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艷華
摘要:隨著近年來中國社會發展水平的全面提升,中國漢語言文化作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社會因素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特別是在當前的多元文化集聚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機構中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在學校的工作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一個國家發揮綜合優勢的重要途徑就是文化建設的順利發展,這也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文化素質的高低體現了民族精神和發展方向,也是當前教育整體思維水平提高的重要體現。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多元文化;教學
從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具體實施要求可以看出,漢語言文學教育出發點是學生的道德體系,并且注重學生的理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然而,由于中國高校教育模式的不斷更新和改革,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的不斷增加,使大量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生進入社會之后難以找到較為滿意的工作。進而使許多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時失去了應有的積極性[1]。由此可以看出,教師想要將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工作在教育階段良好的進行下去,必須建立好學生的道德體系和理論基礎,并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們看到漢語言文學的價值。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遇到的困境
在多元文化主義的背景下,各種文化已經在滲透并相互影響當中。這不僅增加了學生在文化選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確定性,而且使漢語言文學教學變得困難。首先,在現代教育模式中,許多學生受到外國文學的影響,彰顯了許多學習目標,卻忽略了傳統文化在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性。中國文學包含大量的復雜和枯燥的書面知識和文化含義。使一些生活中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社會閱歷的學生難以理解課程的內容。有些學生嘗試用新的簡單的方式表達漢語言文學,反而違反了漢語言的專業規范性;其次,隨著科技信息的進步和新文化的出現,中國文學教育跟不上文化變遷的速度,無法滿足實踐教育的需要。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分關注指導的規范性,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覺性發展;最后,明確漢語言文學的專業培養目標主要是通過漢語言文學的教育,為社會培養出專業的語文教師或者是文字編輯工作者,漢語言文學的專業教學不僅要注意學生的專業知識的獲取,還要注意學生應用漢語言文學知識的能力,且最終的目的,是要做到漢語言文學的文化傳承[2]。
二、針對多元文化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思考與研究
(一)創新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生動的優點,豐富了漢語言文學的課堂表達,將現代網絡媒體與影視媒體融為一體,最大限度地發揮大容量,豐富插圖的優勢。具體在漢語言課堂中,教師利用標準的錄音朗讀為學生語言的表述與發音起到示范性的引導作用,幫助字生掌握更多的閱讀和朗誦技巧,糾正日常生活運用的粗糙口頭語,提高朗讀能力;也可以通過各種幻燈片、多媒體教室、等其他現代教育設施實現特定的語言教育,增強學生的感官體驗。并以漢語言文學的聲音和動畫的形式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學習;多媒體教學還能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相溝通和交往,比如,幻燈片的輔助教學功能可以使教學課程的開展更有層次,增強互動環節,實現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情緒的帶動、情感的植入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真正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
(二)加強實踐教學。教育見習、試講和實習都是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的實踐內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想要更上一層樓,必須做到以實際應用為目標,以培養就業能力為主導,理論課與實踐課的課時要成正比例進行。還要加強實踐教學課時的設置,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實踐教學能力的訓練。將實踐教學內容分為三個層次,包括基本技能訓練、綜合強化技能訓練和專業技能訓練等,創建完善的實踐教育體系。
(三)促進文化傳承。中國文言文、詩詞歌賦等都是歷史的見證者與記錄者,也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精華所在。為了促進我國漢語言文學的健康發展,需要加強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知識的汲取,保證漢語言文學的傳承與發展,逐漸轉變人們對漢語言文學的看法,充分借鑒西方文學教育經驗,從教育入手,讓國人更加了解中國古典文化,促進我國漢語言文學的健康發展;各大院校應加大對漢語言文化專業的設置,對于漢語言文學數學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文學審美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加強學生漢語言文學的素養,提高他們的漢語自豪感,讓其成為漢語言文化的傳承者,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自發的擔任漢語言文化的傳播者,保證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漢語言文學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結語
在世界多元化背景的影響下,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能力進行進一步的培養,為我國古代人民偉大的思想和智慧結晶做好堅持不懈的文化傳承工作。
參考文獻:
[1]林迪.多元文化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思考[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01):74-75+83.
[2]高欣.多元文化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改革探析[J].才智,2018(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