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思云
【摘 要】在對MOOC的產生與特點進行簡單梳理的基礎上,分析MOOC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并進一步提出MOOC背景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路徑與對策,以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MOOC資源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MOOC;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以人為本
從理論上講,MOOC教學模式符合高校教學改革的新形勢和信息時代下學生心理及行為訴求的新特點。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構建MOOC教學模式可以提升思政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推進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進程。然而,在實際操作中,MOOC教學模式是對傳統高校思政課教學理念、教學手段、教學方式的徹底顛覆,不可避免地受到“傳統”事物的阻撓。因此,在構建高校思政課MOOC教學模式時必須明確目的和方向,找對路徑和方法。這就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充分發揮創新精神,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革,切實提高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實效。
一、MOOC的產生與特點
MOOC是現代互聯網技術催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英文全拼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翻譯成中文是“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這一概念最早提出是在2010年的美國,2012年出現爆發性增長,隨后全球范圍內出現“MOOC熱”。2013年,國內頂級學府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相繼引入MOOC教學模式,其他一些普通高校也紛紛效仿,國內形成了將 MOOC 引入教學改革的熱潮。目前,在中國也形成了比較有影響力的 MOOC平臺,如中國大學MOOC(最好的在線課程學習平臺)、學堂在線(國內最大的中文 MOOC平臺)等。就特點而言,在MOOC教學中,教育活動高度信息化、市場被高度拓展。與傳統課程對比,MOOC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其中包括規模化、網絡化、開放性、創新性、無時空限制性等。這些優勢既是 MOOC的典型特征,也是MOOC成為高校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重點的原因。
二、MOOC背景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MOOC對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影響
MOOC對我國高校思政課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師生關系、教師教學范式、學生學習方式等各個方面都有著巨大影響。首先,MOOC更加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其次,MOOC打破傳統學習方式中的時空限制,學生在MOOC教學模式下可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再次,由于MOOC教學模式帶有開放性及資源共享性,可以為幾千、幾萬甚至幾百萬求學者共享此網絡教學課程,節約了教育投資成本。而MOOC在替代教師部分授課職能的同時,也給教師留出更多時間用于學習和搞科學研究。最后,MOOC教學模式還有助于促進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師生關系的形成,促進高等教育公平化、大眾化、個性化、自由化發展。可見,引入MOOC教學模式是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政課在改革過程中若能有效利用MOOC,必將為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改革帶來積極影響。然而,目前并沒有形成有關MOOC教學模式統一的評價標準和監控體系,在高校中引入MOOC教學模式對教師和學生的生存和發展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二)MOOC對高校思政課教學帶來的挑戰
1.MOOC挑戰著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主導地位
傳統的高校思政課堂教學基本就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師在課堂上居于主導地位,一直講著屬于“自己”的內容,而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的理論“灌輸”,與教師無法形成互動。由于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是課堂中的教師講解,因此對教師“言聽計從”,如根據教師劃分的知識點進行學習,按照教師的要求背誦相關內容。然而,在MOOC思政課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自主學習,對教師的依賴性大大降低。這也意味著教師在高校思政理論課中的主導地位被削弱。
2.MOOC挑戰著互聯網技術的支撐力度、學生的自控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
MOOC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在學習方面實現從傳統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這不僅對MOOC資源的質量和技術提出挑戰,也將對學生的自控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如果MOOC所提供的授課視頻模糊不清,授課內容空洞乏味,甚至照本宣科,而技術方面又過于繁瑣復雜,那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不高。因此,確保MOOC的授課質量并具備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是MOOC得以推行的前提。另一方面,MOOC教學模式由于具有虛擬性、開放性,且不受時空限制,若求學者自控力不強,不能主動學習,且在后臺技術設置及日常管理中缺乏監管約束機制,那么采用MOOC教學模式來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就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效。
三、MOOC背景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路徑與對策探討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突出學生在MOOC教學模式中的主體地位
在MOOC教學模式下,學生可通過網絡音頻、視頻、PPT等教學材料自主進行學習。而教師的任務主要有兩點:一是要在課前制作相關的課程資料,并通過微課形式把課程資料上傳到MOOC平臺;二是要在課上對學生自主學習成果進行梳理、總結,并發現問題,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為學生答疑解惑,強化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記憶。可見,在MOOC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只是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因此,在MOOC背景下進行課程教學,必須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講授環節,要把教師的“一言堂”變為學生的“自由堂”,讓學生深度參與自由討論,而教師則需要適時給予指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為例,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將微課視頻傳送給學生,供學生自主學習,并以貼近學生生活的法律或道德現象為教學案例,讓學生思考討論。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運用相關知識大膽表達自己對該現象的看法。這種形式既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其學習興趣,又能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鞏固知識點。
(二)創新教學方法,線上線下結合,提高教學實效
MOOC與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相比有不少吸引人之處。例如,MOOC教學方式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學生學習自由方便、方式靈活、效率高且機會公平,學生可以通過在線討論、在線測試完成作業,在線考試后便可獲得證書或相應學分。這也正是它引起眾多高校關注和使用的原因。目前,線上MOOC教學與線下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今后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在MOOC背景下,線下教師的職責不再是對傳統教材知識進行灌輸,而是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線上MOOC學習情況,采用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式,如討論、演講、知識問答、辯論等方式開展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深度參與,強化學生對MOOC教學內容的認識和理解,真正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學實效。比如,在線上MOOC教學完成后,可以在線下教學課堂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探討對思政教學內容的認識和理解,并在課堂上匯報討論成果。教師要認真聽取學生的匯報,查遺補缺,幫助學生鞏固和完善學習成果;各小組成員也可以通過其他小組的匯報,反思自己學習的不足,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但值得注意的是,MOOC只能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有益補充,不能也不可能代替思政課教師的地位和作用。這是因為只有教育者和學習者之間面對面地直接互動交流,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靈感的火花,而MOOC在情感體驗、實踐操作等方面存在短板,無法使學習者體會到只有身處校園才能感受到的氛圍。
【參考文獻】
[1]陳肖庚、王頂明.MOOC的發展歷程與主要特征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3(11).
[2]嚴蓓蓓.MOOC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