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智能手機的普及使移動互聯網技術與電腦音樂深入到音樂教育的方方面面,這是時代發展的趨勢。本文將高師音樂專業學生的學習狀況與時代相結合,探索電腦音樂課程與互聯網技術結合的路徑,以提升學生專業素養。
關鍵詞:電腦音樂課程;互聯網;音樂教育;教學法
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音樂教育通過互聯網已基本覆蓋了從啟蒙教育到高等教育:兒童鋼琴教學通過軟件可以實行遠程陪練,藝考生可以通過軟件進行音樂理論及視唱練耳的學習,高等教育可以通過互聯網與音樂軟件進行深層的音樂教育探索等。因此,對于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專業的學生而言,電腦音樂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已經成為其不可或缺的專業技能之一。
1 促進音樂綜合素養的提高
在音樂史論欣賞類課程的學習中,學生在課下可通過電腦音樂軟件將不同音樂風格的音樂片段剪輯成段,有針對性地對比不同音樂風格帶來的文化與審美區別。如果完整地欣賞一首樂曲,長時間的聆聽可能造成疲勞與遺忘,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通過電腦音樂軟件編輯片段可以有針對性地解決這個問題,截取某首樂曲最具代表性的片段,然后接下一首樂曲,這樣耗時較短,同時也能使人更清晰地聽辨出兩種不同音樂風格樂曲的區別,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動手編輯也會為學生帶來學習上的樂趣,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學生可以分組編輯不同的音樂風格聽辨片段,并將它們上傳到手機學習平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會盡可能地、較為認真地完成各個編輯片段,并通過簡單的特效處理使編輯的片段顯得更加流暢;同時學生會在選擇曲目時更加用心,選擇的過程也從另一方面促進了學生對不同音樂風格聽辨的知識獲取。當片段編輯完成后,學生們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手機學習平臺實現交流,不僅可以聽辨更多的音樂風格,還在此過程中熟悉了電腦音樂軟件,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2 提高音樂技能基礎能力
傳統的視唱訓練模式是教師彈奏,學生跟唱。教師在課上彈奏的一般都是和聲織體較豐富的伴奏,學生可以在視唱過程中感受和聲色彩和織體形式的變化帶來的審美情感。而課下學生在自行練習中失去了伴奏,只能視唱課本上的單旋律,降低了視唱學習的趣味性。通過電腦音樂MIDI音序的基礎編寫,學生可以通過電腦音樂軟件錄入簡單的和聲,并導出為MP3文件,同時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與將其與其他學生共享。學生在視唱練習過程中,可以用手機播放伴奏,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視唱學習的趣味性,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對電腦音樂MIDI音序錄入的熟練程度。
練耳的課堂訓練也是在教師彈奏后學生進行聽寫或聽辨,相比視唱,學生課下對練耳的練習更加復雜和枯燥。比如在音程聽辨的過程中,即使是相同音程,在不同音高移位鋼琴鍵位也不一樣,對那些對鍵盤不太熟悉、需要一定反應時間的學生而言,坐在鋼琴前練習增加對音程音響效果的熟悉程度的首要問題是熟悉鍵盤,這無疑極大地增加了學習負擔,容易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同樣,通過電腦音樂MIDI音序的編寫,可以在鋼琴卷簾門中先輸入一個音程,如果是熟悉相同音程的音響效果,那么只需要將第一個輸入的音程復制后粘貼在后面并進行音高移位就行了,然后導出為MP3文件,上傳到移動互聯網學習平臺,與其他學生共同分享,通過手機學生可以在更多的時間段進行聽覺訓練,從而提高聽辨能力與電腦MIDI音序編輯的能力。
3 增加高師音樂專業學生的教學技能
對于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專業而言,很多學生畢業后會從事教師相關行業,通過電腦音樂課程的教學,結合當代移動互聯網技術,可以增加學生的教學技能,使他們能夠將更生動的課堂組織形式應用于將來的就業實踐中。
通過電腦音樂編輯的學習,可以在教學技能課中啟發學生按照中小學音樂課本的要求,編輯適當的音樂片段模擬課本中的場景,將聽者自然地帶入課本環境中。同時通過對聲音素材的編輯,將聲音融入音樂中,可以使課本內容從聽覺設計的角度變得更加生動活潑,更符合中小學生的心理。同時通過移動互聯網手機端,可以遙控根據課本內容編輯的音樂素材,將知識點巧妙地融于流動的音樂中,使得課堂變得更流暢。
在中小學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往往需要一邊彈琴一邊為學生糾正歌唱問題,這給教師造成了一定的教學負擔。通過MIDI音序的編輯,可以有效地解決中小學生歌唱時的伴奏問題。高師音樂專業的學生可以根據課本歌曲的需要,在MIDI音序中輸入編配簡單的鋼琴伴奏,在根據課本教學生唱歌曲之后的完整演唱中,通過移動互聯網控制伴奏的播放,同時全神貫注地為中小學生糾正完整演唱中的問題,待問題解決得差不多之后,再通過彈琴來完成課本要求的教學內容。
在高師教學法技能課中,通過音樂編輯軟件的應用,學生不僅可以練習電腦音樂軟件編輯操作,還可以鍛煉中小學課本要求的課堂設計能力,同時也能鍛煉即興伴奏能力,極大地拓寬高師音樂專業學生的教學思路。
4 結語
通過電腦音樂課程與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結合,可以提高高師音樂專業學生的基礎音樂技能,拓寬他們音樂教學的方法思路,為培養提升音樂素養提供了有效的途徑,為把他們培養成順應互聯網時代發展的音樂教育人才奠定了基礎。
作者簡介:周曉杉(1983—),男,重慶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