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鳳元
【摘要】手外傷患者普遍存在著焦慮、忐忑、緊張等負性情緒,由于護理人員工作的繁多、人手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很難顧及患者當時的心情,而人文關懷在手外傷護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恰當的安排就診,有序的等待手術,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臨床護理工作是一特殊的服務行業,實施人文化的護理管理,用人文關懷的理念為護士創造輕松和諧的工作氛圍,及時的進行感情的傳遞,為患者適當的解決了各種困難,提高了護士的責任感,充分調動了護士的積極性,以最大的熱情為患者進行更加完善的優質護理。
【關鍵詞】手外傷;人文關懷;護理經過
【中圖分類號】R24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6-235-02
1 手外傷資料收集
2018年3月份至9月份共收治手外傷患者168例,其中肌腱斷裂48例,手指離斷傷32例,掌(指)骨骨折38例,手部毀損傷24例,手指腱鞘炎(囊腫)26例;對以上患者實施護理人文關懷,不僅提升了護士的整體素質,而且滿意度也有了明顯的提高,以下就手外傷實施護理人文關懷的相關問題進行論述。
2 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humanistic care)是一種主動關懷他人的意識或責任,提倡以人為本,在護理工作中體現為尊重患者的權利和價值。[1]護理人文關懷是指“以人為本”,以專業勝任性、整體協調性、關懷意愿性、治療目的性、社會責任性等為特征,護士希望服務對象獲得身心整體健康與實現個人生命價值的關愛情感及其照護、幫助服務對象獲得身心和諧的一種專業行為。[2]目前很多護理院校都已將人文關懷納入了院校課程設置;很多醫院也將人文關懷納入了護士在職教育體系,可見人文關懷在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3 手外傷患者的護理經過
3.1 入院時
在接待需要住院的患者時,應做詳細的入院評估,了解受傷的經過、受傷的具體部位以及有無其他并發的癥狀等,及時給予恰當的護理;詳細介紹病區的環境及一些規章制度,使患者能夠盡快熟悉就醫環境,獲取安全感;閉合性的手骨折遵醫囑給予止痛、消腫等對癥處理,確定手術的時間,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創傷性手外傷出血較多者,立即通知醫師進行局部加壓包扎止血,立即聯系手術室為患者進行清創等治療。在做相關護理和治療均應做好溝通和解釋工作,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創造和諧的就醫環境,充分體現護理人文。
3.2 入院后
常規開展日常護理工作,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確保治療護理的安全。護理的重點是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和疏導,加強護士對人文關懷的理解和認識。
3.3 手術后
3.3.1 術后按麻醉方式常規護理,了解術中的情況,注意術側肢體的血運、感知覺、皮溫、切口敷料等情況。平臥位時,患肢高于心臟水平,一方面可以減少出血,另一方面利于靜脈、淋巴回流,減輕腫脹從而緩解疼痛。
3.3.2 評估患者疼痛的程度,鼓勵患者說出真實的感受,疼痛無需忍耐,采用超前鎮痛療法,營造無痛病房。
3.3.3 對留置切口引流管者妥善固定引流管,密切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量、顏色,有異常及時處理,告知患者導管應低于切口位置,以確保引流效果,下床活動時應妥善安置導管,以防滑脫;若不慎滑脫,勿慌張,立即捏緊置管周圍皮膚,經醫師查看后決定是否需要重新置管,若需要重新置管者,做好相應準備,無需重新置管者予以更換切口敷料重新包扎,密切觀察恢復情況,常規置管時間為2天,具體要視引流量的多少來決定拔管時間,一般在24小時內引流量少于15ml時即可拔管。
3.3.4 對需要局部保溫者,應告知保溫的目的、作用以及注意事項。掛警示牌,避免燙傷。
3.3.5 石膏固定者按石膏固定護理常規護理,并密切觀察患肢的血運情況,根據骨折、肌腱、神經恢復的情況,決定拆除外固定的時間。
3.3.6 手部切口無感染,不必經常換藥,5-7天換藥一次即可,若傷口滲液較多,可1-2天換藥一次。
3.3.7 遵醫囑用藥及飲食指導(宜清淡飲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有吸煙史者指導戒煙。年老者或骨質疏松者適當補鈣。
3.3.8 遵醫囑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血管吻合后固定2周,肌腱縫合后固定3-4周,神經修復后根據有無張力固定4-6周,組織愈合后今早拆除固定開始主動和被動功能鍛煉,并輔以物理治療,促進功能早日恢復。
3.3.9 患者血糖正常,傷口無感染,可在術后12-14天拆線,對于糖尿病患者可延遲拆線。
在術后對患者進行熱心的關懷和細心觀察,使患者得到被尊重、被理解、被關注的需要,使護患關系更加融洽,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
3.4 出院
指導患者院外注意休息,加強對患肢的護理,恢復早期不可負重,定期來院復查,逐漸增加功能鍛煉,有外固定者保持外固定的清潔、干燥。醫護人員做好出院隨訪工作,提供微信平臺,及時為患者解答疑問,為患者提供全面的就醫服務。讓人文關懷不止在醫院這個大環境里,更應該進入到家庭,人文關懷無處不在。
4 結果
2018年3月份至9月份對手外傷患者實施人文護理來看,共收治168例手外傷患者,在整個住院期間患者沒有因為恐懼、緊張心理而引起各種并發癥,始終保持情緒的穩定,生命體征平穩。168例(99.1%)對護理服務表示滿意。護士根據患者的個性化實施全面的護理,讓患者參與疾病的全過程,了解疾病,熟知治療方法以及主動配合手術和護理,激發了患者對整個治療的信心。
5 討論
在富有人文氣氛的醫院和科室中,醫護和護患之間能夠有效溝通,相互尊重,護士倫理決策能力強,團隊的工作效率高;而在缺乏人文氣氛的組織中,工作效率降低,差錯事故增加,醫護人員工作滿意度下降。[3]利用人文關懷理念,營造和諧工作氛圍,使臨床護理人員壓力減輕,構建了一個和諧穩定的護患關系,使臨床護理管理工作精細化、連續化,從根本上為臨床護理工作質量與患者滿意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手外傷患者真正提供一個連續、全程的整體護理模式,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向榮.基于人文關懷理念下的護理教育探討陰.中國醫學倫理學,2015,28(6):899—901.
[2]張穎,安文忠,單偉穎,等.護理人文關懷相關概念內涵解析[J].承德醫學院學報,2017,,34(5):449-450.
[3]柏曉玲,樓婷,羅梅梅,等.住院患者護理人文關懷需求調查與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5,2: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