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是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開展美術教學課程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加強美術審美教學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本文通過探究美術課程的教學性質,指出當前美術教學在學生審美素養及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明確美術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對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素養及能力培養的創新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美術教學;審美素養;教學途徑;實踐研究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推廣和普及,素質教育逐漸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并取得顯著成效,美術課程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體系,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審美教學功能,發揮美術教學在學生審美素養及能力培養方面的積極作用。然而當前我國美術教學過于重視學生的理論水平和繪畫技巧練習,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審美教育,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和能力,已經引起學校教育管理者的重視,學校教育管理者開始主動探究和尋找新的教學模式,以促進我國美術課程教育的現代化發展。
1 美術教學的課程性質及特征
我國《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加強美術課程改革,需要從學生審美能力的教學角度出發,構建具有現代教學特色的課程體系,結合我國美術課程標準,可以發現當前美術課程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美術課程具有視覺性。美術主要借助人的視覺感官系統進行藝術創作和賞析,為了將真實的自然和社會背景記錄下來,要求美術創作者具有細致的觀察能力,能夠將一景一物臨摹出來,因此美術課程教學十分注重學生的視覺能力培養,以彰顯視覺教學效果的重要性。
美術課程具有實用性。開展美術課程教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生活品位。美術課程的教學價值還體現在其實踐方面:一方面,優秀的美術作品都是對現實生活的記錄,反映了一定的社會背景和時代精神;另一方面,美術課程教學是一項長期的教學活動,需要學生進行反復的實踐訓練,才能提高美術水平。
美術課程具有審美性。我國教育部在最新的課程改革標準中明確指出了美術課程教學的審美價值,美術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媒介,蘊含著豐富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理念,開展美術課程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先進的文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2 美術審美教學素養培養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大部分學校已經意識到美術課程教學的重要性,并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推廣下,進一步提高了美術課程的教學地位,開始主動尋求新的教學模式。然而在新的美術課程教學改革中,依然忽視了美術課程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大部分課程改革流于形式,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2.1 教學理念落后,對美術課程審美教學存在錯誤認知
受我國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我國在長期教學中依然十分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并將學生考試成績作為評級和衡量學生學習質量好壞的唯一標準,同時受升學考試壓力的影響,教師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考試課程教學中,其他學科如音樂、美術、體育等,經常為主科讓位,教師并沒有意識到美術課程在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方面的積極作用。
2.2 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美術學習興趣不高
由于當前美術教學沒有得到學校的重視,學校對美術課程的設施和管理存在很大的問題,這就導致教師在美術課程教學中存在敷衍的態度,很多教師在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過于依賴教材,照本宣科地進行美術教材講解,和學生的活動交流較少,多都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依葫蘆畫瓢。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美術繪畫能力和審美能力難以得到顯著提升。
2.3 教師教學水平不足,美術教學能力有待加強
教師是美術課程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在我國根深蒂固的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忽視了美術教學的重要性,因此對美術課程教學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同時國內關于美術課程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討也相對較少,這就導致美術課程教學缺乏科學的管理體系,無論是教學理念還是教學方法依然采用傳統模式,尤其是美術審美教育理念沒有得到貫徹和落實,嚴重影響了美術教學水平和質量的提升。
2.4 美術教材內容缺乏實踐性,嚴重脫離審美教育意識
當前我國使用的美術教材主要由各地區教育部組織教育專家和學者編纂,內容和題材十分豐富,涉及古今中外優秀的繪畫作品和繪畫形式。但是由于編纂過程中沒有結合當代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習興趣,因此美術教材的內容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大部分內容停留在理論論述方面,嚴重脫離教學實際,無法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美術課堂教學活動。
3 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素養的有效途徑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推廣,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師意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為進一步提高素質教育水平和質量,教育部對傳統課程教學進行了大量創新和改革,多次組織和開展新課程改革會議,要求新課程改革標準要主動融入時代精神和時代特色,以符合當代學生的學習需求。美術課程作為素質教育中的重要課程體系,教師需要正確意識到美術課程中蘊含的審美教育價值,結合當前美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究出符合我國教育國情的美術教學途徑。
3.1 正視美術課程的教學價值,樹立正確的審美教育理念
在我國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對美術課程教學有一定忽視,難以有效發揮美術教學的真正價值,新一輪課程改革標準中,我國教育部明確指出美術教育要以提升學生審美意識和素養為教學目標,通過開展美術課程教學,逐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體系,學生通過美術鑒賞提高了自身的情感表達能力和語言溝通能力,推動了自身的健康成長。
3.2 加強美術課程教學體系設置,提高美術課程的審美教學地位
美術是藝術的表達方式之一,美術繪畫能夠將人們的情感和思想充分地表達出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美術是人們宣泄情感的重要途徑。在學校教育中開設美術課程,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美術理論知識和美術繪畫技巧,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美術作品鑒賞能力,讓學生能夠通過鑒賞美術作品感受到美術的藝術魅力,起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重要作用。在以往的美術課程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了美術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大部分學校對美術課程課時安排較少,造成學生接觸和學習美術的時間較短,無法感受到美術的審美教育功能。為此,學校要科學設置美術課程時間,提高美術課程在教學中的地位,鼓勵和引導教師對美術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和改革,從而為學生構建和諧寬松的美術學習環境。
3.3 創新美術課程審美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美術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源泉,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美術學習興趣,才能主動進行美術學習,提高美術學習水平和效率。如何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需要教師對傳統美術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革。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會讓學生依葫蘆畫瓢,即讓學生臨摹教材中的美術作品,這種教學模式下,嚴重制約和扼殺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利于學生審美素養和能力的提升,對此,教師需要在現代素質教育理念的引導下,逐步改變傳統課程教學中的不足,可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設施中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播放各種形象生動的主題視頻。比如,在進行以動物為主題的美術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讓學生細致地觀察每一種動物的形體特征,讓學生在繪畫時有所依據。
4 結語
加強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和素養的培養,是實現學生綜合發展的有效方式,自我國提出素質教育理念以來,我國教學模式改革就迎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當前,我國大部分學者已經意識到美術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并對美術審美教學方式進行了研究和改革,為此,美術教師需要深入學習和把握美術審美教育的精髓,主動創新傳統教學方法,不斷融入審美教育理念,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包海瑩.淺析美術教育對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性[J].教育現代化,2018(01).
[2] 張振博.優化美術鑒賞教學 培養學生審美能力[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23).
[3] 陳曉晨.美術作品欣賞對大眾審美能力的塑造[J].鄂州大學學報,2018(05).
作者簡介:洪新好(1980—),廣東湛江人,一級美術教師,研究方向: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