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楠 劉婧
摘 要 毛澤東理論與實踐統一思想的產生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這一思想歷經突破、嫁接、創新三個層次才不斷豐富完善,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毛澤東理論與實踐統一思想仍閃耀著光輝,對我們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調查研究重要方法、實現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仍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 毛澤東 理論 實踐 統一
作者簡介:趙亞楠、劉婧,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A8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234
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歷來是哲學史上非常重視的問題之一,馬克思以前的中外哲學都提到過實踐的含義,如把實踐看做“理性自主的活動”或“絕對理念”。馬克思在吸取前人的基礎上,提出社會向前發展離不開作為實踐主題的人和人的實踐活動。在此基礎上,毛澤東同志進一步提出了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思想,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一、毛澤東關于理論與實踐統一的三個層次
毛澤東理論與實踐統一思想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長期研究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并同各種主義進行反復斗爭中發展起來的。
(一)突破層次——既反對本本主義,又反對經驗主義
毛澤東理論與實踐統一思想的形成是一個過程,《反對本本主義》閃爍著關于理論與實踐統一思想的光芒,《實踐論》則是這一思想成熟的標志。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主義視為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思想武器,而非哲學家們書齋里的花瓶擺設,反對教條地運用這種武器,脫離中國具體情況的做法。
毛澤東同志對黨內出現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批判集中體現在《反對本本主義》和《實踐論》中,他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 在他看來,教條主義失敗的根源在于沒有從具體實踐出發,因此他認為只有將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與中國的現實情況相結合,才能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強調“反對一切離開具體的歷史的“左”或右的錯誤思想”。歷史上尤其是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錯誤,使中央紅軍被迫進行長征,說明消除本本主義和經驗主義對我國、我黨具有重大意義。
毛澤東同志對待馬克思主義既不是采取主觀主義的態度,也非實用主義的態度,而是要求全黨著重樹立馬克思主義學風、確立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初步解決了全黨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問題,七大把理論聯系實際作為共產黨三大優良作風,并成為與其它政黨的根本區別之一。只有在“實事求是”路線的指導下,毛澤東同志才能不受主觀主義的誘惑,根據具體實際找到適合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結合開辟了道路。
(二) 嫁接層次——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
突破了主觀主義和經驗主義的束縛,理論與實踐就存在統一的可能性,但這兩者不會自發的實現統一,必須經歷一些中間環節,這些環節包括學習和運用兩方面。學習馬克思主義的過程,是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特定條件相結合的過程。毛澤東同志主張在理論和實踐的統一中學習理論,認為“在中國生活的共產黨員,必須聯系中國的實際來研究馬克思主義 ”,為解決在中國這個特殊的國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必須要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
運用理論是比學習理論更為重要的環節,即毛澤東所說的“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這是一個把普遍理論運用到特殊實踐的轉化過程。毛澤東同志最初就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論斷,他主張采用調查研究的方法。這一方法本身是實踐概念,是實現主觀與客觀統一的中介。調查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只有經過實際調查才能了解現實情況,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否則就會因為離開實踐而犯主觀主義錯誤。毛澤東同志認為:“調查工作的最終目的就是利用階級分析的方法,明確革命實踐的斗爭策略。” 以此表明調查研究并不是花拳繡腿,做做表面功夫,而是包含一定的理論訴求,要服務于當時當地的社會實踐目標。因此,毛澤東同志強調調查研究要使用正確的操作方法和技術手段,要了解事物的全部情況,掌握詳細的資料,抓住要點;另外必須結合廣大人民群眾,把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作為調查研究的重點,既要使黨員用馬克思主義方法做形勢估量,又要使黨員注意運用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很顯然,調查研究解決了如何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結合的問題,實現了理論之芽與實踐之樹的統一。
(三)創新層次——創造新的理論服務于新的實踐
創新是人們能動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突破”“嫁接”,最終是為了形成“新生”的果實,這一層次是理論與實踐統一的最高層次。
毛澤東同志在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基礎上,依據中國實際情況產生了新的理論。毛澤東同志明確表示:“馬克思主義一定要向前發展,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不能停滯不前。” 從參加黨的一大到逝世前的56年間,是毛澤東同志基于中國特定國情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時期,無論是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還是在實現國家繁榮、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都充分體現了毛澤東同志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一方面,理論創新的指導性。毛澤東同志發表了許多具有理論指導意義的文章,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國國情的論斷,創造性地從理論上論述了在如此落后的農業國如何奪取政權、實現獨立的一般規律和策略等問題。在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中形成了系統化的理論,如關于社會主義改造的理論,關于人民民主專政的理論,都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另一方面,實踐創新的獨創性。主要是指“道路創新”,即從中國具體實際出發,找到符合中國發展的道路。毛澤東同志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清楚地了解當時中國的社會性質,科學分析出中國革命的歷史特點和規律,從而得出分兩步走實現中國革命的勝利,第一步是先農村后城市、通過革命武裝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之后繼續保持創新的與時俱進性,實現由第一步向第二步的轉變,即以非暴力的方式完成社會主義革命。新的理論是對社會實踐經驗的進一步概括,這是由個別的實踐經驗向一般理論的轉化,這是毛澤東理論與實踐統一的創新層次。
二、毛澤東理論與實踐統一思想的現代啟示
毛澤東理論與實踐統一思想根據社會實踐不斷發展和完善,貫穿中國近現代社會發展的始終,這一思想之所以能成為真理,在于它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更在于它因時而動、因勢而動、與時俱進。
(一)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的核心
毛澤東同志的實踐觀告訴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黨的每一條方針政策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想問題、辦事情更要堅持實事求是。
堅持實事求是,首要工作在于弄清“實事”,就是了解實際,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這是進行其他準備和決策所必須的基礎。只有注重事實,把確鑿的事實作為理論和政策制定的前提,才是成功實踐的必由之路。十八大之后我國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現在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一切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個新的歷史方位出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轉化,但是我國還處于初級階段,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并沒有改變。只有清楚地認識我國的國情,開展一切工作都從我國具體出發,才能推動黨和人民的事業向前發展。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靈魂,也是理論與實踐統一思想的精髓,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下去,時時刻刻把實事求是牢記于心、付諸于行。
(二)調查研究是中國共產黨執政實踐的重要法寶
調查研究方法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基本工作方法,也是我們黨執政實踐的重要法寶。調查研究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根本途徑和方法,它是主觀與客觀相統一的橋梁和中介,是共產黨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環節。
毛澤東同志十分注重調查研究的方法,他對中國具體國情的認識以及由此制定的各項政策都是以實地調查研究為基礎的。他提出的要與農民緊緊聯系在一起,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進行土地改革,建立農民革命的領導權等等,都是從調查研究中得出來的結論。習總書記也十分注重調查研究的方法。十八大以來,總書記的腳印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并提出許多符合中國國情的治國方略,他指出,調查研究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也是影響黨和人民成功的重大問題。所以,我們在實際工作和學習生活中,應該而且必須堅持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法,這樣才能發現現實社會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從而找到解決方法。特別是我們的領導干部和黨員必須堅持不斷加強調查研究,只有這樣,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實事求是,我們始終可以與人民保持密切聯系,真正為人民服務。
(三)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理論指導與實踐探索辯證統一,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在這兩者的關系中,實踐創新具有更為根本的意義。理論創新應以實踐創新為基礎,而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變化是理論創新的源泉。實踐證明,只有清醒認識世情、國情、黨情的變與不變,才能真正實現理論創新;同時,理論創新也要發揮科學的指導作用,不斷推動實踐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它們之間的創新不是單獨進行的,而是在雙方的互動中完成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辯證統一與互動互存,使兩者呈現出和諧的畫面。
此外,兩者的良性互動不是自然實現的,只有通過人的主觀努力才能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不僅具有良性互動狀態,而且具有不良的互動狀態。并且用錯誤的理論繼續指導實踐,會出現很大的錯誤,導致兩者之間出現惡性互動。因此,在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人民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正確把握二者關系,是實現兩者良性互動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個不斷創新的發展過程,其發展邏輯是:新時代提出新主題,新主題推動新理論,新理論指導新實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源于實踐又指導實踐,是兩者良性互動的結晶,為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當然,實踐沒有盡頭,理論創新也沒有盡頭。我們黨還要結合新時代的新實踐,不斷推進新時代的理論創新。
注釋: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1-114.
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44.
毛澤東選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17.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4]習近平.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N].學習時報,201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