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斷擴大的對外開放和日新月異的社會思潮在豐富和拓寬人們視野的同時,也給精力充沛但社會辨別能力還有待加強的大學生帶來了許多消極的影響。這就要求我們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只有教育方法緊密結合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才能把他們培養成為品德高尚、個人素質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理論為依據,從學生的角度來談創高校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及方法創新對于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概念與特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作為教育主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灌輸、政治引導和品德教育的過程中,為達到對大學生進行主流社會意識形態引領和灌輸所采用的一切方式、方法和教育手段的總和。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理解。第一、根據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教育學習要求,有計劃安排大學生學習相關理論。第二、它與特定的教育客體、載體及環境相適應。外部形式可以是多樣的、內在理論必須是客觀的,即在開展的教育實踐活動中,方法要在遵循教育理論內容的同時適應大學生個性、環境和實際情況的要求而做出不同調整。第三、它是不斷發展的。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環體在不斷在變化,所以其教育方法為了適應時代變化需要也是隨之不斷變化發展的,并且這種變化發展可以更好地完善方法本身。第四、它與一定的規律相聯系。方法的應用必須符合一定的教育教學規律,必須符合客觀條件。
二、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存在的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原本是高校思政工作開展的助力,有利于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達成,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成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手段,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網絡信息的泉涌,原有的一些教育方法已漸漸難以適應變化了的實際,存在諸多不足。
(一)社會轉變等多重因素使原有方法變得效果不佳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的快速發展以及我國面臨的復雜的國際形勢使得大學生的思想和群體特征發生了變化。信息化、網絡化和文化多元化給當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帶來一定的沖擊,大學生開始張揚叛逆個性,標新立異。傳統的說服教育和談話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和作用力在明顯淡化,原有方法開始變得陳舊,所要達到的效果也顯得不佳。
(二)忽視傳統文化教育
學科理論教育法把三觀教育和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擺在首位,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而言就顯得存在隔閡,切合不夠緊密。然而習近平總書記早在2014年與北大師生座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就已經說到,弘揚和提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必須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正所謂德不孤,必有鄰。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與影響力與傳統文化休戚相關。由此可見我們當前大學生的理論教育與傳統教育仍需要不斷提高切合度。
(三)原有榜樣示范缺乏血肉感
一方面當前的大學生多是90后,自主性和獨立觀比較強,且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但對于長久形成的固有教育方法本身就具有排斥心理,認為壓抑了他們的個性。另一方面,原有的榜樣示范教育舉例往往夸大事物本身的優缺點,一味追求“高、大、上”,使榜樣本身缺乏血肉感和真實感,難以令學生信服,更難以得到學生的認同。兩兩綜合最終造成學生對榜樣教育失去興趣和認同,使教育效果達不到教育者的期許。而且,遠離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對學生沒有感染性。而且對于反面典型教育不夠。
三、大學生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存在著的上訴不足,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大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因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眾是學生,所以僅從學生視角下討論如何應對當下大學生思政教育方法中的問題以及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事例來談創新。
(一)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推動方法科學化、最優化
互聯網的發展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了新的技術和環境,手機和電腦的普及以及網絡本身的互動性、自由選擇性、超時空性給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帶來可能,并推動其方式方法的科學化和最優化。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網絡游戲的發展,網絡游戲可以說是風靡高校,例如前不久剛出來的王者榮耀就深受廣大青年學生的喜愛。網絡游戲對青年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尤其是網絡游戲中所傳播的價值觀在不知不覺中悄悄的影響著青年學生的價值觀。我們可以利用網絡游戲的這一特點,將網絡游戲融入感染教育法中。我認為這樣更能吸引學生,同時也更能發揮感染教育法的作用。
(二)打通傳統文化教育與理論教育界限樹立文化自信
傳統的理論教育方法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以學習、教育、培訓的方式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從而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教育方法,簡而言之就是通過理論的學習講解和運用達到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方法。作為文化和思想工作前沿陣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在具體教育實踐中把傳統文化教育和理論教育相融通結合,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借鑒中國古代道德教育內容,把這種文化自信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結合起來,打通傳統文化教育和理論教育的界限。
(三)充實榜樣示范教育事例的真實感
榜樣示范教育法就是通過典型的人或事進行示范,教育我們大學生提高思想認識的一種方法,即將抽象的說理變成具體的事例。俗話說:“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做來看一看。”榜樣教育法具有形象生動的特點,本應更具感染力,然而在現實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帶有“做秀”、浮夸的成分,過分放大人物或事例的優缺點,使典型失去人性吸引力,缺乏血肉感,于此同時只注重榜樣本身對大學生的個性化和獨立化不加重視,甚至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所以我們要調動榜樣示范的積極作用,就必須對原有的榜樣示范方法進行創新。
參考文獻
[1] 鄭永廷,劉書林,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麻鳴(1994.12- ),女,甘肅隴南人,西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