媒體的發展相輔相成,不斷完善和挖掘設計課程的潛能,從而更好地推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四、結論
綜上所述,新媒體技術進步對課堂教學的內容呈現及解讀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信息圖表可視化的運用,以體驗為重點、技術為手段、個性為指引的方法,將教師的創作風格和課程內容相結合,不斷完善總結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為打造信息圖表可視化教學的高體驗,我們應不斷探索挖掘,發揮新媒體技術的優勢并與教學需要相結合,在實踐教學中進行充分合理的運用融合,為教學方法改革及專業建設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參考文獻】
[1]胡詩逸.大數據時代下的信息圖表可視化傳達[J].大眾文藝,2017(10):113.
[2]楊潔.信息圖表設計體驗式教學[J].無線互聯科技,2012(07):243-244.
[3]李四達.新媒體藝術學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4]尹定邦.圖形與意義[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5](美)簡·維索基·歐格雷迪(OGrady.J.V.),(美)肯·維索基·歐格雷迪(OGrady.K.V.).信息設計[M].郭瑽,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