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國慶
摘要:提高大學生對全英文課程內容的課堂理解水平,對于保持學習熱情、保證良好教學效果非常重要。文章對工科全英文課《能源概論》教學中存在的學生理解程度不高的問題進行了細致分析,在課外預習、資料準備、課堂講授等環節采取了較為全面的教改措施,取得了積極有效的改進效果。
關鍵詞:能源概論;全英文教學;課堂理解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30-0117-02
在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培養具備扎實專業知識和良好國際視野的本科生專業人才已經成為許多高校的培養理念。全英文專業課程作為提高學生專業英語學習和應用能力的重要教學手段,受到廣泛重視[1-2]。然而,作為一項起步不久的新建教學模式,其在教學環節設計、學生接受程度、學校配套措施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之處[3]。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看,是否能夠有效地理解課堂教學內容對于獲得良好教學效果至關重要,但是學生對于專業英語基礎知識掌握得參差不齊,這導致了學生對課堂內容無法充分理解,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因此,如何提高大學生對全英文課程內容的課堂理解水平,從而保持學生對全英文課程的學習熱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情況
《能源概論》全英文課程是能源化學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以及材料科學等專業的選修課。主要內容包括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形成、性質和利用,能量儲存和節能技術等。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常規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能量轉換與儲存、節能等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獲得較寬廣的能源科學技術知識。總共32學時,面向本科三年級學生開設,適用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工程、能源化工,先修課程包括大學英語、大學化學和無機化學。
二、全英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學生專業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有不少同學反映聽不懂英文授課內容,由于聽不懂,進而導致有一部分學生干脆放棄聽課。英文授課內容聽不懂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未能掌握專業英文詞匯,因為涉及專業內容,授課中出現了不少專業詞匯和科技論文用語,盡管有一些做了中文注釋,但理解起來仍然有一定難度;二是有一部分同學英文聽讀能力不高,短期內也無法提高;三是有的同學未按要求提前預習課程內容,不利于對課程內容的理解。
三、教學改革的方案和實施效果
1.教學改革目標。在學生英文能力短期內無法顯著提高的情況下,爭取讓課堂講授使更多學生能“聽懂”,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有良好的參與積極性。
2.課程建設思路。(1)強化課前預習環節:提供關鍵詞匯表、布置學生自學任務列表,引導學生自學部分課程內容,并及時在網上進行測試,這樣能提高學習效率,也有利于課堂內容的展寬。(2)強化課堂講授的吸引力和參與度:通過優化幻燈片設計,凝練重點和難點,突出興趣點,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而吸引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設計與課程內容對應的關鍵詞、課程要點提示卡片紙,讓學生在聽課的時候可以參考、幫助理解課程內容;設計課堂小測試,及時對課堂內容進行應用和鞏固。(3)豐富完善網絡教學平臺: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完成預習任務的引導和作業提交,開展學生作業互評;及時答疑、討論,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4)部分采用翻轉課堂環節:對預習知識點進行檢查,讓學生對個別典型知識點進行講解、演示,達到檢查預習效果、提高學習參與度與趣味性的目的。
3.具體教改措施。(1)課前預習任務的設計。預習任務主要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布置和實施,精心選取知識點拍攝成慕課教學視頻,讓學生進行自學,這部分內容不再出現在課堂講授中,但是需要檢查自學效果,在視頻中間或者結尾設計幾個簡單的與視頻講授內容相關的問題;抽提出課前需要預習的詞匯,作為預習任務。有效地落實預習環節,可以大大促進學生對課堂講授內容的理解和掌握。(2)完善提高幻燈片講義。《能源概論》這門課程內容覆蓋面非常寬泛,如何突出重點、詳略得當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教師可能會有不同的內容設計思路,側重點也會稍有不同,但是重要的原則是:要能覆蓋基本知識點,要有重點講解和介紹性講解的區分,要讓課堂內容在數量上適度。新增新能源技術前沿講座內容,介紹最近的科技動態;新增節能技術前沿講座內容,介紹節能環保技術的最新發展情況。(3)形成與每次授課對應的關鍵詞匯、要點提示卡片和課堂小測驗。計劃設計6—10張課程內容提示卡片,讓學生在聽課的時候可以參考、幫助理解課程內容,在課堂教學的一個小段落后,通過若干個小測驗,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鞏固知識的理解和掌握。(4)豐富和完善作業題庫和期末考試題庫。著重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增加測驗、作業和考試題,設計合理、難易適中并且具有良好覆蓋度的題目,小測驗用于對課程內容進行回顧式測試,以選擇題和判斷題為主,允許學生重復測驗(最多三次);作業題目設計要有一定多樣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設計一些便于開展學生互評的作業,提供明確的評分標準;期末考試題的設計要難易適度,而且要能反映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由于不同教師的教學內容側重點通常會有所不同,計劃采用授課教師獨立出題,而不是與其他教師聯合出題的方式。(5)進一步提高主講教師的英語口語水平。堅持英語口語學習和練習。英文教學對教師的英文口語表達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這方面教師加大投入進一步提高了自身業務水平。
四、效果評價和展望
通過與學生座談,了解了學生對于教學改革效果的反饋。上述教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在全英文課程內容上的理解水平,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增進教學效率具有顯著效果。當然,本人也注意到上述教改措施還有不完善的地方,例如,課外預習任務的布置實際上加重了學生的課外學時負擔,可考慮增加一部分課外賦分學時;為了照顧有學習愿望的學生,本課程并未采取硬性指標對學生進行篩選,導致課堂人數過多(約100人),并且選課的學生中仍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英文聽讀能力較弱,應該考慮對選課學生進行預篩選以保證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邱小雷,姚霞,曹強,等.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全英文課程建設探索[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7,(4):128-131.
[2]陳峻,陳淑燕,王昊.本科專業全英文課程教學環節設計及效果評價[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5(S1):158-160.
[3]谷任.全英文教學現狀與“以學生為本”教學方法探索——以《財務管理》全英文課程為例[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1):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