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東
摘 要:“互聯網+”背景下,全球各行業領域均發生著智能化、信息化、數據化的時代變革。藝術設計也裹挾在時代的大浪中,突破了傳統設計局限于少數專業人士的情況,而今在數字媒體技術的支持下,普通人也能為自己設計海報。海報設計呈現出開放、多元的眾創形勢。科技帶來數字媒體技術革新,互聯網時代海報設計創新也要緊隨科技進步節奏。求新,求變,求發展,把科學技術與藝術相結合,把實用和審美相協調,把人文和科技相融洽,讓“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新型海報設計更好地服務于生活。
關鍵詞:“互聯網+”;海報設計;數字媒體
1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藝術
“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互聯網支持下的人工智能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大數據技術下機器能完成深度學習,語音、圖片、視頻等處理上同步發展。2017年雙十一期間,國內阿里巴巴網絡人工智能“魯班”以每秒8000張banner海報設計的速度沖擊了設計圈,它開放了包括一鍵生成海報、智能排版、設計拓展和智能創作等核心服務。面對海量的設計需求,“魯班”學習百萬級設計師創意作品,擁有演變出億級設計的能力。其智能模式及設計師在線協同相互增強的工作模式,可以同時幫助設計能力缺乏的商家及設計師解決重復性的一般工作。
智能機器加入設計行業,引發了設計師會不會失業的討論。筆者認為這種憂慮不過是杞人憂天,因為智能化設計的進程需要專業設計人員的參與,去“教會”機器人設計,同時也要對機器設計成果進行二次篩選、反饋,不斷提升智能機器人的“藝術審美”,這其實是一個人機合作的互進模式。更何況設計者的自由之精神,獨特之個性,情感之匯通,是機器無法替代的藝術之根基。
人工智能參與設計是對以傳統海報設計為主的設計行業進行顛覆性的高效技術化改造、重新定義設計過程、制作周期、合作模式、以人工智能科技為中心的制作模式,能加速傳統視覺傳達設計領域的革新,代替低水平、重復,體力勞動型的設計工作。互聯網時代海報設計創新要緊隨科技進步節奏,把科學技術與藝術相結合,把實用和審美相協調,把人文和科技相融洽,把理想和現實相靠近的。
2 數字媒體技術融合下的海報設計
互聯網在改寫著生活方式、商業模式,更觸動著思維方式。同樣,設計行業具有前瞻性、預見性等先鋒屬性。互聯網和設計在屬性上是一致的,兩者的融合也是必然之趨勢。
人工智能可以通過數據分析,模仿出以往設計師的作品風格,但是如何創造出不同的風格?風格背后的意義在哪里?設計師不同時期的思考如何體現?風格、范式的轉變從何而來。這些,我們都要回歸到設計的本源去尋求答案。真正的設計是個人審美能力和藝術功底的呈現。平面設計的作品總是包含著一個議程,服務于一個目的,設計的形式表達著生活也影響著生活。
在數字媒體技術的應用過程中,結合大數據分析、機器深度學習,能有力地促進藝術專業與數字媒體技術相關學科的交叉與融合。“互聯網+”背景下開啟的智能時代,豐富了海報設計的表現形式,拓寬了藝術行業前景。智能時代的設計從業人員,應該把握機遇,大膽創新,促成互聯網和海報設計的融合。這個過程中需要以超越時代的思想理念作為支撐,以符合時代發展的設計理論作為基礎,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強化人類情商與藝術的天然溝通,求新,求變,求發展,打破規則,提升海報藝術水平。
3 “互聯網+”背景下海報設計應用的意義
“互聯網+”背景下的設計創新,利用交互式演化算法讓專業設計師、目標用戶參與評價,計算出滿足用戶需求的最優方案模型,最后將此結果應用在海報設計上,提升基礎設計的起點,避免無意義的設計重復,大大縮減設計師的低端重復工作。區分開機器勞動和人類勞動特點,讓設計師有精力、有熱情投入不斷地創新工作中去。
在設計工作中發揮智能機器的高效優勢,為設計師留下更多創造時間,拓寬人類的思維邊界,再將設計師思想的成果二次注入機器,提升智能設計審美水平。長此以往,也可以形成人與智能機器的良性合作循環。技術應該是輔助人類走得更遠的工具,而不應該憚于機器代替人類的預言,裹足不前、自廢前景。
4 結語
藝術滿足人類多元的情感體驗,設計服務于人的生活。而科學技術的加入,能助力藝術設計的功能性,滿足人對于審美的追求。“互聯網+”背景下,智能機器讓人人擁有設計技能不再是夢想,某種意義上也是一次藝術審美的社會化大普及。科技帶來數字媒體技術革新,互聯網時代海報設計創新也要緊隨科技進步節奏。求新,求變,求發展,打破規則。把科學技術與海報設計相結合,把實用和審美相協調,把人文和科技相融洽,讓“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新型海報設計更好地服務于生活。
參考文獻:
[1] 李超德.大數據、人工智能——設計未來[J].美術觀察,2016(10):5.
[2] 石晨旭. AI帶來設計行業的革命了嗎?[J].美術觀察,2017(10):20.
[3] 段永朝.互聯網思維十講[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227.
作者簡介:顧曉東(1990—),女,河北邢臺人,研究方向:海報設計,數字媒體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