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留麗
摘 要:一般來說的空間都是具有客觀性的,有虛實空間之分。正因為這種虛實空間的穿插,在美學上又產生了一種美的意境。意境是中國美學中特有的詞匯,意境是是要依托于環境而存在的,而環境又是一個大的空間,因此要學會從環境空間中發現意境的美。意境在我國古代園林設計中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從空間、虛實對比以及各種空間構成要素出發,探討中國古代園林中的意境塑造。
關鍵詞:意境 審美 環境設計 空間 園林
前 言
“意境是中國美學的范疇,也是表征設計產品審美品味的審美感受的概念。對于藝術設計作品的鑒賞和感受,可以使人進入一種情景交融、虛實統一的精神境界。”[1]。無論是在詩歌、音樂、藝術、園林和建筑等各個領域,千百年來,我們國家對于“意境”的追求從未間斷過,尤其在古代園林建造中,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一、中國古代園林意境塑造的基礎理論闡述
(一)中國古代園林意境塑造的理論基礎
1、意境的概念。意境是中國美學特有的詞匯,李澤厚先生曾說:“意境則是意、情、理與境、形、神的統一,是客觀景觀與主觀情趣的相互統一。”意境是一種境界和情調,它通過形象表達或誘發,是要體悟的抽象的。意境強調“意”與“境”的結合,使得這種境界貫注了各種情感和情趣,形成一種寄情與物,賞心悅目的景象。中國人追求的傳統意境,總的來說就是“含蓄、內斂”,中國美學的基因密碼早在幾千年前的彩陶中就有體現,同時期表現女性形象的彩陶,中國的人頭形器口彩陶瓶,器型更像是多子葫蘆的象征,用一種綿延含蓄的方式來變現,而歐洲發掘的舊石器時代的沃爾道夫的維納斯,則是用非常直觀的手法來變現女性的形象,從這的例子中就可以看出,從原始時期,我們對意境的塑造就開始有含蓄內斂的感覺了。
在設計中,設計意境應是設計者所追求的精神效果或者要達到的某種非物質層面的東西。
2、意境塑造的特點。關于傳統意境的塑造,古人追求和諧(人、物、環境)形成一種統一的狀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天人合一。尤其在我國古代園林的設計中,意境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園林的特點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也不是一片孤立的風景之美,而是意境之美。就像園冶中的一段描寫“涼亭浮白,冰調玉樹風聲;暖閣偎紅,雪煮爐鐺濤沸┈夜雨芭蕉,似雜鮫人之泣淚;曉風楊柳,若翻蠻女之纖腰。移風當窗,分梨為院;┈靜擾一榻琴書,動涵半輪秋水┈。” [2]通過園內的各種景物的相互結合,傳達意境,引起一種閑適愜意的心理共鳴。
二、中國古代園林意境塑造方法解析
(一)意境塑造的基本方法
1、寓意與物,借景抒情。在古代,園林中的植物常常作為人們的情感載體和文化符號出現,因此,園林花木作為寓意與物,借景抒情的的使用頻率非常高。園林中的很多植物都被人為的賦予了一些文化含義,比如:松樹、竹子、梅花、蘭花、荷花等,就常常被用來比喻人的品格。很多文人就常把“三益”這一稱呼寫入詩文,用松、竹、梅稱“三益之友”。古人造園的時候園中業常種植這些植物,造園者運用這些符號來創造優美的園林景觀,又以此來營造深遠的意境。
2、山水結合,虛實相生。中國古代講“無水不成園”,又有山為實,水為虛、一池三山的說法,所以在古代,有“山”有“水”都是造園必不可少的條件。古人造園相地時都是有講究的,《陽宅十書》說:“人之居處,宜以大地山河為主。其來脈氣勢,最大關系人禍福;最為切要。”又有“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說法,在古代,山水一直是文人賢士的所愛,對自然的向往,因此,在園林中,會模仿大自然的山水形態,營造一種意境,寄情山水,給人們的心靈以棲息的地方。
3、空間分割,巧于因借。古代園林布局講究曲折幽深,由小見大,層次感很強,美學大師宗白華先生說:“建筑和園林的藝術處理,是處理空間的藝術,中國古典園林的布局特征是曲徑通幽,如此的空間營構,不僅拓展了有限的空間,而且賦予詩性的韻律,給人含蓄、意味深長的審美感受。”
(1)圍墻分隔。在古代園林的建造中,門窗、圍墻都是很重要的存在,在建筑學上,墻是一種把空間圍合起來的構件。在園林中,墻的作用更為突出。它不僅起到劃分園區內外范圍的作用,還起到了分隔園林內部空間,并且在借景中遮擋劣景的作用。《易林》云:千仞之墻,禍不入門。在中國眾多的私家園林中圍墻有方有圓,取“天方地圓”之說,有天人和諧的意思。
(2)門窗分隔。門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附件,古代風水術中很重視門,溝通宅內和宅外兩個空間,許多的私家園林中都做了很多鏤空的花窗,與外面的自然風景完美結合,營造自然意境,既美觀又實用,通過門、窗兩個附件,溝通天地、同樣也是塑造天人和諧統一的意境。
(二)意境塑造方法的歸納
1、用光、影、色彩等塑造意境。“倒影”、“光影”等景物構借方式可以使景觀視覺更加深遠悠長。有助于豐富自身及表現四周的景色,構成絢麗動人的景觀。屋檐、廊橋下的陰影、墻上的花窗投射的斑駁的影子等是虛實的結合,意與境的統一。無任何裝飾的粉墻,在自然光的作用下,借著周圍花木草樹的投影,無景的墻也會呈現出影像,墻前花木在風中搖曳,墻上又有斑駁的影子,并且會隨著太陽的東升西落,四季的變換呈現不同形態的變換,給人不同的感受,營造一種自然的意境。
2、借助植物配景塑造意境。古代園林中運用植物的特性和自然姿態美化為意境搭配山石和粉墻,形成不一樣的意境美,甚至還有“石本頑,有樹則靈”的說法。可見植物配景在園林意境塑造中的重要性。例如,在窗前種植枝葉扶疏的花木,夏天到了,綠意滿窗,給人清新有生命的感覺。或者在走廊、花廳、客廳的漏窗的地方種植紅梅、芭蕉,營造一種詩情畫意的意境空間。《園冶》中就有寫“夜雨芭蕉,似雜鮫人之泣淚”。
結 語
意境作為中國古典園林的特有的,可以在建造園林時為其注入靈魂,注入生氣,讓一座本來冰冷的建筑,在充滿意境后可以引人入勝,沉浸其中。使得作品近而不浮、遠而不盡達到更為深廣的藝術世界。
注 釋
[1] 徐恒醇著.設計美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第43頁.
[2] 計成.園冶[M].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5(01).第465頁.
參考文獻:
[1] 林靜.淺談環境空間設計的意境之美[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2(02)35-0047-02.
[2] 計成.園冶[M].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5(01).
[3] 趙藝源.室內設計中休閑空間陳設意境化探究[J].工業設計,2015(09).
[4] 李月,周倩倩.淺析意境創造在環境設計中的意義[J].《報刊薈萃(下)》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