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雅芳
摘要:數學教育不同于其他學科,從古至今數學本身作為工具和手段,啟發的是人的心智還有思維方面的能力,而思想層面上的進步,才是現代化的數學教育應該重視的問題。初中數學是相對具有普及性,但同時又具有一定難度的學科,不僅要保證基礎知識為學生所吸收,同時也應該將數學思想以及思維方式滲透到內容當中,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對學科概念和學習方法也有一定心得,才能夠在后續的學業中有所成,而具體的將數學思想滲透入教學過程的方法,則要根據教師水平還有數學學科的特性進行。
關鍵詞:初中數學 ? 數學思想 ? 滲透式教學
初中階段的數學教育比起小學教育更加看重的是思想化的教育模式,而數學學科因為本身涉及的邏輯性還有思維性的內容要更多于其他的學科,所以更加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在所有的初中學科中也屬于主要科目之一。那么學生要想從數學領域的角度著手進行學習,首先就需要對數學概念以及其思維方式進行更深層次的認知,尤其是規律性的范疇,更是應該在這一時期有所掌握的內容。具體的方法就在于,了解數學問題還有數學在具體應用環境下的思路步驟,將其總結為具有規律性和適應性的程序,從而將其作為公式化的思想進行記憶。
數學本身作為一門學科,將其比作一幢建筑的話,掌握了建設工藝將更加具有美感,同時效率更加迅速,而這種方法,其實就是我們賴以解決數學問題的思想方式。通過滲透式的教學方法,能夠很好的將數學知識以生動案例形成模式化的記憶讓學生進行思考,而同時需要的還有滲透之后的自我思維介入,讓學生通過個性化的理解方式舉一反三,給出更加具有建設性的思維過程,而具體實施的方法,還要因人而異。
首先作為數學學科教師,應該在滲透式的教育當中掌握層次化的遞進過程,而這一過程的最大依據,就是對應科目的教學課程標準,對應學科都會有不同的教育需求,將整合分類,以及數學邏輯還有圖形思維等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同時按照初中范圍的知識內容還要涉及一定的方程、函數等內容的學習,這與單純同數字打交道的小學數學將有極大的不同,所以如何啟發學生,將思維方式教導成功,才是教師需要探索的。而要完成這一點,最先需要的就是掌握《初中數學教學課程標準》當中所提到的專門知識,作為教育專家組按照學齡學生能力以及普遍接受度進行安排的課程,其先后順序是有根源可循的,按照其內容循序漸進的進行講解,學生的知識結構才能夠逐漸形成,尤其是在初中階段,正處于心智逐漸成熟的過程,如果缺乏正確的引導或者根基的建設,那么在邏輯思維方面的缺損不僅會在數學學科上造成很大的誤差,同時也會影響學生的精神品質塑造[1]。
而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基本上會分為幾個認知層次,最初級的階段是了解,也即對相關知識由最初級的認知,通俗而言即為知道,其次才能夠到達理解的層面,這時能夠對概念進行一定程度的使用,尤其是框架式的概念分析,而最終才能夠達到完全理解并且能夠自如的進行實際問題的應用的程度。而這中間每一個層次的提升,都需要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逐漸滲透,而不能直接硬性的提升,否則學生對于知識尤其是數學邏輯結構的理解就會感到非常吃力,甚至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
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還有教學時間的不同,在教學時實現螺旋提升,進行分支型的講解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以三角形概念作為切入點,如果直接告知學生三角形的全部種類并且直接要求記憶,恐怕取得的效果并不會非常好,而如果能夠通過三角形的邊與角的關系對于等邊、直角、等腰三角形等特殊三角形的記憶方式進行講解,學生就能夠不僅從圖形直觀的方面進行記憶,而是能夠更好的從深層次的知識概念的理解層面上進行記憶,也能夠幫助他們更加深刻的了解其內涵[2]。
在教育過程中,如果將上面的例子分為幾個步驟,首先要進行的就是基礎概念的滲透,將三角形這種存在形式首先讓學生理解,通過列舉生活中三角形的物品或者是工具來進行直觀的說明,同時講解最為基礎的三角形概念,這就是對于數學知識的第一步認知。隨后將三角形的特殊形式還有邊、角的關系為學生進行詳盡的解釋,將二者關系說明之后,讓學生了解在三角形的大類概念之下,還具有細致的分解選項,在知識理解和記憶的過程中加強滲透的作用。最終在實際應用案例當中,讓學生識別特殊形態的三角形結構運用,或者通過實際測量尋找那些三角形屬于其中的特殊種類,這樣都是對于生活實際運用的展現,在數學思想的教育中,實際案例也是不可或缺的。
數學本身的教導過程,需要的就是教師將思想性的內容闡述并將之轉化為學生能夠理解的語言,而如何選擇其中的案例和素材,就是教師應該解決的問題[3]。為了達成滲透性的原則,潛移默化的讓學生的理解記憶過程更具有效率,就應該選擇更加實際化的教具或者是工具,以往應試教育當中總是通過不斷的增加練習題量來提升成績,不僅效果不好,而且對于學生思維的深化并不具有對應的上升,反而會使學生對數學學科留下枯燥乏味的印象。
雖然部分知識內容比如方程式的應用,二元一次方程或者是一元二次方程因為其中涉及的概念形式還有特殊公式比較多,增加一定的練習量是必要的,但是對于應用問題來說,預設未知數的方式還有選擇其實是學生更需要學習的內容,在這一點上教師可以更多的選擇實際的問題進行試卷或者測驗的編排,比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當中,主要需要的就是對于不同未知數之間的關系的列舉,通過方程組進行互相解析,根據相互之間的條件最終將未知數解出,所以從這一角度出發,使用實際案例能夠更好的讓學生理解這些公式在生活中的運用,同時層出不窮的新奇條件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避免長時間的練習過程單調化。
另外要想達成逐漸滲透的效果,在課堂內容結構安排上面也要有滲入思考才行,至少對于一些獨立單元或者數學知識體系的講解應該做到這一點,比如坐標系的學習過程,教師應該在課堂當中首先講解坐標系的建立還有基礎的含義,并且為學生留下一定的討論時間,通過學生之間的意見交流,讓坐標系的實際應用問題得到普及,比如定位功能還有軍事上的精準打擊都和這一數學概念有著分不開的聯系[4]。在此之后再進行坐標系基礎知識的展開能夠獲得更好的效果,同時因為其需要搭配方程公式以定位坐標點,至少需要二元一次方程的參與才能夠解析完整的問題,這樣也能夠讓學生對坐標系與關聯知識結構的方程相互運用,并且轉化自如。
而在應用階段,如果對于坐標系的實際應用條件難以選擇,可以直接采用條件預設的方式,或者是通過曲線圖形的創新,比如著名的心形坐標系和數學家愛情故事的案例,就可以作為很好的素材在課上進行講解,能夠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改變數學課本身可能存在的呆板印象,和人文內涵的故事相結合,也能夠讓學生的精神思路更好的跟隨教師,不至于在公式講解的過程中走神。
對于當前的初中階段教育來說,如何尋求最佳的方法為學生講解課堂內容其實反而成為了最大的難點,因為對于傳統教育來說,授之以漁已經不足以滿足新時代環境下的教育需求,將方法教授之后,如果沒有實際問題的輔助,或者沒有潛移默化的應用和練習的幫助,那么學生掌握的只能是單純形式化的知識內容,而沒有實際應用的意義,如何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并且能夠運用,滲透的原則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至少學生在使用了這一方法之后,能夠更好的在數學學科當中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所以對于滲透方法的應用,仍然是教育界更加注重并且探索的一大形式,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初中教學工作,也應該在這一層面上有所研究。
參考文獻:
[1]陸軒.初中數學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之我見[J].學子(理論版),2016,(15).
[2]李浩峰.數學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7,(13):126-127.
[3]朱曉玲.淺析初中數學"模型思想"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考試周刊,2016,(82):68-68.
[4]郭韶.初中數學思想與方法滲透教學的五條路徑[J].知識窗(教師版),2017,(01):59-59.
(作者單位:內蒙古牙克石市育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