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忠 李尚濱 趙培禹 王志鵬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不斷融入體育教學,傳統單一評價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大學生體育教學評價活動需求,如何將同伴互評引入到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中,是國內外學者關注的焦點。鑒于此,本文研究慕課背景下為什么在體育教學中將同伴互評引入教學評價體系并分析在體育教學中應用價值,最后,提出加強學生培訓、提高學生主體意識、采用分組評價和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解決當前慕課背景下體育教學評價活動面臨窘境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慕課? 同伴互評? 評價體系? 價值? 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7.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6(b)-0171-03
教育部制定的《教育信息化10年發展規劃(2011—2020)》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支撐與引領作用[1],這預示著在線學習課程(MOOC)逐步成為當前體育教學發展趨勢和基本要求。然而當前體育教學中存在教學評價模式單一、師生和生生評價少,信息技術學習評價簡單,嚴重影響體育教學質量和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無法滿足體育教學多元化評價體系的需求。近幾年來,在高校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將同伴互評納入到體育教學評價多元化評價范圍內,試圖將同伴互評與面對面課堂評價相融合,增加學生參與學習評價的積極性,促進信息技術手段的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1? 同伴互評引入背景
當前隨著慕課在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不斷盛行,教師面對的授課群體越來越多,需要教師付出大量的精力對學生提供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和反饋,教師感覺工作量越來越重,疲于應對。在此背景下,同伴互評的評價方式逐漸成為解決該問題的關鍵,學生在同一學習環境下對其他學習同伴的學習成果或學習效果的質量進行等級評價[2],該種評價模式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能為授課教師減少用在批改作業的時間,為教師節省更多時間便于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監督和指導。
在慕課體育教學中,同伴互評常被理解為學生依據教師給出的標準或工具判定其同伴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評價方式[3]。同伴互評過程不僅能夠增加生生、師生之間的交互,還能在評價過程中通過對評價標準的解讀增加學生與內容之間的交互[4]。在我國傳統體育教學中,往往更注重總結性評價,忽視形成性評價過程,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主要側重動作技能的評價,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情感和參與積極性沒有被足夠重視,往往采用“一刀切”的辦法,未能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性,評價結果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同伴互評的應用價值
2.1 有助于學生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內化
在慕課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育知識和技能基礎參差不齊,而且學生對知識和技能接收能力、認知能力、知識需求、學習習慣和方法、性格特征等方面有很大不同,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考核評價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同伴互評是體育教師教學設計與學習評價有效產物,評價主體由教師轉變成學生。同伴互評的評價方式強調在教師的監控和指導下,學生依據評價等級標準對同伴的學習成果給予評價,同時對自身技能進行反思與優化。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同伴學習成果評價,有利于個人的體育知識和技能的提升。同時,被評者從同伴那里收到的反饋評價,幫助自己提升技能改進。在這種評價方式下,學生對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內化具有積極的促進效應。
2.2 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從國內外學者對同伴互評關注焦點來看,同伴互評對學生個性化發展和學習動機取向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學生對同伴學習效果的的評價和同伴對自己體育知識和技能掌握程度的評價,同學之間增加更多交流,同時也是對自己體育知識和技能一次溫習和提高過程。在同伴互評過程中,學生與教師角色的互換,學生從單一知識接受者轉變為學習和評價過程的學習者和參與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學生在課上和課下交流、探討和經驗借鑒的機會大大增加,這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動性。
2.3 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增強教學評價的合理性
在慕課體育教學中,要求教學過程評價體現出多元化特點,學生對同伴互評不能只針對學生體育知識和技能掌握程度給予評價,還要考慮學生的進步幅度、學習太度、學習興趣、學習效果、課上課下表現等綜合因素,有助于“以評促學”,提高教學效果。在同伴互評過程中,教師應參與學生評估的過程中,但不應具有權威性,而是從中指導學生進行評價[5]。由于體育教師沒有大量的時間了解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和關注學生的錯誤,通過同伴互評,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錯誤并及時糾正,使學生及時消化所學知識和技能,為后續的學習掃清障礙,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有助于體育教師從更廣闊的視角了解學生對體育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和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從而改進評價內容,有助于“以評促教”,提高課堂評價的合理性。
2.4 有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反思能力的提升
隨著高校信息化教學手段的不斷應用,面對高級別的評價標準需求,同伴互評的評價方式已逐漸成為教學設計環節的重要內容。同伴互評更側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讓學生參與教學評價,增加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學生在測評過程中要主動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厚度和認知能力,以便在評測過程中對同伴的學習效果進行有效評判。同時,依據評價標準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主動學習和與同伴交流,這樣有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通過同伴對自身所掌握知識和技能進行評價的反饋,又是對自己所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反思過程。
3? 同伴互評的促進策略
當前學生對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不斷提高,傳統單一的課堂評價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信息時代學生的需求,在慕課背景下如何優化同伴互評在體育教學評價中應用,是解決當前體育教學面臨困難的關鍵。
3.1 加強學生培訓,增加評價結果的客觀性
多名研究者發現同伴互評培訓可以降低學生的主觀因素,可以提高評價結果的真實性,使評價更有時效性[6]。同伴互評學習成果質量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判斷:界定評價標準、判斷同伴作品或學習成果、提高反饋信息[7],教師在開展同伴互評活動時,需要對學生進行評價標準和知識體系進行高質量的指導和培訓,針對教學內容制訂相應的評價標準,學生依據評價標準進行漸進性評價,以減少評價者的偏差和錯誤。由于學生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可以先給出界定板塊進行模擬評價,讓學生在互評過程中充分交流,提升自己的知識素養,增加互評閱歷和經驗。同時,通過模擬評價將學生的評分與教師的評分進行對比,增加學生評價與教師的評價吻合度,確保互評結果的準確性和客觀性。
3.2 提高學生評價主體的意識,樹立評價自信心
在同伴互評過程中,學生只有不斷參與體育教學評價,收獲才會越多,評價能力才會越強。在傳統體育教學中,教師一直是評價考核的主體,學生的互動一般會限制在課堂,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很難深入,同伴互評有利于發揮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并參與教學[8]。在慕課體育教學中,同伴互評要求學生對自己評價主體角色的轉變要足夠的自信,對同伴的評價的結果要有理有據。因此,需要教師把握好評價尺度,指導并幫助學生參與評價活動,并針對同伴互評內容及時提出反饋意見與建議,力爭做到互評者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同時,鼓勵學生充分表達和交流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總結和歸納自己的評價過程,做好評價主體角色互換,也是學生自我自信心樹立過程。
3.3 采用分組評價,打造學習結果評價的權威性
對同伴互評缺乏信任主要是由于分組不當引起的[9]。體育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知識和技能水平不同進行分組,不要讓知識和技能水平差異比較大的學生進行互評,盡量把水平相近的學生分到一組,這樣會大大降低由于互評者知識和技能水平的差異導致評價的不準確,影響低水平學生參與評價的積極性。其次,教師要起到督導和監督的作用,把評價比較好的組別作為范例,向其他組別進行展示和講義。而且,教師引導學生避開感情因素的影響,客觀對學生學習效果優缺點都要覆蓋到,增加學生參與評價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同時,依據評分標準及評語要求,進行組別之間進行定性和定量相結合評價,從而促進同伴互評的權威性。
3.4 加強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培養
在同伴互評過程中,學生對同伴的評價不僅僅對其知識和技能掌握程度簡單給予評判,還要考慮影響同伴的學習效果諸多因素進行評判,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有機結合,更加公正、客觀地評價學生的體育學習,這就要求學生具備很好的判斷力和抉擇力。教師在設置評價標準時,要注重學生對客觀事物判斷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同伴互評環節,鍛煉學生對同伴的學習過程的表現進行交流和闡述,依據評價標準大膽發表自己的評語,并根據同伴現有狀況進行推理判斷。同時,在給同伴的評議與反饋的過程中,對知識和技能又是一次溫習的過程,無形中對自己學習情況是一個反思的過程,對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10年發展規劃(2011—2020)[EB/OL].(2017-11-16).http:www.xjbtedu.cn/Read-News.asp?id=13705.
[2] 馬志強.在線學習評價研究與發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
[3] 任潔,劉勐.同伴互評在MOOC教學中的有效性分析及策略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7(3):13-14.
[4] 柏宏權,蘇玉鳳,沈韋生.融入同伴互評的混合式學習模式實證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7(12):79-84.
[5] 吳莎莎.基于同伴互評的新型學習評價方式探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8(9):70-82.
[6] 王康妮,曾美婷.翻轉課堂模式下同伴互評在大學英語寫作中的優化作用[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0):13-15.
[7] 馬玉慧,趙樂,劉晴.在線同伴評價的影響因素及其促進策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6(3):108-114.
[8] 王國亮,詹建國.翻轉課堂引入體育教學的價值及實施策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2):104-110.
[9] 龔曉斌.英語寫作教學:優化的同伴反饋[J].國外外語教學,2007(3):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