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著眼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主義,明確提出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這一重大任務,并作出一系列戰略部署。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和網絡空間的興起,各種社會思潮風起云涌,意識形態領域斗爭愈演愈烈,網絡強國通過網絡這個傳播媒介,不斷輸出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及價值觀,對網絡弱國的意識形態安全帶來了嚴重的沖擊。如何發揮網絡的優勢,科學應對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挑戰,做好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引導是今后工作實踐中需要著力探索的新課題。
關鍵詞 網絡 意識形態 安全
作者簡介:張麗瑩,西藏中共日喀則市委黨校初級,碩士,研究方向:西藏民族文化保護。
中圖分類號:D630.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182
一、網絡意識形態領域突出情況
自十八大之后,我國對于意識形態領域的方向性、根本性以及全局性等多方面的問題進行了部署,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依然復雜,國家安全面臨新情況。
第一,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推進,西方思想也開始不斷的滲透,意識形態領域斗爭愈演愈烈。我國崛起除了包含社會經濟崛起、軍事實力崛起之外,也包含文化崛起、價值觀崛起等多方面的內容。守成大國和崛起大國的競爭也因為中國元素具備了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個方面的敵對勢力是絕對不容許我國順利完成民族復興的。正因如此,我國全黨必須要積極準備進行具備新歷史特點的斗爭。這一場新時代斗爭中包含了硬實力斗爭和軟實力斗爭。”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西方發達國家必定會加強貿易摩擦以及文化滲透,期望借此拖慢我國發展進程。
第二,隨著意識形態輿情呈現方式的改變,我國應對管理控制的難度也隨之大大增加。特別是隨著當前我國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新媒體也隨之開始迅猛發展,由此誕生了一大批自媒體。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我國意識形態輿情出現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改變:一是網絡社會、現實社會之間的界限開始越來越模糊,意識形態輿情呈現出網上和網下、境內和境外呼應的態勢,日常生活當中的所有信息內容都可以融入到網絡當中,同時網絡也無時無刻對現實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二是信息裂變傳播方式導致意識形態管理控制工作難度大大上升,互聯網具備虛擬、開放以及交互等多方面的特點,因此民眾通過網絡能夠實現信息選擇、制造以及發布等操作,通過眾多網絡平臺,民眾能夠暢所欲言。當網絡上出現錯誤思想以及謠言的時候,會因為網絡具備的特點而迅速傳播,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不僅會遮蔽主流意識形態,同時還會產生大量的垃圾信息。三是境外資本不斷在新媒體領域之中圈地,這給我國帶來了新的輿論安全隱患。隨著我國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外資企業嗅到了商機,期望通過資本來對我國網絡產業進行控制。
第三,敵人對我國意識形態的滲透方法發生改變。敵對勢力開始通過經濟全球化、社會網絡化以及生活信息化等多方面的內容調整自身滲透策略。從內容方面進行研究分析:一是大力宣傳憲政民主、普世價值以及公民社會等不良思想;二是著重研究個人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不良內容,期望能夠借此動搖我國民眾對于黨的信賴以及熱愛;三是大力宣傳負面信息,期望通過點來批判面,借此蒙蔽我國民眾的認知。從策略方面進行研究分析:一是通過宣傳公平公正來向民眾普及西方價值觀,以維護人權為核心宣揚民主自由,以關注民主民生問題為脈絡意圖擾亂民眾思想;二是通過利用重大人事變動、重大政策以及敏感時期,將一些虛假信息傳播出去,借此編造謠言。從手法方面進行研究分析:一是注重交流互動,引發民眾對虛假言論進行研究探討,借此提高滲透性;二是加強熱點炒作,對于那些熱度較高的敏感問題進行爆料,借此混淆視聽,欺騙民眾;三是更加注重直接教唆。
二、網絡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挑戰
自十八大之后,我國對于意識形態工作越來越重視,同時反復強調加強意識形態斗爭的重要性,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力、管理權力以及話語權。在當前經濟全球化不斷推進的時代背景之下,我國意識形態發展開始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意識形態和網絡技術的融合發展也不斷推進,如何有效維護意識形態安全問題成為亟待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網絡意識形態呈現分化趨勢,主流意識形態易受沖擊
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西方發達國家利用網絡技術優勢對我國意識形態進行猛烈攻擊,大大加深了我國意識形態安全維護工作的難度。在網絡時代,民眾通過各種網絡平臺能夠直接參與到經濟、政治以及文化等多方面的社會活動中,價值觀多元化的影響不斷擴大,主流意識形態在我國網絡意識形態領域范圍中的引導力開始不斷減弱。以微信公眾號為例,當前我國影響力最高的20個微信公眾號之中,我國官方媒體僅有人民日報和央視新聞上榜,主流媒體的覆蓋率相比較過往大大減少,同時影響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削弱。意識形態領域之中存在的許多問題都是因為網絡而產生的,同時許多負面輿論也是通過網絡傳播,這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產生了嚴重影響,不利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網絡中占據主導地位,對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地位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沖擊。
(二)網絡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更加隱蔽激烈
網絡沖破了地區與地區、國與國之間的疆界,在促進東西方網絡文化交流和碰撞的同時,也為西方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的網絡滲透提供了便捷而隱蔽的渠道。
網絡開放、多元、交互信息的傳播方式加大了網絡意識形態掌控工作的難度,各種意識形態觀點全部都集中在一個輿論平臺之上,甚至有一部分別有用心的人披著一層學術思想討論的皮,向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提出了挑戰。改革開放前后兩個30年、黨和政府重大改革方案等,都成了網絡意識形態爭論的核心重點內容,其對我國民眾的思維方式以及生產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同時對我國傳統社會組織以及管理形式也產生了巨大沖擊。
(三)網絡意識形態與社會公共事件的交互影響越來越深入
由于網絡空間特有的虛擬性和無區域性,以及網絡信息的難控制以及非約束性,網民可以以“隱身人”身份參與其中,盡情表達見解,隨意傳播網絡信息,更多的網民由于種種原因,受到網絡輿論的影響甚至被網絡謠言蠱惑,加之網上線下的互動參與,社會矛盾極易被放大,引發群體性事件。
網絡空間易于放大社會矛盾。網絡空間可以反映出大大小小的社會問題,可以積極幫助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優化行政決策、化解社會矛盾、完善社會治理;但是負面影響不容忽視,網絡謠言、網絡輿情、突發事件等都會影響社會公眾心理,容易誘發群體性事件。互動參與使網絡事件社會化。網民個體的網上與線下參與、網民群體的網絡參與及現實參與,共同構成了互動參與。當社情民意傳播到網絡空間后,容易在網絡社區匯聚并發酵成輿情。不真實的、虛假的“網絡民意”就成為網絡謠言的傳播起點。東莞掃黃、昆明暴恐、郭美美刑拘等事件,在網絡上都會被上綱上線為社會制度問題,引發公共討論,沖擊著社會民眾心理。
三、網絡時代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對策
對于社會思潮,我們不僅需要認識到他們之間存在的碰撞以及交鋒,而且需要借此為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思想材料以及源動力,同時還需要清晰認識到在當前時代背景之下存在的問題。
(一)加強主流意識形態的引導教育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管得住是硬道理、正能量是總要求”,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的傳播趨勢,創新和改進網上宣傳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
第一,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面對新媒體的發展,我國應當在內部建設一個完善的輿論收集、反饋機制,借此對新媒體中的內容加強監督,一旦發現新媒體內容存在網絡謠言等有害信息,應當立刻采取措施將其清除。除此之外,應當對新媒體進行積極引導,加強行業自律,對自身的責任進行自覺落實,嚴格審核工作,嚴禁制作、傳播非法有害信息內容。引導民眾遵守網絡秩序,提升網絡辟謠能力,建設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
第二,全面加大正能量的推送。大力發展網絡內容建設工作,加強網絡正面宣傳工作,開展網絡公益活動,借此在網絡上建設一個正能量環境,減少網絡上的負面消極內容;利用網絡群眾,通過網絡對民情和民意進行詳細了解,同時對網民關切的內容進行主動回應,對民眾的問題進行解釋,打造一個網上、網下同心圓。
(二)增強網絡安全的防御能力
加大對互聯網科技的投入,推動網絡技術的創新與發展,研發網絡安全技術、開發網絡過濾軟件,完善網絡監控系統等,構筑網絡信息安全防線,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
第一,建立嚴格的網絡信息審查制度。網絡思潮和價值觀主要是通過網絡海量信息和輿論傳輸的。在維護國家信息安全、由網絡信息傳播而引發的意識形態安全方面,開展網絡信息系統的控制與反控制、滲透與反滲透,將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必須強化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管理,嚴格按照涉密計算機分級保護要求,加強保密技術防護。
第二,建立和完善網絡生態凈化制度。在網絡意識空間建設一堵意識形態“防火墻”,加強網絡空間馬克思主義陣地建設。建設意識形態“防火墻”,可以對網絡空間中各種反馬克思主義的網絡思潮進行圍堵,防止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的意識形態由網絡傳播、滲透,沖擊我國網民的思想意識。
(三) 加強網絡法制建設
第一,加強網絡立法,使網絡管理有法可依,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網絡空間的違規違法行為進行管控和治理。
第二,依法管網治網,加強網絡執法,完善相關制度建設。通過網絡執法或監察工作人員,宣傳相關法律法規,發揮對網絡違法違規現象的預警作用,并能行使一定的執法權限。
第三,完善網絡空間安全標準體系,強化法規貫徹與實施。
參考文獻:
[1]房正宏.論網絡視域中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J].思想領域教育導刊,2012(12).
[2]蔡勇春.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J].求是,2017(12).
[3]房正宏.網絡政治參與與意識形態安全[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
[4]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