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相對不在意課外閱讀,學生課余容易沉迷于電視、手機等來消磨時間,直接影響到讀寫訓練質量。本文從在家營造“書香家庭”,在校營造“書香教室”兩方面來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同時著力教會學生閱讀方法,并通過開展活動來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諧而不俗,一氣呵成。
【關鍵詞】課外閱讀;氛圍;方法;活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讀書使人明智”,可見閱讀在學習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低年段語文越來越強調閱讀的分量、比重,如練習中出現了選擇題、課內外閱讀題、寫話等題目類型,這些其實是對學生閱讀積累的檢測。為了豐富和拓寬孩子的知識儲備,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如何講究策略,有效指導低年段學生課外閱讀,以實現課標中“培養閱讀興趣,提高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并能寫一段通順流暢的話”的目的呢?我是這樣做的:
一、前提——營造氛圍
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不持久好奇心強,所以在課外閱讀中,我極力營造一定的閱讀氛圍來引起學生的注意,比如圖片渲染、環境布置、分享周圍人做法等,以這些直觀、形象的形式激起孩子的課外閱讀興趣,從而愛閱讀。為營造有趣的課外閱讀氛圍,我談談以下做法:
(一)創建“書香教室”
教室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讓教室書香飄逸,書包好書相伴,這是孩子進行課外閱讀的前提條件及保證。我讓孩子們從家里每人拿兩本書到班級圖書櫥,建立班級圖書角。然后,利用中午的時間,孩子們可以到圖書角借閱別人的書籍,書本周期性地更換,這樣能大大地擴大孩子們閱讀的知識面,又充滿了一個相對濃厚的閱讀氛圍。另外,營造教室文化氛圍可以大大地促進孩子課外閱讀的積極性。我將教室的每一堵墻、每一根廊柱,目之所及皆貼上詩句佳句,體現深厚的文化氛圍,力爭觸動孩子的心靈。教室門口的氛圍布置中,我會騰出一塊位置,用來開設“快樂閱讀”欄目,一方面推薦好書給學生,另一方面公告最近學校圖書館中新上架的書目。這樣極好地促進了孩子們手中閱讀書籍的流通,給孩子閱讀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及途徑。
(二)創建“書香家庭”
很多時候,孩子做完作業會沒事干,從而導致他們沉迷于電視、手機等數碼產品,“多看課外書”成了一句空話。如果能真正做到讓書香飄進家庭,那么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1.開展親子共讀。家長陪著孩子一起閱讀,能很好地營造起閱讀的氛圍。家長陪著孩子一起閱讀,不是一味地支使孩子“去看書”,自己卻只是忙碌著干家務,或是看電視、玩手機等。孩子看書的時候,家長要營造好的閱讀氛圍,比如一起讀同一本書,或是在旁邊陪著看看雜志報紙等。低年級的孩子模仿力強,一些習慣的養成就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中形成。每天保證一定的閱讀時間,大概為20分鐘。
2.分享閱讀視頻。孩子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拍微信視頻上傳到班級微信群里進行分享。拍攝的視頻可以是閱讀時的一個小片段。分享必須每天進行,如果孩子能夠做到,老師會一周反饋一次,并在課堂上給予表揚、獎勵。另外,一周分享一次朗讀視頻,朗讀閱讀中遇到的優美片段拍成視頻,這樣能很好地鍛煉孩子的口語表達。這樣下來,閱讀已不再是孩子茶余飯后的消遣,而變成了他們每天的必修,有如呼吸般自然。
二、關鍵——指導方法
課標對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根據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及知識水平,我著重教會學生以下閱讀的小技能:
(一)看圖
低年級課本、閱讀刊物等都體現了圖文并重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我重視引導孩子觀察課文插圖,插圖很形象直觀地呈現了文本里的內容,讓孩子先試著說說插圖中看到了什么,那么孩子對文本的理解就有了初步的基礎,學習起來變簡單了。在課外閱讀中,我也引導孩子先看圖再閱讀文本,圖畫能幫助理解文字意思,從而圖文結合,達到更好閱讀效果。
(二)練說
每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要弄明白事情怎樣從頭說到尾,先說什么,再說什么,最后說什么。在閱讀中如果能始終圍繞這些主題思緒進行練說,那么孩子就能較好地讀通、讀懂文章了。“說”是“寫”的基礎,低年級看圖寫話很多孩子會困擾于寫不出話,練說環節的落實對看圖寫話會大有幫助的。
(三)摘錄
閱讀要反復進行,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學習的好詞佳句,要指導孩子學習積累。我讓孩子每周都要完成一次好詞佳句摘抄,摘抄完上交,小組長檢查并給予蓋章。摘抄下來的東西要再次品讀,我還鼓勵孩子多用摘抄的好詞佳句,如果在自己的看圖寫話中用到了摘抄的好詞好句,可以用波浪線將它畫出來。
(四)拓展
讀書而不思考就不可能心領神會,得到的淺薄印象往往稍縱即逝??梢?,閱讀除了讀還要加以思考用起來,這樣才能讀懂記牢。低年級閱讀更強調識字以及語句的學習,要注重挖掘字詞句的知識點,比如文中動作詞語的使用,擬人句的運用,比喻句的運用等,在平時的說話寫話中就可以用上類似的好詞好句,有了這樣的練習,學生閱讀的東西就能學以致用。
三、激勵——開展活動
低年段孩子進行課外閱讀,很大程度期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與贊許,在興趣和愛好的驅動下,很自然地讀有所得。因此,我有計劃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系列活動,讓孩子來展示閱讀的成果。
(一)課前兩分鐘分享
課前擠出兩分鐘,讓兩位孩子上臺說一小段話,說話內容不限,可以是自我介紹,或是口述見聞。如讓學生對自己看到、聽到或想到的事情,或對電視、廣播、廣告中得到的信息,選一則,按一定的順序簡單講給大家聽。對于較困難的學生,可以是朗讀自己喜歡的一段話,甚至是背誦一兩首古詩。這樣做給了孩子鍛煉的機會,樹立了信心,培養了善于觀察、搜索資料的能力,做到有效地閱讀。
(二)每周故事交流會
每次周末,我都會布置孩子回家要進行課外閱讀,為了更有效地激勵孩子讀書,我要求他們在閱讀的同時選取一個較為精彩的片段或小故事,將它讀通、讀透,達到熟練程度最好。等到了周一的時候,老師選一節課來進行故事交流。孩子們剛開始的時候是比較畏懼的,但經過幾次活動的開展,他們變得大方了,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知識面也廣了。每次交流會結束,我們都會評出讀書小學士、讀書小博士,人次可以是2到3個,這樣做極大地促進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三)誦讀美拍大賽
閱讀是習作的合理補充。低年級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吸收較快,因此,接觸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的可用的句子也多了,寫起文章來就得心應手。我通過分享低年級必讀書目,利用課外讀物中大量的優美文章,鼓勵孩子有感情地朗讀、背誦,然后發動家長和孩子共同制作成美拍,上傳到微信進行分享點贊,誰的點贊數多,班級就授予他“朗讀之星”的稱號。例:佳雪同學在美拍大賽中表現尤為突出,獲得了“朗讀之星”的稱號,當她上臺領獎時,臉上露出了甜甜的笑。
我深刻地體會到孩子從小進行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教學中,只要我們能多花上一點心思,營造一種氛圍,指導點滴方法,開設些許活動,就能對孩子的課外閱讀起到一定作用。
參考文獻
[1]徐蕓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3).
作者簡介:葉玉勤,女,1981年生,福建廈門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主要研究小學低中年級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