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視覺傳達設計是藝術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今社會對該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大,為了使設計的作品更具文化底蘊同時也繼承和發展少數民族文化,高校將少數民族文化元素導入視覺傳達設計的教學中。本文主要研究了導入少數民族文化元素的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的改革,從課程體系、教學觀念、實驗環節和授課方式四方面進行展開,給出了針對當前教學現狀的改革策略。
關鍵詞:少數民族文化元素;視覺傳達設計;教學改革
0 引言
視覺傳達設計是運用視覺符號語言,對信息傳達的一種設計。它涉及材料學、心理學、美學等多個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學科。現階段,我國高校在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方法等上都與實際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隨著國外文化不斷傳入我國,我國少數民族文化受到影響和沖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衷于外來文化,而忽視我國本土文化。高校將少數民族文化元素導入視覺傳達設計的教學中,同時解決了這兩方面的問題。
1 當前高校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視覺傳達設計是通過運用視覺類的符號語言,設計信息的傳達方式,這是現代設計中出現的新類型,它通過整合傳統的設計課程,逐漸成為高校設計專業的方向和重點。但是高校在發展視覺傳達設計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
1.1 教學模式落后
雖然當前我國有很大部分的高校都設有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但是一些高校由于各種原因,在獲取該專業相關信息時比較滯后,不能及時了解最新的教學改革成果,導致教學模式比較落后。這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教學模式照搬原有的,缺乏創新,沒有針對自身學校和學生特點進行相應的改革。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高校在開設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時,缺乏長遠的眼光,教學模式不符合對該專業發展的最新要求。
1.2 課程設置不全面
目前我國高校大部分專業通常是根據漢族這個人數最多的民族來設置課程的,沒有針對少數民族設置其特有的課程,也很少將少數民族文化考慮到設置課程的范圍內,視覺傳達設計也存在這種問題,沒有設計到少數民族的文化,這對于民族文化的傳播是不利的,不同民族的學生對這些文化元素的了解越來越少,而且會導致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大大降低。[1]
1.3 少數民族文化元素引入的表面化
我國有56個民族,少數民族的文化元素豐富,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是歷史積淀留下的優秀文化。隨著社會的進步,教學內容的不斷改革,人們在追求進步、渴望知識的同時,對人文情懷的需求也與日俱增,高校為了滿足人們這方面的需求,將少數民族文化元素導入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但是在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等各方面,少數民族文化元素的導入僅僅停留在元素的名稱、符號等表面。有些教師甚至自身對少數民族文化元素的了解不夠深入,將幾個不同民族文化的元素混為一談,表面來看,似乎在教學中引入了少數民族文化元素,但是不僅沒有起到改進教學效果的作用,還會誤導學生。[2]
2 高校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導入少數民族文化元素的必要性
我國少數民族眾多,每個民族都有自身的文化元素,包括音樂、舞蹈、節日、語言等,這些文化元素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過不斷的創新和演變,給設計師帶來了豐富的創作靈感,融入這些元素的視覺傳達設計,不僅豐富了作品的文化內涵,對于文化的傳播與繼承也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將少數民族文化元素導入高校的視覺傳達設計的教學改革中是非常必要的。
2.1 少數民族文化的衰落
近些年我國的經濟發展飛速,對外開放的力度也越來越大,西方國家的設計理念不斷地傳入我國,這造成國內很多的設計開始走上模仿、甚至抄襲國外作品的現象,而且深受歐美國家設計師時尚、簡約創作風格的影響,作品中出現的民族文化越來越少,少數民族文化更是深受沖擊,以少數民族文化元素作為題材的設計更是寥寥無幾。然而,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國外的視覺傳達設計作品會以中國民族傳統文化元素作為設計題材來增加作品的亮點。這些都應使我們警覺,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我們有責任為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做出努力。
2.2 豐富視覺傳達設計課程內容
優秀的作品需要優秀的素材,以往高校的視覺傳達設計教學很少涉及少數民族的文化元素,這在無形中使學生在今后的創作中錯過了很多素材。高校導入少數民族文化元素的視覺傳達設計使學生在校期間學習與少數民族文化相關的一些知識,為今后設計作品打下基礎。無論是抽象的還是具體的少數民族文化元素,在視覺傳達設計中都可以通過整合加以運用,這樣的作品可以給人視覺上的享受。一種元素有著特定的內涵,但是不同元素之間的有機結合可以產生大于二的效果。學生通過深入學習少數民族的文化元素,會對這些文化元素產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在設計視覺傳達的作品時會將其自然融入其中,達成渾然一體的效果。[3]
3 視覺傳達設計導入少數民族文化元素教學的優勢
3.1 促進少數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現階段,我國對外開放的程度不斷加深,很多國外文化涌入我國,很多年輕人盲目崇拜外來文化,認為國外文化更加時尚、洋氣,而對于我國文化知之甚少,不愿學習,對少數民族文化更是如此,這導致我國文化不斷衰落,甚至一些少數民族的文化在漸漸消失。將少數民族文化元素導入視覺傳達設計中,使其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改進創新,以新的形式出現在大眾面前,促進了少數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3.2 增加設計作品的文化底蘊
優秀的作品不僅要有巧妙的設計外形,精湛的做工,還需要帶有文化內涵,只有蘊含深刻文化底蘊的作品才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不會因為時代的發展而淘汰。少數民族文化作為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視覺傳達的設計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使設計者在設計作品時有了更加多樣化的選擇,從而設計出更多具有文化底蘊的優秀作品。[4]
4 教學改革的策略
4.1 建立動態的科學的課程體系
視覺傳達設計在藝術設計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據調查,我國有上千所高校開設有這門專業,每年該專業的畢業生有十幾萬人,規模很大。高校作為人才輸出的主要基地,要充分考慮到社會的發展和需求,使培養的學生適合各領域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視覺傳達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對心理學、傳播學等都有涉及,對創新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開設課程時要考慮到各學科之間的融合性,培養出的學生不僅有具備強大的專業能力,還要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高校應將這種教學理念貫徹在課程的體系上,課程內容的設置不能照搬已有的,要結合當地特點、學生特點,實現體系的創新。例如處于云南的高校,可以結合所在地少數民族眾多,在課程的內容上,講解更多與少數民族文化有關的知識,也可以選擇幾個少數民族學生代表讓他們講解自己對于視覺傳達設計中體現的少數民族文化元素的理解,以及將這些元素加入設計中的優勢,開設更多與互動相關的課程;而在河北等一些少數民族較少的地方,在將少數民族文化元素引入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課程中時,可以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學生主要是以聽和理解為主。
4.2 更新舊的教學觀念
科技的不斷發展,使得視覺傳達設計教育的研究不斷深入,其創建的學術環境也更加科學、嚴謹。觀念更新、思想解放的關鍵是自覺地在教學設計和研究中引入科學的精神。我們的教育有足夠的感性教育的實力和經驗,但是卻缺乏理性和科學的精神。隨著西方文化主義影響的深入以及一些深入人心的偏見,使得周圍的大環境變得盲目排斥。實際上,西方藝術的不斷發展和創新都是以科學的、理性的精神作為核心,在此基礎上進行不斷的實驗、研究,在科學的基礎上,包含有對心靈和情感的探索,從而實現對精神的追求,通過這個過程,對藝術的認識和感悟得以深入,這是西方文化傳統科學、理性發揮作用的結果。因此,高校在視覺傳達教學中,應該重視對學生文化和素質的綜合培養,向學生講述我國傳統文化包括少數民族文化的內涵,使學生首先了解到我國傳統文化都有哪些,并對其產生幸福,進一步去主動深入學習,對科學的思想深入研究,并在實際中應用到,使其一點點滲透到視覺傳達的設計中,創造出更加科學、嚴謹的學術氛圍。[5]
4.3 在教學中適當增加實驗環節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實驗資源,與用人單位和實習基地建立合作關系,增加實驗教學的次數,通過實踐使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到一起,更新專業設備,升級技術手段,使實驗基地的仿真度達到最高,并且系統強、環境真實,進一步滿足教學和實驗開發的要求,從而為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提供良好條件。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大,高校作為培養視覺傳達設計人才的主要來源,要深刻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責任,不斷改革教學模式,調整教學課程,充分調動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結合社會對視覺傳達設計的具體需求,把課堂教授的專業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的產品上,使教學資源的配置達到最優化,調整教師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創意思維,使實驗環節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4.4 多樣化的授課形式
在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中導入少數民族文化元素后,對于不曾了解過少數民族文化的國際友人而言,理解起來會比較困難,教師一味地進行語言上的講解對于他們來說效果有限。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高校應將授課形式多樣化,可以采用類比教學法、歷史追溯法、實地調研法等形式,盡可能多與學生互動,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對所學知識加以思考,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解到廣西所獨有的刺繡、編織等工藝時,可以將這些工藝品帶進課堂,讓學生實際感受在這些工藝品中蘊含的文化元素。另外,教師可以由教學內容設計相關的綜合性題目,讓學生快速表達、討論并撰寫結果的方式來檢查課堂效果,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6]
5 結語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視覺傳達設計中引入少數民族文化元素后的高校教學改革。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視覺傳達設計的需求與日俱增,高校作為主要的人才來源,有責任對視覺傳達設計教學加以改革,引入少數民族文化元素,使學生今后設計出的作品更具文化底蘊。本文主要從建立動態的科學的課程體系、更新舊的教學觀念、增加實驗環節和授課形式多樣化這四方面給出教學改革的策略,希望對視覺傳達設計的發展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 張書然.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新思路[J].美術教育研究,2018(11):159.
[2] 由新妮,許佳.高校工業設計教學中的廣西少數民族文化元素開發應用研究[J].大眾文藝,2018?(01):226-228.
[3] 寧培秋.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新思路[J].藝術教育,2015(08):250.
[4] 劉海婷.新媒體語境下視覺傳達設計教育的發展趨勢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14.
[5] 王焱.高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新思路[J].大學教育,2014(03):119-120.
[6] 薛虹.高校視覺傳達設計教學改革模式探討[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29(21):106-116.
作者簡介:梁曉宇(1976—),女,廣西玉林人,碩士,講師,桂林旅游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