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得益于國務院的有力推動,全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績。市場機制逐漸在高校的后勤資源配置發揮作用,后勤運行效率與服務質量顯著提高,學生的飲食和住宿條件獲得了較大的便利性,對學校的穩定做出了重大貢獻。然而,在具體運行層面,后勤保障還有很多待提升的空間,我國高校商業管理的整體發展階段可以稱之為“正處于摸索狀態”。因此,高校商業業態的發展和管理仍然是高校后勤亟待探索的問題之一。筆者通過研究目前我國高校商業業態的分布情況,提出了相應的管理對策。
關鍵詞:高校;商業業態;管理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全面提升,人民大眾,乃至學生水平的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逐漸提升。對于大學生來說,主要體現在大學生對校園生活的需求變得多樣化、復雜化。 當代大學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對交往、休憩、娛樂等方面的商業需求不斷增加。加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重點是把學生居住設施和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作為改革的突破口,高校校園商業設施的規劃與建設因而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一、歷史背景及現實狀況
計劃經濟時代,我國高等教育的投資渠道比較單一,甚至唯一,基本長期依靠財政撥款經費。所以當時校園商業并未得到發展。隨著我國高校擴招,順應全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潮流,校園商業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校內商業市場現狀以及服務能力,并不能完全滿足廣大師生的生活需求和學習需求。然而,隨之而來的,校外商業市場卻發展的很迅猛,很多高校都發生了“校外商業街區包圍大學校園”的局勢。這種局勢對校園商業市場形成了較大沖擊。
二、校園商業業態的分布特點
(1)校園零售商業經營網點 “小、少、亂”。目前,從規模上來看,我國校園零售商業網點規模并不大,大多數校園零售商業網點的營業面積不過百平。與此同時,商家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往往在非常有限的空間內擺放更多的商品,這樣就會使得消費者活動區域和挑選區域大大減少。每逢購買高峰期,網店往往就會變得擁擠不堪。從而,購買行為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購物體驗就更加無從談起。
目前,從數量上來看,我國校園零售商業的網點比較少。而且,商品的經營種類也不多,難以滿足學生消費的需求和購買行為。校園商業網點往往比較分散,導致了校園內商品市場的管理異常混亂,校方很難實施對校園內商品市場的宏觀調控與經營監督,隨之而來的,學生想要得到穩定、持續的商品供應與售后服務,也就變得相對困難。
(2)校園平臺購物產品種類不全面,服務不完善。從購物結構看,目前的網絡購物已經逐步超過了傳統超市購物。目前使用購物平臺進行購物,已經成為大學生購物的基本趨勢。 只是,目前校園商業的購物平臺也和線下零售商業一樣,存在諸多問題。
校園商業模式下提供的商品品類不夠豐富,線上店鋪中可能沒有顯示某些常用品類及品牌,因此會流失一些對商品品類要求比較全面的客戶。 并且,在銷售高峰期,訂單數量較多,在管理訂單和物流配送的同吋,他們很可能因為人手問題出現工作失誤,造成客戶的不滿。
(3)產品價格偏高。一方面傳統商業模式基于實體店的運營模式存在,實體店面的鋪面費用和水電等的費用占據營業成本的一大部分,雇傭人員人力成本較大;商品整體的流動總量較大,導致庫存成本較高。另一方面,其他校園商業模式處于運營初期,口碑和品牌的影響力不高,銷量較小,找到合適的供貨商就比較困難,由此就會導致產品成本較高,商品價格也就水漲船高。
三、校園商業的管理措施建議
(1)統一規劃功能分區,建立健全功能。校園商業除了以往以超市經營為主的經營模式之外,還可以適當引入休閑飲品、電子產品、服飾飾品等服務,先后引進生活超市、快遞、通訊等經營服務項目。增加校園商業經營項目,可以形成優勢互補的局面,使得校園市場的整體綜合實力大幅度提升。
(2)統一引進經營項目。通過定向招標來選擇校園商業經營項目。在招標過程中,量化投標方的經營思路、以往成功經驗、競標報價的具體情況,根據評標的結果確定最終招商結果,促使商家經營服務活動有序發展,和校園商業管理活動健康推進。
(3)統一安排營銷活動。依托高校校園特色,我們可以多多借鑒校外市場的成功經驗,比如,可以適時舉辦一些營銷活動來聚攏人氣,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提升校園商業市場的整體特色和校園形象。 比如,恰逢各個有意義的節日,可以打造與之相應的營銷主題,進行氛圍營造。
(4)統一制定服務規范。作為校園商業管理方,可以制定出一套涉及校園商業員工的禮貌用語、儀表儀容、突發情況應急預案等方面的服務標準,對服務過程進行有效管理,促使校園商業服務和管理符合標準化和規范化的原則。
(5)統一監管校園商業的日常經營活動。校園店面的商品品類是否符合需要,質量如何,食品是否過期,員工服務是否規范,這些細節情況,直接關系到校園商業的整體質量和評價。為了實現統一監管,可以在各店面張貼服務監督電話,采取各種調研問卷等方式,一方面管理人員進行自查;另一方面邀請學生代表深入各店面實地檢查,不斷對于服務狀況進行監督、管理和改進,實現主動檢查和顧客反饋相結合的統一監管。
(6)規范管理新商城、新業態。很多高校對于互聯網業態的校園新商業的出現,由于擔心校方管理出現秩序問題而不敢大規模運行,導致校園的此類商業項目發展相對保守,甚至停滯,因此與社會商業拉開了較大差距。 可以在規范管理的前提下,選擇較好模式的項目進行推進,以促進大學生活的創新思維和大膽實踐,同時豐富校園商業形態,使之更好的服務于廣大師生。
作者簡介:韓朝,1967-9,城市:浙江杭州,單位:中國計量大學,研究方向:后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