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光磊
【摘 要】誠信原則在行政法中作為一項基本準則,已經在國內被普遍認同。然而對于這一準則的基本要求與適用區域等情況,還須要深入探討。根據誠信的歷史發展來看,在法律里的基本位置和國內行政實際狀況來說,誠信原則就需要包含“善心”“真誠”“信守”“相信”四項基本要求,須要適應在任何的行政行為,但是不是僅限于行政條款和行政指導中使用,還需要對其余的行政法基礎原則進行彌補但是適用不是第一選擇,須要考慮其他情況,不能過于絕對。
【關鍵詞】行政法;誠實信用;基本要求;適用領域
一、論行政法誠信原則的基本要求
1.和民法誠信原則相結合?!睹穹倓t》里確切的表示,民事活動須要遵守誠信原則,要堅持誠實,信守諾言。民法中的誠信原則作為最低限制的道德需求在法律中的規定,行政法誠信原則和民法誠信原則有著一定的密切聯系。即使某些專家強調行政法和民法具有公法和私法中的差距,然而不能磨滅的是:誠信原則不管是在哪一部法律中所追尋的利益都是一致的,依照構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維護相關人員的利益的目的,可以從行政法中推論出應用的相關準則。
2.強調“善心”。在行政法誠信原則中,有對“善心”存在發展的內在需求。國內行政法里的誠信原則來自于古羅馬法里的誠信契約制。深層次的考量國內合同法和物權法基礎法律準則,并且對“善心”提出了確切的要求?!吨腥A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106條明確規定動產和不動產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將該制度的適用范圍擴大到包括不動產在內的財產所有權和其他物權的取得。所以,需要根據行政行為的“善心做事”原則及需求開展相關的活動。
3.基于“相信”。在行政法誠信原則中的內涵理念應該是“相信”,現在,我國行政法律實踐過程里,基本都是防群眾,已經超過了防盜,還廣泛存在誰都不相信的情況,因此而提升了群眾和官員之間的疏離,導致行政成本快速提升。這種情況表現出了行政官員沒有讓相信成為行政基本原則。也就是說,行政機構即使擁有某些特定的權利,然而只有把誠信原則中“相信”原則當作行政法開展的基本要求,才可以在被告擔當舉證責任的制度和法定步驟中履行自己的職責。
4.信賴利益保障。因為行政法中信賴利益和民法信賴利益原則極其一致,所以行政法中的信賴利益保障原則實質上就是誠信原則在的深入展現和深化擴展,可以說已經成為行政法誠信原則開展的基本要求。
5.誠信的“行政目的合理性”。有關的專家學者把“善心”和行政法里的誠信原則中誠信原則和“新政目的合理性”相結合。專家認為,根據法制角度來說政務誠信是行政單位人員合理行政的內涵要求和要旨。在法律中的誠信原則中,行政人員需要遵循著“行政目的合理性”要求,在行政區域中表現 “善心”“真誠”“信守”“相信”四項觀念。那么“行政目的合理性”也就是說,在行政管理中需要全面貫徹不顧私情、遵循公心來服務群眾,不圖自身利益,不能夠以善心或誠信為目的來損害群眾的合法權益。
6.利益均衡。根據行政法來看,關于行政單位誠信、“利益均衡”原則的解說,需要根據“語義說”及“常規條款說”的理論。如果把行政行為看作民法學說中均衡民事活動當事者利益的一類行為,行政機制中誠信原則就是需要達成民事主體各方的利益均衡,總的來說,行政法誠信原則的范圍中,行政機關需要根據利益均衡原則,維持社會安穩、融洽地發展,這個原則就是誠信、善心、平等公正原則開展的基礎保證。
二、論誠信原則的應用
明確了誠信原則的基本要求,緊接著探究關于起的使用情況,包含使用領域和適用個例等幾項內容。
1.誠信原則的適用領域。根據有關的法律條款,例如,有關的《綱要》和《決定》中關于誠信的要求是面對全部的“行政管理”的,有部分地方政府條例則是僅僅面對某些行政活動的,有些只是面對行政條款,有些只是面對行政指導,在這類情況中,劃分誠信原則的適用領域就有著一定的現實需求性。
可以比較民法里的誠信原則適用范圍的發展內容。民法誠信原則適用領域的發展能夠劃分為近代和現代兩個部分。近代部分的代表國家是法國和德國的民法條例。根據這兩個國家的有關民法條例可以得知,近代民法誠信原則只能夠適用在債權法領域,不能夠適用于物權法等其余民法范圍;并且,但是關于債務者的要求,就不適用于債權人。現代部分的代表為瑞士民法條例,它的適用領域已經涵蓋全部的民事活動范圍及對全部民事活動參與者具備限制力。從此之后,有許多國家和地區都開始仿照瑞士民法條例。比如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等,在制定近代的民法條例中都有對其進行參照。由于世界民法發展形勢的影響,在1989年我國大陸地區在制定民法條例中也開始參照其條例,提出了誠信原則。誠信原則當前已經變為君臨所有民法的基本原則,也就是變為民法的君主條例。
還能夠對比的是境外行政程序法有關誠信原則適用領域的規定。直到目前所有國家和地區制定的行政程序條例中,有些確切的規定了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些沒有規定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具有規定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基本都是涵蓋了誠信原則或相類似的原則。比如葡萄牙和韓國的有關條例中都體現了誠信原則,還有我國臺灣地區也有類似的規定。根據這些規定可以得知,在其余的國家及地區中,和民法基本原則相一致,行政法誠信原則就是面對全部的行政行為的,不僅僅是面對一些行政行為的,是所有的行政的基本原則。
我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國家,關于國內政府的法制需要應當要比普通群眾的要求更高,也應該比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它們的政府的法制要求更高,那么民眾把誠信原則當作束縛全部民事活動的廣泛原則,西方國家把它當作束縛全部行政活動的普遍原則,那么在國內的行政法也需要把其當作束縛全部行政活動的廣泛原則。根據這種意義出發,有關的《綱要》及《決定》對于誠信原則適用領域的規定更加的科學,誠信原則也需要作為行政法中的君主條例。
2.誠信原則的適用邏輯。假如說誠信原則里涵蓋了行政法的廣泛原則或者君主條例,那么在使用中就須要明確和其余的行政法基本原則適用聯系。常常來說,法律原則中間有著通常和特殊的邏輯聯系,特殊原則在適用中領先于通常原則,也就是說在特殊原則符合適用時,首先適用特殊原則;只有當沒有特殊原則適用或者適用特別原則不可行的時候,才能夠適用通常原則。這樣來說,通常原則在適用邏輯中一直位于彌補位置。在行政法范疇中,除去誠信原則,還包括行政法定原則、法律領先原則、科學原則和合理程序原則等。相對于這些原則來說,誠信原則是在什么位置?有什么樣的適用聯系?
根據上文可以得知,誠信原則在民法和行政法中都適用,具有普遍性,但是其他的原則大多都是行政法中特有的,具有一定的特別性。在這種狀況中,改變行政法律聯系的時候首先適用行政法的特殊原則而不是誠信原則。僅能夠在這些特殊原則無法處理的時候,才能夠適用誠信原則。
3.誠信原則的適用個例。誠信原則的使用通常都會被其他的法律原則所束縛,而導致其常有個例情況。法律原則由于其他的原因限制從而篩除其適用,這也是法律中廣泛存在的現象。
3.結束語
即使誠信原則作為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國內的行政訴訟實際中的適用還有所欠缺。所以說,誠信原則必須要嚴格實踐,在行政法律實際中,有效地保障群眾的利益,人民法院需要主動應用這一原則,擴展誠信原則的根本需求和適用領域,讓其成為行政機關行為合理性的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 楊登峰. 行政法誠信原則的基本要求與適用[J].江海學刊,2017(1):133-140.
[2] 武莉英. 淺談如何加強行政法的司法適用的意義[J]. 職工法律天地, 2017(5):18.
[3] 周孜予, 魏安奇. 基于市場經濟體制的行政法基本原則及其作用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4):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