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微博作為一種新型的網絡社交平臺,在大學生群體當中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這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機遇和挑戰,那么,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成為做好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代話題。
關鍵詞 微博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簡介:郭金梅,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助教,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089
微博是基于web2.0的新型博客,是一種通過關注機制分享簡短實時信息的廣播式的社交網絡平臺。其突出的特點是簡短的信息表現形式、多樣化的發布渠道、極強的即時性和適中的距離感。微博問世以來,深得當代大學生的喜愛,針對這一趨勢,爭議也隨之而起,一種觀點認為,它可以促進大學生的學習、交流和成長。而另一種觀點則截然相反,認為微博在大學生之間產生更多的消極影響。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微博具有其自身的優勢,也已然成為大學生群體中的流行。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們必須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充分挖掘微博的優勢,利用微博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微博的功能及主要特點
(一)結交朋友來源廣泛、傳播力強
在微博誕生的數年中,微博版本不斷更新換代。使用微博結交朋友極為方便,只需點擊關注便可添加為好友、關注公眾號等。這一點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人們日常交流、交往的單調性,打破了熟人社會的交往原則,好友可能來自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業。同時,也實現了人與人之間信息的互通,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發布所聞、所見、所想,而好友甚至非好友都可看到這些消息,信息傳播范圍廣,速度快。
(二)實現交流多元化,適用人群多元化
微博不斷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求,突破了以往文字為主的交流模式。用戶在使用過程中不僅可以使用文字同時還可以利用圖片、特殊表情及聲音進行交流,還可以拍成視頻進行相互傳遞,實現多元化交流。同時微博將圖聊、涂鴉等多種方式納入,實現了人們交流方式的多樣化。這一特點滿足了人們多樣化的需求,如辦公、交友、教育、娛樂等。同時也滿足了不同年齡階段人的需要,以語聊、圖聊、涂鴉等多種方式納入了一些小視頻、特殊圖畫吸引了中小學生,以微友的動態和視頻聊天、語音對講等迎合了老年人,以海量的信息和新鮮事贏得大學生的喜愛。人們在生活中也常談論著這樣一句話:“今天你微了嗎?”
(三)使用功能廣泛,可設置權限保護
微博的語聊、圖聊、涂鴉等多種方式除了充當人們的日常交流工具,還有吸引大眾的實用功能。人們也可以利用微博將圖聊、涂鴉等多種方式納入傳遞文件,進行廣告宣傳、觀看新聞等,可以這樣說,微博無時無刻充當著傳媒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微博還可以起到價值導向的作用,通過一些正規的公眾號推送正面的消息,從而起到很好的輿論導向、價值引導作用。此外,微博的使用設有權限,起到保護個人隱私的作用,通過權限限制,將一些重要信息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傳播,保有自我空間。
二、微博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第一,微博為師生之間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面臨學生多,教師少的現狀,無法實現一對一的溝通、交流,加之,大學生缺乏交往的主動性。學生與教師之間接觸少,無法在兩者之間建立信任感。而微博作為一個多元交流虛擬平臺,用戶都是以“微友”的身份出現,只知道對方微博名等。這類似于心理學中的黑暗效應:在與別人交談時,如果看不見對方的臉與表情,那么便可以放下戒備,同時產生安全感。微博的這些特點可以彌補現實中教師與學生交流過少的現狀。教師可通過微博與學生私下交流,并主動關心每位學生的動態,了解學生所想所思。其次,學生也可以通過微博與教師隨時溝通交流,加深相互之間的了解。
第二,微博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學手段與方式。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總是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這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不無關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思政課教學為主,在以往的思政課教學中,都以教師講解及板書羅列為主,略顯枯燥、乏味。加之課堂互動少,更難以激起學生的積極性。但是微博的出現,給思政課教學注入了許多新的元素。在思政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微博公眾號、小視頻等學生喜愛的方式開展教育。
第三,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限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以思政課和相關活動的形式開展,往往是以班級、年級或者院系為單位,在固定的時間、地點進行,學生受教育過程受到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可能出現不能及時消化知識、錯過僅有的學習時間和活動等問題。微博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這一局限,如教師可以將課程的重難點進行整理歸納,以微博博文、視頻或語音等形式發布,供學生隨時隨地查找學習。
(二)消極影響
第一,微博中不健康信息對大學生的價值信仰具有一定的沖擊。當前,我國網絡環境整體來說是文明的,但也不乏一些糟糠文化時有出現。而微博作為當前交流、傳播信息的主要平臺,用戶龐大,監管難度大,不健康信息時有出現。據統計,微博用戶中大學生占到七成,大學生作為國家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對他們顯得尤為重要。微博中腐朽的、消極的信息隨時會對大學生的人格信仰和價值信仰造成一定的沖擊。
第二,大學生過于迷戀微博,影響人際關系與日常學習。微博似乎成為了大學生生活中的必需品,他們習慣隨時登錄瀏覽信息,與好友互動。這就會出現過于迷戀微博,無暇顧及學校或班級的集體活動,甚至是學習。同時,使得大學生搞混了虛擬與現實,從而疏遠身邊的好友、親人,形成自我封閉空間。在現實中,很多大學生在微博中非?;钴S,時時瀏覽各種資訊、公眾號、新聞、參加諸多社交活動、陳述想法等,但在現實生活中卻總是封閉自己,思想偏執,不愿和人交流,學習積極性差。如果大學生缺乏良好的日常人際關系,直接影響其身心健康。
第三,大學生缺乏警惕意識容易上當受騙,心理健康存在隱患。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缺乏警惕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好奇心強。在微博中,輕信他人,往往認為聊得來的人便是好人,數次聊天之后便放開警惕,輕易將自己的住址、聯系方式告之他人,更有甚者獨自去和陌生好友會面,最終不乏陷入了騙局,對自身造成一定的傷害。還有一些大學生喜歡將個人的照片、家人、經歷等發布于好友圈,殊不知這些信息會被不法分子利用,很多時候都會因此而受到不法傷害,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價。
三、如何更好的利用微博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在思想上對微博進行理性分析,轉變偏見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該理性分析大學生不重視甚至抵觸思政教育等現象的成因。一方面是因為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方式、方法本身存在問題。另一主因則是外部環境的干預,其中就包括大學生對網絡、對微博的過于迷戀。鑒于微博流行之勢,在反對學生使用微博的同時,更應該思考如何借微博之力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正確、理性分析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現狀,不僅要從受教育者的角度分析,也必須從教育者的角度進行分析。從當前實際出發,轉變以往觀念,充分利用微博這一傳播平臺,即改變對微博的偏見,挖掘其特點,發現其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在相通之處,利用微博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元素。
(二)在實踐中做到學校引導,教師帶頭,學生合作
首先,校方要有足夠的重視,發揮引導作用,建立官方微博平臺,作為師生共同學習、交流的平臺,形成全校互動的模式。通過官方平臺,隨時了解思政課、學校、社會甚至是國家之事,同時也可以組織以年級、院系、或者班級為單位,建立相應的子微博群,并確定一一對應的相關負責人,定期發一些重要新聞,國家理論方針、政策等,例如: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的宣傳等,并設置相關題目供學生討論。同時可以根據學生所處的不同階段,有所側重的推進教育。最終實現思政工作不僅存在于課堂中,其魅力更彰顯于日常生活中。另一方面,各班主任也要積極起到帶頭作用,要主動了解每個學生的動態信息,發現問題并及時給予解決。同時作為班主任,要主動和每一個學生交流,特別是一些后進生和不愿言談的學生,主動關心他們,拉近師生間距離。最后,學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體要積極配合、參與各項微博活動。
(三)有效發揮微博優勢,利用其特征
當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沒有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這與傳統的課堂授課方式有著一定的關系。微博是以文字、圖片、視頻、聲音等多元交流的媒介,它使得信息的傳遞不再是古板的文字,克服了傳統課堂的缺陷。除課堂授課之外,可以充分發揮微博廣泛傳播的作用,教師可以將課程重難點借以生動的語言加之圖片等,錄制成微課的形式,并上傳于官方微博,便于學生隨時隨地學習。日常中更要充分發揮好微博的作用,思政教師、輔導員、班主任或其他負責人應每天在平臺上發布一些有助生提高學生自身修養及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正能量信息,呈現形式也應注重體現微博特征,如文字簡短,圖文并茂,配有小視頻等。
(四)進行有效監管,倡導文明上網
從整體來看,我國網絡環境相對文明,但是一些不健康的網絡信息也時常出現,那么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建立相關的體制和監督機制并加以法律的保護。當前,我國在維護網絡安全方面制定了相應體制、機制,同時也在不斷改進、完善。在學校層面來講,學校應加大對校園網絡文化監管力度,堅決抵制不健康、腐朽等思想在學校傳播。同時建立一定的獎罰機制,遵守者授予模范榜樣,違反者給予一定的懲罰,激勵學生文明用網。最后,對于學生自身來講,堅決抵制誘惑,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及辨別是非的能力,自覺遵守網絡文明公約,對于網絡上的一些不文明現象要及時給予糾正并及時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