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國政
摘 要:伴隨著新課改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實施與推進,農村初中學校的體育教育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強化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增強體魄,有助于促進農村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農村初中體育教學經驗,探討農村初中學校趣味體育教學的應用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初中學校 趣味教學 初中體育 教學策略
伴隨著新課改的廣泛推廣和深入實施,當前我國農村初中的體育教學不斷深化改革,教學形式也向著更民主更科學的方向發展轉變。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初中體育教師將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作為重要的目標,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作用,讓學生更主動地參與體育活動,達到體育鍛煉的效果。但目前農村初中體育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生的體育興趣不高,需要引起教師的重視。
一、農村初中體育教學的現狀分析
1.1農村初中體育教師綜合素質偏低。這導致農村初中體育教師沒能充分轉變教學觀念,意識到趣味教學對提高學生體育活動參與積極性的重要意義。還有一些教師認為,初中的體育教學只是簡單的跑步跳躍,對學生其他科目學習沒有促進作用,有的學校甚至只安排一名體育教師負責整個初中年級學生的體育教學,嚴重影響了初中生的體育教學質量,降低體育學習和參與活動的熱情。
1.2農村初中體育教師教育觀落后。農村初中學校大多將學生的學習放在第一位,并且將升學率作為學校管理的唯一標準,重視學生文化成績的提升,忽略學生體能素質的發展。有的學校將體育作為無足輕重的課程,甚至經常性換課和調課,導致體育教學缺乏嚴謹性和系統性,學生難以激發學習熱情。
1.3農村初中體育教學內容單調乏味。我國農村很多初中學校當前還處于體育教學的改革階段,教學理念不完善,學校也缺乏系統的教學規定與目標設定,不少體育教師依據教學大綱授課,反復要求學生進行枯燥的鍛煉,對學生的發展起不到實質性作用。如教育局所規定的初中生考核跳遠、跳高、田徑等,于是教師就開展這些項目的教學與練習,缺乏有計劃組織足球運動、羽毛球運動或籃球運動的情況,學生的體育技能無法學習與發揮,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大大降低。
二、農村初中學校開展趣味體育教學的意義
農村初中生與城鎮學生對考試的要求和壓力一樣,有著不小的學習負重,加上農村初中教學受到一定條件的限制,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環境不及其他學生,在面臨升學壓力時,很多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均受到嚴重影響,而學業任務的壓縮也必然導致學生身體素質得不到鍛煉和提高,那么體育學習的必要性就將體現出來[1]。在初中學校開展趣味性體育教學,不但能讓學生的學習壓力、生活壓力得到很好的釋放,還能調動學生參與鍛煉的興趣,提高自主運動性,找到緩解壓力的好方法。另外,趣味體育教學有助于促進其他文化課程的學習效率,學生長時間面臨巨大壓力下,學習效率忽高忽低,而勞逸結合的方式,無疑能很快速地調節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的承受力,使其保持更好的心態投入文化課程的學習[2]。趣味體育教學,還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增強體育興趣,逐漸培養學生樹立終身的體育意識。
三、農村初中學校趣味體育教學的應用策略研究
3.1組建體育興趣小組,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興趣。長期的初中體育教學實踐發現[3],學生在學習體育的過程中體現出較大的個體差異性,不同的學生對不同體育項目的興趣點也各不相同。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的興趣為教學出發點,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組成興趣小組,確保同一組的學生有相同的體育興趣愛好,便于教師針對具體的項目開展體育活動,很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教師可以將一些和體育有關的健身項目融入小組的練習任務中,或是將體育任務以計劃書的方式一一安排在小組的合作學習任務條中,利用學生的團隊合作積極性,形成團隊榮譽感,進而推動小組間參與的積極性和競爭性。比如選擇籃球的小組,教師可以將其與選擇健美操的相搭配,將健美操的球操融入籃球的訓練,或將籃球融入球操中,讓兩組學生展開訓練并產生競爭的效果,由其他學生選擇哪組的訓練更具吸引力,從而帶動全班學生的運動熱情,同時也滿足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趣味性。
3.2融入體育游戲活動,提高學生體育參與性。初中生正處于非常關鍵的成長階段,這個年級段的學生往往熱愛游戲,教師利用學生的游戲心理將游戲活動融入到體育教學活動當中,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在設計游戲活動過程中,教師要確保將游戲的精髓貫穿于教學的整個環節,避免給學生產生為了游戲而游戲的尷尬,延長學生有意注意時間,才能使其全身心地投入趣味體育學習氛圍中[4]。比如用常見的踢毽子鍛煉學生的靈活性,用蛇形跑取代枯燥乏味的跑步訓練,用跳皮筋鍛煉學生的彈跳能力等等。筆者曾設計一場“平衡力大比拼”的游戲,讓學生進行兩人分組,共同站在墊子上,面對面推手,腳先離開墊子的學生被淘汰。這樣的游戲方式所營造了緊張游戲氣氛往往能長時間引起學生主動注意,投入競技的運動狀態,在訓練中發現體育游戲學習的魅力,提高活動參與性。
3.3創新體育教學形式,營造良好的體育學習氛圍。當前的初中體育教學要求教師具有創新性,不但要創新教育理念,還要創新活動形式,與時俱進,契合當下初中生的興趣愛好和發展需求。在教學形式上,要主動去改變過去長期以來的放羊式方法,設定具體的技能培訓與體育知識教育目標,針對一些傳統的體育學習項目不能全盤否認,以創新形式的方式確保學生學習后能夠掌握技能與體育精髓,同時又優化學習的過程,體現趣味學習的快樂。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確保新的體育形式更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在體育器材的應用上,由于農村學校的體育教學器材有限,教師要更多地挖掘生活中教材,或對生活物品進行組裝,應用在鍛煉身體的活動上。比如利用空的礦泉水瓶,將砂土裝入瓶中,變成有一定重量的啞鈴,幫助學生練習臂力,或是掛在肩上腰上進行負重練習。實施創新活動前,學生要參與制作器材的過程,更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氛圍。
3.4創設有效教學情境,提高體育教學效率。情境教學法是現代化教學體系的有效教學方式,很好地轉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作為主體的方式,以學生的興趣點和特點為主,調動其積極性,創設情境。比如在教學山羊跳的內容時,如果教師單純講授山羊跳的動作并進行示范性教學,學生必然覺得索然無味,缺乏趣味感。而利用教學情境,就能很大程度地增強趣味性。如筆者曾設置山羊跳的教學內容,將山羊跨越跳設計為追剿敵人的情境,在追剿的過程中學生面臨各種障礙,每個障礙后都將插一面旗子,學生要鼓足勇氣,跨越障礙,才能占領有利地形,獲取旗子。這樣的設置很快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越來越多學生為了爭奪旗子踴躍參與山羊跳,在競爭力的支配下多次主動嘗試,逐漸掌握山羊跳的運動技巧,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的農村初中體育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多與教師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教學趣味性有關。因此,教師必須進行體育教學改革,積極應用趣味體育教學法,融入游戲教學、情境教學、小組合作教學、創新教學的方式,轉變體育項目的學習形式,同時也激發學生的體育活動參與性和體育學習興趣,使其更快地投入競技性體育學習狀態,達到提高初中體育教學,樹立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修小雙.趣味體育教學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創新教育,2016,11(12):204.
[2] 沈世平.農村初中體育教學存在問題及解決策略[J].學校體育學,2016,6(3):44-45.
[3] 佘禮香.農村初中趣味性體育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學習,2012,1(8):56-57.
[4] 楊芃林.構建趣味體育課堂,提升體育教學效率[J].體育藝術教法,2015,1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