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紅
摘 要:語言是人類交流和溝通的主要方式,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英語作為一門世界性的語言,其作用不需要過多贅述。我國一直都很注重英語的學習。基于此,主要對跨文化意識培養引導下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設計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跨文化意識;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7836(2019)06-0136-03
近年來,社會不斷發展,世界已經進入多元化時代,不同國家、不同民族都有著各自不同的語言。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不僅僅是社會現象,更是文化現象。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語言作為重要的交流工具,進行著傳承與傳播。因此,在當前的外語教學中,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關于“跨文化意識”的培養。通過“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學生在進行外語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時時刻刻注意到文化對語言的重要影響。大學英語作為我國當前最普及、最基礎的外語教學學科之一,在大學英語的翻譯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越來越重視“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并在此引導下,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跨文化意識
所謂跨文化交際意識(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即在與外國人進行交流時,充分考慮到雙方語言及文化背景的差異性,知道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得體的交流[1]。當前,人類已經進入了文化多元化、經濟全球化、科技一體化的信息化時代。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速度越來越快,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之間的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棟梁之才,在未來需要大量跨文化能力的人才之時,大學生就是首選,因此,要多多注重加強大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在跨文化意識引導下進行大學英語的日常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所謂跨文化能力,指的是人在面對異于自身文化時所表現出的靈活應對的能力。一個人在面對異于自身文化時,只有具備靈活應對能力才能夠更好地將各種文化進行融會貫通,更好地適應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挑戰,成為更加優秀的現代化人才。有學者分析了翻譯教學中文化誤譯產生的原因,即文化差異導致詞匯或語義空缺,受到母語文化模式干擾,對源語文化誤讀,必然會導致誤譯,因此在翻譯中,譯者必須具有充分的跨文化意識,再現原文本,準確、完整地翻譯出語言。
二、跨文化意識培養引導下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意義
語言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且學生在學習語言時,由于存在學習基礎、學習能力以及努力程度等方面的差異,學生在學習進度方面也會表現出很大的差別。跨文化意識培養引導下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加貼近英語國家的生活,了解更多他們的文化,他們的價值觀,他們的信仰,這些在進行大學英語翻譯的時候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
首先,有助于深入理解原文。翻譯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單詞翻譯,而是在句子或者全文整體把握的基礎上進行翻譯工作。所以說,在進行英語翻譯之前,必須要對原文的意思有一個全面、系統的理解,否則就可能造成翻譯錯誤的現象[2]。在英語翻譯的過程中,不僅僅要能夠理解句子中單詞的意思,句子的結構,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還要能夠挖掘出文章中更深層的句子含義,而對于英語國家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學生了解他們的說話習慣以及一些簡單的風俗,特別是對一些俗語的翻譯是極其有利的。由于文化差異造成的翻譯不理解之處還挺多的。比如,在對于他們的稱呼方面,中文的表達中有叔叔、大爺但是英文只有“uncle”,姐姐、妹妹英文統一表達為“sister”,哥哥、弟弟也是如此,即“brother”等等,在稱呼方面存在了一定的差異,這個需要在翻譯的時候結合原文進行理解,確保在英譯的時候不要出現稱呼方面的錯誤。
其次,有助于優化翻譯表達。翻譯不是簡單的并列成句,最好能夠找到句子所想要表達的意思。比如,大學生在英語四六級考試的時候,只是對句子進行表面上的翻譯,那一定是拿到最基礎的分數,只有翻譯出文章真正想表達的意思才能得到一個不錯的成績。除此之外,還有大學四六級考試中占分比例比較大的閱讀題目,雖然閱讀題目并不需要完全翻譯出來,但是在做題的時候,一定要對文章的整體內容有一個把握,特別是文章中的一些中心句,否則很難拿到一個比較高的分數。還有這么一句諺語“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只工作不玩耍,杰克變傻了。但是英語諺語的實際意思是“只工作不玩耍,聰明的孩子也變傻”,并沒有特指Jack。所以,在對英文句子進行翻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表達,這一點需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學習意識。
三、大學英語翻譯跨文化意識教學出現的問題
1.教師缺乏跨文化培養意識
據了解,在當前我國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過程中,由于英語并不是我們的母語,因此絕大多數學生在進行大學英語翻譯學習過程中,常常出現翻譯不準確、翻譯困難等情況。而導致大學生學習過程中認為英語很難這一概念的并不是其他人,而是授課教師。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國當前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上較為死板,缺乏靈活性,并且在日常考試中仍然是以詞匯、語法為主,并沒有將英語翻譯教學真正落實到社會實踐中,嚴重缺乏跨文化意識培養及引導。
2.教學設計缺乏跨文化因素
現如今,我國的教學大綱屬于一種規范性文件大綱,其中以大綱的形式明確定義了每個學科在教學設計過程中的內容。比如:教學任務、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應取得的效果和具體教學安排等。并將其作為教師教學工作的標準和參考。然而,教學大綱的真正作用則是保證教學的規劃以及質量。基于此,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學大綱存在的意義則在于決定整個教學的方向以及應當達到的效果。跨文化意識培養及引導,不僅僅是保證學生具有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更是培養學生們的民族文化觀念以及樹立世界發展觀念的基礎。但是,在當前我國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設計及大綱中,僅僅是極為膚淺地描述學生在英語翻譯教學中所需要掌握的聽說讀寫能力,進而導致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設計缺乏跨文化因素。
3.缺乏大學的跨文化教材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在當前我國的教學過程中,越來越強調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教師只需起到正確的引導、輔導作用。因此,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過程中,教材應當由學生進行挑選,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確定教材。但是,在當前我國的大學英語翻譯教材中,由于難度大、缺乏趣味性,進而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耐性以及信心,不斷增加學生的厭學情緒。
四、跨文化意識培養引導下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設計的策略
1.轉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模式
從語言翻譯角度來看,語言翻譯工作不僅是簡單地將一種語言用另一種語言表達出來,同時翻譯工作更是兩種不同文化個體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因此語言翻譯要準確無誤并且發揮其溝通的作用[3]。所以要有意識地培養大學生的文化意識,需要轉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模式。傳統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一般都是以教材的單元為基礎展開的,教師在教課的時候過分強調英語語法、句子結構、固定搭配,還有讀音發音等方面的問題,是一種應試教育的典型代表,但是這種教育方式下培養出來的并不是社會真正需要的素質型人才,他們或許能夠順利通過各種英語類型的考試,但是很難成為優秀的翻譯人才。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的時候,多插入一些英語國家的民情風俗,還有一些節假日的習慣性表達詞匯,以及一些有意識的諺語等等,這些日常的小積累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有助于學生了解一些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是一種簡單的文化滲透方式。
2.培養學生對于英語文化的理解能力
由于大部分人的成長往往是在同一個文化環境之中,深受自身文化環境的影響,所以在學習另一種語言時,就會受到自身固有文化的限制,不自覺地利用自身的文化意識來對另一種文化進行理解。所以我國的學生在進行翻譯的時候,總會存在這么一個潛意識,就是用中文化的表達習慣去翻譯英語,比如在英語中“fairy”這個詞是男女都可以使用的,表示美好的詞匯,但是在中文的表達習慣中,美麗一般用于形容女性,這樣就會在對文章的理解中產生誤差。所以教師要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引導學生用英語的思維來做翻譯練習,要培養學生對于英語文化的理解,真正將自己置身于一個英語表達的環境中,這樣翻譯能力才能真正得以提高和發展。
3.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的理解能力
大學英語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英語翻譯教學時,要將對學生的跨文化知識教育重視起來,不斷提升學生的跨文化素質,加強對學生進行國際化知識的傳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不斷提升,這不僅僅是大學英語教師必須要完成的任務,也是《新視野大學英語》的教學要求。翻譯也是交流的一種方式,在進行英語翻譯時,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所以在翻譯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很多的錯誤,使得交流不暢。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讓學生注意到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異在翻譯上造成的誤會性理解,可以舉例,比如面對他人贊美的時候,中國人一般會謙虛地表示“哪里哪里”,但是西方人一般會欣然接受,并表示開心.如果用中文的思維“where where”進行表達,就會一頭霧水。所以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的理解能力,在翻譯的時候有所準備,準確地道地完成翻譯工作,提高翻譯質量和水平。
4.日常翻譯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的滲透
在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下英語翻譯教學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在平時的耳濡目染中提升對跨文化翻譯的重視程度,促進學生跨文化英語翻譯能力的快速提升。在對學生進行英語翻譯教學時,很多學生缺乏足夠的跨文化知識和跨文化意識,只能按照常規的翻譯方式進行英語翻譯,這樣的翻譯會使內容變得毫無美感,甚至會在內容上出現較為明顯的錯誤,所以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進行跨文化知識教育的滲透。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翻譯教學時,要加強對學生進行英美文化知識的教育,各個版本的大學英語教材中都含有非常豐富的英美文化知識,教師要對這些知識進行充分的運用,提升對學生進行翻譯教學的質量。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翻譯教學時還應當激發學生學習英美文化的熱情,比如在對大學生進行翻譯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視頻、音頻、圖片等,讓學生通過生動形象的講述更加全面地接觸英美文化,加強學生對英美文化知識的記憶[4]。教師還可以多為學生推薦一些英美文化課外閱讀書籍,讓學生在課外加強對英美文化知識的了解,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學生對英美文化知識的掌握程度。
5.加強對學生進行跨文化翻譯意識的培養
加強對學生跨文化翻譯意識的培養是提升英語翻譯教學效率的重要舉措,很多學生由于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對于很多西方文化知識存在著一定的偏見,不能夠對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形成正確的認識,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意或者無意地對英美文化進行回避,這對于跨文化英語翻譯的開展非常不利。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英語翻譯教學時,應當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讓學生主動接觸和理解跨文化知識的合理性以及認識跨文化意識的重要性,讓學生主動樹立文化平等觀念。為了讓學生能夠在英語翻譯過程中對原文所呈現出的內容進行準確、精練的表達,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主動接觸英美文化,不斷提升對英美文化的理解能力,只有學生對西方文化有了全面、系統的掌握,充分了解西方文化的內涵,才能夠順利改變中文翻譯習慣,合理運用英美國家語言文字的思維習慣進行英文翻譯,提升英文翻譯的合理性與準確性。學生翻譯完成之后,教師要對學生的翻譯進行及時的檢查與核對,對于學生在翻譯過程中出現的錯誤進行及時的點評和糾正,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進行及時的改正,促進大學生成為更加優秀的英語翻譯人才。
6.采取合理措施激發學生跨文化翻譯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跨文化英語翻譯教學對英語教師來說是一項比較艱巨的任務,需要很長時間的教育才能夠完成,在對大學生進行英語翻譯教學時,部分學生存在著排斥跨文化英語翻譯,缺乏英語翻譯的積極性或者跨文化英語翻譯自信心不足的情況,要想改變學生的這種狀態,教師必須采取多種措施對學生進行鼓勵和支持,充分激發學生跨文化翻譯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方式、競賽式激勵方式或者互助合作學習等方式來對學生進行鼓勵,促進學生英語跨文化翻譯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快速提升[5]。比如在翻譯“The goalkeeper is the heel of Archilles for the team.”時,其中:“the heel of Archilles”可以翻譯為“阿基琉斯的腳踵”,大概意思就是“麻煩的人和事”,但是學生在翻譯這句話時,由于對希臘神話缺乏了解,很多時候都感覺到無從下手,教師應當采取措施讓學生主動了解西方的發展歷史和神話故事,從而讓學生在英語翻譯時得心應手。
跨文化意識是英語翻譯中應當具備的基礎意識,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英語翻譯教學時,一定要將跨文化意識教育重視起來,充分利用跨文化意識對英語翻譯教學課程進行設計,轉變傳統的英語翻譯教學模式,加強學生對跨文化知識的了解,促進大學生英語翻譯能力的快速提升,為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陳綠展,唐峭石.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J].管理觀察,2016(30):147—148+151.
[2]楊軍建.生態翻譯模式下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探究[J].文教資料,2017(3):196—197+199.
[3]郭佳.跨文化視角下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20):4.
[4]吳定敏.跨文化視角下的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淺析[J].教育界,2011(28):122.
[5]李慧.跨文化視角下的《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版)教學探討[J].文教資料,2015(4):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