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玲 徐洋 余濤 王飛霏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和網絡時代的快節奏發展,微視頻以短小、精煉、靈活等形式深受大學生喜愛和追捧,觀看、拍攝正在成為一種全新的網絡熱潮,“刷小視頻”更成為手機用戶的一種新常態。微視頻流行和傳播一方面豐富大學生學習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繁榮校園文化;另一方面網絡傳播內容碎片化嚴重,繁雜內容充斥著“低俗”等不健康內容易出現非理性消費、影響大學生價值取向以及判斷能力降低,同時也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難度和挑戰。
關鍵詞:微視頻;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
20世紀60年代,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曾說道“未來,每個人都可以成名15分鐘。”而當下借助抖音等短視頻,一個人的成名被縮短為15秒。相比之前電視選秀節目,這些短視頻對大眾要求越來越低,如抖音短視頻:每一個人都可以靠一個獨特的動作、一句搞笑的臺詞,選擇原創特效、濾鏡、場景切換,歌曲就可以DIY自己的MV作品。
據2019年2月2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為8.29億,全年新增網民5653萬,互聯網普及率達59.6%,較2017年底提升3.8%。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8.17億,全年新增手機網民6433萬;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由2017年底的97.5%提升至2018年底的98.6%,手機上網已成為網民最常用的上網渠道之一。手機網民的持續增長也導致短視頻市場的逐步成熟,用戶規模已達6.48億,用戶使用率為78.2%,2018年下半年用戶規模增長率達9.1%。而這些短視頻目標受眾主要是20-30之間的年輕用戶,大學生群體成為主要的受眾目標,作為特殊群體,他們正處于青春期向成年期轉變,追求有趣的生活節奏和個性的自我表達,也成為新興網絡文化傳播的主力軍。
一、大學生對微視頻使用現狀分析
(一)問卷調查基本概況
本次調查通過對四川輕化工大學的同學進行網上問卷調查,共收回292份。本次問卷中男生127人,占43.49%;女生165人,占56.51%;其中,四個年級中,大一年級人數85人,占29.11%;大二年級人數72人,占24.66%;大三年級人數78人,占26.71%;大四年級57人,占19.52%,本次問卷調查沒有針對性的對每個年級發放問卷,而是通過網上問卷具有一定的隨機性。
(二)微視頻使用情況分析
(1)大學生瀏覽短視頻APP的頻率和時間
根據調查結果反映,經常使用58人占19.86%;偶爾使用218人占74.66%;每天都看16人占5.48%。在一天時間,使用手機瀏覽短視頻時間1-2小時21人占7.19%,3-4小時55人占18.84%,5-6小時61人占20.89%,一有時間就玩155人占53.08%。短視頻傳播的“碎片化”方式,大學生可以利用所有短暫時間瀏覽短視頻,可以是課間休息、起床、睡覺前、獨自吃飯等,手機成為大學生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低頭族”隨處可見。
(2)喜歡的短視頻類型
據調查問卷顯示,大學生喜愛短視頻游戲類83人占28.42%,潮流類87人占29.79%,生活創意類167人占57.19%,開看眼界類124人占42.47%,學習技能類146人占50%,勵志內容類113人占38.7%,綜藝、電影、電視劇剪輯類148占50.68%,搞笑段子類175人占59.93%。目前很多微視頻都是草根化敘事,幽默接地氣的語言表達吸引大眾的瀏覽觀看,絕大多數大學生觀看微視頻主要是消遣娛樂。
通過調查問卷,微視頻作為時代發展的產物,給當代大學生提供全新的娛樂方式,隨著生活節奏加快,時間的碎片化特征,使得微視頻能被高頻率觀看;大學生各方面壓力增加,對輕松愉快的內容需求加強,搞笑有趣的視頻成為首選;微視頻通過圖片、文字、語言等傳播方式以迎合現代大學生閱讀和審美喜好,追求感官和視覺沖擊,符合大學生群體消費偏好。
二、微視頻的使用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分析
(一)豐富大學生的學習生活
大學學習期間,脫離了高壓力的高中生活和家長的監督管理下,擁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與此同時仍然有學習、就業、人際關系等各方面的壓力,因此大學生們通過消遣娛樂性的微視頻來緩解各種壓力,據前面的問卷調查可知,輕松詼諧幽默和搞笑的段子類視頻是大學生比較喜愛瀏覽的短視頻之一,主要是為了增添生活的樂趣,輕松娛樂和溫暖感人的內容對大學生有更多的吸引力。
(二)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視頻的興起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多種多樣的創新形式,隨著各類輕松幽默的微視頻的滲透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大學生越來越渴望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而不是僅僅坐在教室里聽老師說教,通常是老師在講臺上“激情澎湃”,學生在下面“無精打采”。將微視頻創作內容引入課堂教學,讓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資料進行加工整合,轉化成形象生動、通俗易懂的新媒體產品,這樣讓大學生既能夠在輕松、活躍的文化環境中學習,提高學生興趣,能夠產生巨大的感染力,提高其有效性。
(三)豐富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是指一所學校經過長期發展積淀而形成共識的一種價值體系,即價值觀念、辦學思想、群體意識、行為規范等,也是一所學校辦學精神與環境氛圍的集中體現。伴隨社交平臺的快速發展,校園微文化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常見的QQ、微信、微博等交流工具外,微視頻也是微時代的特定產物。大學生通過大量接觸新穎的,多樣性的文化,提高了他們的文化素養,激發了他們的想象力,開拓了他們的視野,讓他們更加容易接受并形成新的價值觀念與制度。
三、微視頻的使用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分析
(一)易出現非理性消費
美國學者Fishbein和Ajzen所提出的“理性行為理論”中指出理性行為是指若人是理性的,在做出某一行為前會綜合各種信息來考慮自身行為的意義和后果。相反的,非理性行為即是人在做出某一行為前不會綜合各種信息來考慮自身行為的意義和后果。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能力快速提高,消費理念快速改變。當代大學生崇尚個性消費,追求西方社會生活方式,使得陷入“攀比消費”、“從眾消費”、“沖動消費”、“盲目消費”等非理性消費的深淵。
(二)易影響大學生價值取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于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并強調價值觀的養成就如同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微視頻的過度娛樂化,導致大學生以崇尚快樂為準則,強調個人價值、自我實現價值,而否定傳統價值觀和傾向西方價值觀的價值判斷,一些“草根網紅”誤導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呈現“非道德化”現象;微視頻的過度庸俗化,導致部分大學生理想信念淡化、誠實守信缺失、崇尚拜金主義思想、追求功利主義等價值取向。
(三)易過度迷戀降低判斷能力
微視頻繁榮發展的同時,各個APP平臺監管不嚴和互聯網規范缺失的弊端逐漸暴露,許多虛假信息、垃圾廣告、暴力低俗等內容借此傳播,很多網紅視頻也成為大眾競相模仿的對象。2018年4月,國家廣電總局發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責令“今日頭條”網站永久關停“內涵段子”等低俗視聽產品》全面清理導向不正、格調低俗等類似視聽節目產品。智能手機延伸著人們的視覺、聽覺和觸覺,在接觸微視頻等微媒體過程中,容易被虛假低俗化信息感染,將片面的模仿微視頻的舉止行為視為其潮流,這些微視頻滿足大學生好奇的心理,卻使得大學生在美丑、善惡之間缺乏辨別力和判斷能力。
四、結語
隨著4G網絡的逐步完善以及手機流量資費的降低,網民通過下載快手、抖音等短視頻APP進行瀏覽、傳播、記錄、分享等行為變得習以為常,隨著短視頻的廣泛使用,存在著視頻內容真假難辨、低俗化內容存在,大學生過度沉迷依賴,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價值觀取向等方面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高網絡綜合治理能力,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社會監督、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經濟、法律、技術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綜合治網格局。”并且“要加強網上正面宣傳,旗幟鮮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團結、凝聚億萬網民,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
參考文獻
[1]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調查統計報告[DB/OL].http://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2/t20190228_70645.htm.
[2] 王勇,趙靚.大學生使用網絡微視頻的調查報告--以“長株潭”三地大學生為例[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2).
[3] 盧俊.大學生微博短視頻使用狀況研究--以內蒙古大學在校本科生為例[D].內蒙古大學,2017(05).
[4] 高瑩.微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中共中央黨,2016(07).
[5]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M].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
[6] 習近平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工作會議上強調敏銳抓住信息化發展歷史機遇自主創新推進網絡強國建設[DB/OL].央視網,2018-4-20.
基金項目:文章系四川省教育廳 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西南交通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高校輔導員專項)“微視頻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及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CJSFZ18-12。
作者簡介:孫雪玲(1986- ),女,漢族,四川閬中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