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
【摘要】德育教育對小學生的成長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各學校也要注重德育教育的開展和完善,增強德育工作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實效性。本文從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出發,探討了影響小學德育教育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并詳細地分析了完善和強化小學德育教育有效性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育;因素;有效性;措施
小學德育教育是學生性格塑造和價值觀形成的基礎,良好的德育教育能夠幫助小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心態,并且有助于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個人品格的塑造。新時期下,受經濟高速發展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小學生存在自私自利、任意妄為、功利心強等性格特征,并且多數小學生缺乏對家庭的關注度、對同齡人的關愛心、對社會的責任感、對是非的判斷力,這雖然與小學生的年齡和社會經驗有關,但客觀的影響因素和德育教育導向的偏離也使得小學生的個人品質和性格養成發生了變化。2017年8月我國教育部印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其中明確指出:“以落實《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為抓手,堅持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堅持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不斷完善中小學德育工作長效機制,全面提高中小學德育工作水平”,這為新時期我國小學德育教育工作指明的方向,所以我們要對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展開分析,以此來推動和促進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從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出發,探討了影響小學德育教育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并詳細地分析了完善和強化小學德育教育有效性的具體措施。
一、新時期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與社會發展相適應
社會發展速度過快造成社會環境和意識形態發生了變化,而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也必須與社會發展相適應,樹立和規范學生的個人品質和思想道德理念。筆者認為要從三個方面加以重視:首先,要把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納入德育教育工作中;其次,引導學生認識自己,并且鍛煉學生判斷是非的能力;再次,實現個性化培養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
(二)教育改革的需要
伴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發展,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也要與時俱進。新時期下,小學教育改革逐步擴展,各學校在基礎教育的同時也開展了德育教育的改革工作,針對教育改革的內容和目標,德育教育工作也要不斷地完善和創新,在加強德育培養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和個人品格的塑造,以保證學生的思想道德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二、影響小學德育教育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一)教育者主觀意識的影響
在激烈的教育競爭環境中,教育工作者把工作重心都放到了小學生的課業成績上,而忽視了德育教育工作,這不僅影響到了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時效性,還影響到了小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同時,在小學教育過程中,教育者沒有注意到個人行為對小學生的影響,一些教學工作內容和言談舉止過于社會化,側面的也影響到了小學生對德育教育的認識與感覺。
(二)教育環境的影響
在信息爆炸的社會環境和模式化的教學環境中,小學生受到的影響因素較多,這也引發了德育教育水平的下降,如:電視媒體的影響、手機游戲的影響、德育課時較短的影響、家庭環境的影響等,從這些因素可以看出環境對小學德育教育有著重要影響,并且容易使小學生的思想和道德品質發生變化,對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了較強的沖擊。
(三)教育方法的影響
現階段,我國小學的德育教育方法還存在滯后的現象,主要體現在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死板、教學內容與社會發展脫節等,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小學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因小學生的思想和意識還處在未成熟階段,如果不進行正面的引導與強化,小學生的思維意識會發生偏離,這會影響到小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而學校還是以傳統的教育模式來開展德育教育,將會導致學生的道德品質偏低,嚴重的還會引發一些社會問題。
三、完善和強化小學德育教育有效性的具體措施
(一)提升德育教師的綜合素質
小學德育教育的開展依賴于所有的教職員工,但基礎工作是由德育教師來執行和實現的,因此各小學要加強德育教師隊伍的建設與培養,關注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不斷地促進整體德育師資水平的提升。小學德育工作具有直觀性和示范性,因此德育教師要注重自身的形象與舉止,從言談、行為、思想、文化、精神等內容出發,系統的進行梳理與塑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讓學生體會到思想道德品質帶來的身心變化。
(二)改革德育教育方式
新時期下小學的德育教育工作必須進行改革,從教學方式人手徹底的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通過案例法、引導法、啟發法等方式來讓學生理解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提升德育課堂的時效性。教學方式要與小學生的年齡和社會環境相適應,可通過“角色分配”和“經驗分享”來讓學生理解道德品質的重要性,積極地利用社會實踐的內容來啟發學生,幫助小學理解社會環境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三)優化德育教育環境
德育教育環境的優化要從兩方面出發:首先是學校環境,在德育教育和文化資源建設上,要從校園、教室、雕塑、展廳等出發,加大校內文化硬件設施的投入,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環境,并且積極開展校園文化節、校內廣播、板報、文藝比賽、學習園地等活動,提高德育教育的宣傳力度;其次,家庭和社會環境,雖然這不由學校所支配,但德育教師要對家長進行引導,幫助家長樹立良好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為小學生的德育素質發展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