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祉祺
【摘 要】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普及,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各行業的聯系日益緊密。互聯網金融作為新時期金融行業的新產品,正逐漸影響著金融行業的整體布局。但是,互聯網金融的優勢與風險是并存的,如果忽視風險、不能深入分析分析,那么互聯網金融很難得到長足發展。本文聚焦于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實際,探尋有效防范的對策,力求為金融行業做好風險防控、發揮互聯網金融的獨特優勢提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風險防控;對策探討
一、互聯網金融的基本內涵
互聯網金融是信息時代的嶄新產物,其打破了傳統金融業的固有模式,既不同于商業銀行的貸款融資業務,又和第三方融資渠道具有明顯差別。互聯網金融在提高資本利用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增強市場透明度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是分析其實質不難發現,其與傳統的金融模式仍具有本質上的同一性,無論其采取何種融資方式,歸根結底都是渠道與技術方面的創新,并沒有擺脫金融的本質,但是其創新性價值卻對于新時期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力。
二、互聯網金融的特點分析
(一)以大數據技術為依托
互聯網金融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其對于大數據技術的有效利用,這也是其與傳統金融模式形成對比的明顯不同。其通過對大量非結構化的數據進行分析,及時把握社交狀況,分析信貸風險。例如廣受歡迎的支付寶花唄業務,其主要時依托阿里云的大數據平臺,分析用戶的收入水平、消費狀況,并對其未來的收入預期既潛在的消費欲望進行預判,在結合真實的水電煤氣繳費數據、車輛擁有狀況盡可能降低信貸風險??梢哉f,大數據時互聯網金融的強大依托。
(二)創新性明顯
互聯網技術本身具有更新迭代速度極快的特點,因此,互聯網金融具有極強的創新性。例如,在傳統金融中實現較為困難的多重貨幣競爭理論,就可以在近年來活躍在市場的比特幣等區塊鏈金融中得到驗證。但是,這種極強的創新性與極快的更新效率也為實現金融監管提出了挑戰,我國對部分非法集資平臺的打擊也是源于這一現狀。
三、基于互聯網金融特點的風險分析及防范對策探討
(一)技術層面的風險
互聯網金融技術層面的風險主要表現為信息安全的威脅及網絡安全的威脅。具體來說,由于互聯網環境較為開放,因此其中的大量信息存在著泄露的風險。部分不法分子為了謀求利益,通過竊聽、截取等方式對信息進行非法獲取,或是篡改用戶的基本信息。而網絡安全風險包括系統漏洞、開放性協議、人為因素等。計算機系統的設計需要依托于人為的設置,因此,很難“無懈可擊”的情況,黑客通過破解技術,利用系統漏洞,將嚴重影響互聯網金融的網絡安全;而開放性協議方面,由于TCP/IP時我國普遍使用的網絡協議,但由于其確實明確的安全交代,因此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而人為因素既可能由于專業人員的工作疏忽造成,也可能來自于針對互聯網金融的計算機犯罪。
要想有效應對技術風險,就必須不斷完善適用于互聯網金融的保護技術。首先,要加強金融信息系統建設,要打破傳統的“唯技術論”,建立起完善的信息保護機制,要明確沒有任何一項技術是完全安全的,必須配套合理的人工管理,才能將技術的安全性最大化。其次,要構建起醫藥完整的網絡防御體系,通過防火墻技術、病毒防護技術、信息加密技術等多種技術手段,有效抵御針對于互聯網金融的計算機犯罪,為用戶構建起一道堅固的網絡屏障。
(二)金融層面的風險
互聯網金融在金融層面的風險集中表現為信用風險與資金風險。由于在互聯網金融的背景下,交易方式不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主要依托于第三方支付平臺,但是這一模式下存在著潛在的安全隱患。例如,在資金托管在第三方平臺的基礎上,賣家可能通過偽造物流信息騙取錢款、買家也可能在已經收貨的情況下以未收到貨物的名義要求錢款,同時,第三方交易平臺本身在技術防護層面也不是絕對安全的。資金風險主要產生于P2P借貸平臺中,這一類型的平臺通過提供平臺支持,實現個人對個人的資金借貸,雖然多數平臺采用了較為嚴格的審核體系,也提供了托管資金的平臺,但是這些資金的使用狀況與去向卻很難獲得,這也為近年來大量打著“P2P”名義的非法平臺攜款“跑路”提供了溫床。
這些金融風險時過去很多傳統金融模式很少出現的,因此在防范對策方面也必須堅持創新的觀點,進行獨特的問題分析。首先要構建起完備的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通過征信黑名單等手段,讓互聯網金融的參與者認識到失信行為的嚴重性,引導其樹立守法守信的基本認識。其次,要繼續加強我國對于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立法工作,為發展迅猛的互聯網金融渠道提供合理的法律支撐,明確監管的“紅線”,將互聯網金融納入有效創新、平穩發展的快車道。
四、結束語
互聯網金融是我國金融行業的新興產物,對于創造嶄新的金融模式、完善金融格局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其風險性也必須得到從業人員及監管部門的重視,必須通過完善的安全防范手段,為規范互聯網金融行為、引導其高效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參考文獻】
[1]周蒞芝.加強金融業信息安全監管工作的必要性[J].金融科技時代,2015,8:70.
[2]方旭華.新形勢下金融業信息安全的挑戰與對策[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4,10:233.
[3]譚軍.2018年金融信息安全發展趨勢[J].計算機與網絡,2018,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