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乙卯
【摘要】本文以課本劇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為主要內容進行闡述,結合課本劇在語文教學中的價值和課本劇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應用對策為主要依據,從借助課本劇,將靜態閱讀變為動態閱讀;在戲劇中增強樂趣,提供開放式教學課堂;以全新教學形式,激發學生求知欲望這幾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其目的在于加強課本劇在語文教學中的運作效率,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課本劇;語文課本;動態閱讀;開放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課本劇在語文教學中屬于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內容,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存在一定創新性和挑戰性,將課本劇有效應用在語文教學之中,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可以自覺加入到語文活動中,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強化學生個人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課本劇在語文教學中的價值
(一)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興趣
在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味地灌輸知識,不放過任何一個教學環節,學生被動接受語文知識,進而使得學生無法深入掌握語文知識。因此在新時期下,教師要將課本劇納入到語文課堂中,引導學生將文章內容改編為課本劇,還要針對課本劇分角色扮演,此種新穎性教學形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使得學生深深融入語文學習之中。
(二)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在課本劇教學中要想扮演好角色,則需要一個合格的課本劇內容,而制作課本劇則需要對語文課本知識進行系統化掌握,認真研究和分析,細細揣摩,為學生選擇適當教學素材,在教學中反復訓練和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扮演依據課本進行。因此在語文預習階段,一定要學生認真研究課本知識,對文章詳細閱讀,引導學生有目的性地閱讀文章,領悟文章基本內容,在無法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便于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和學習。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文章人物動作、語言、行為和神態等,掌握文章基本結構和內容,對語文知識進行深入學習和研究,為課本劇表演奠定良好基礎和保證。
(三)滿足全體學生基本需求
課本劇能夠依據文章基本性質進行編制,可以制作成話劇、戲劇、小品和相聲等不同內容,形式新穎多樣,展現形式活潑豐富。學生可以針對整個文章進行編演,也可以針對文章一個細節和部分進行改編學習,將課本劇充分引入到語文教學之中,能夠活躍語文課堂,使得學生對語文知識產生興趣,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四)可以培養學生個性化
初中學生身心發展尚未成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在實際生活中渴望得到更多資源,想要積極展現自我和表現自我。特別是在信息時代,學生需要的知識層面更多,各方面能力更多,對表演活動充滿好奇,要想在教學中積極展現自我個性化性格,想要展現自我特長,并且初中學生具有可塑性,此時期是培養學生個性化的最佳階段。處在叛逆時期的學生一旦個性化被抑制了,那么就會形成一種惰性,隨著年級段的增加,語言表達能力會更差。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課本劇進行教學,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為學生提供更多可以自我表現的機會,培養學生個性化,為學生開展各種個性化舞臺表演活動,使得學生可以自由自在表演,張揚自我獨特的個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我推薦,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二、課本劇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應用策略
課本劇就是在語文知識閱讀中尋找戲本內容,在表演戲劇中尋找樂趣,在樂趣中彰顯學生個性和智慧,使得學生以更大的興趣投入到戲劇表演和語文學習當中。
(一)借助課本劇,將靜態閱讀變為動態閱讀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引導學生在閱讀知識中尋找戲本內容,激發學生求知欲望,提升學生思維意識和創造力。將語文閱讀教學轉變為動態形式,結合語文閱讀知識為學生營造良好教學情境,因為閱讀材料的復雜性,可以將其分為三種形式進行,具體如下:
第一種,即興表演形式。在閱讀教學中經常會出現一些人物以及情節等,并且多以對話形式完成。因此在課本劇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分角色扮演活動,也就是即興表演形式進行學習,加深學生對語文閱讀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學生會對這樣的教學課堂充滿興趣,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掌握,進而會更加自覺地加入到語文活動之中。比如在學習新人教版《皇帝的新裝》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扮演,在班級內進行話劇表演,使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音樂和宮殿圖片等,為學生營造表演情境。學生在深入掌握文章后,會積極融入語文課本劇扮演中,在輕松扮演中掌握基本內容,領悟其中講述的道理,提升語文教學實效性。
第二種,即興延伸形式。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如語文知識中存在場景、故事等內容時,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從中尋找到內在線索,組織學生進行即興延伸表演活動,其教學效果會更好。在教學中,學生不但要對文章內容進行表演,并且要對結尾進行編制和延伸,發揮自身想象進行表演,可以展現出各種不同結尾進行演示,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掌握,對培養學生思維意識和想象力具有一定價值。
第三種,二次開發教學形式。在語文知識中,沒有人物、情節,也沒有事物,這時教師可以展開合理想象。針對文章內容進行詳細研究,針對文章字詞和句子進行深入挖掘,模擬出對話形式,制作角色扮演內容,在扮演中學生的感受和理解程度會更加深入。在實際扮演中,教師要結合語文知識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合理布置教學場景,使得學生可以親自制作角色扮演服飾等,加強對文章的理解和掌握。
(二)在戲劇中增強樂趣,提供開放式教學課堂
學生依據語文知識編制課本劇教學中,可以從中尋找很多樂趣和喜悅,會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度思考。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積累,并且要注重語文知識的延伸和拓展,盡量為學生提供開放式教學課堂,激發學生求知欲望,使得學生對語文知識產生興趣。為編制出更好的課本劇,學生會自覺收集和整合語文資源,對信息進行處理和加工,最終制成規范語文課本劇內容。
(三)以全新教學形式,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以往語文教學中,教師是整個教學中的掌控者,而課本劇的融入徹底改變了以往教學形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選擇文章環節進行改編和扮演,將人物性格和心情等全部展現出來,針對問題進行深度思考,在扮演中尋找答案,感受人物內心情感變化,仔細認真研究語文知識。在編制過程中需要學生有充足的知識,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掌握和理解,合理加工,最終解決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比如在學習新人教版《五柳先生傳》時,學生要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研究,設置良好角色,將文本內容改編為符合邏輯思維的話劇內容,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掌握,小組學生不斷完善和調整,最終將課本劇演繹出來。
三、結語
總而言之,課本劇在語文教學中具有一定價值和意義,能夠為學生提供輕松愉快教學氛圍,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掌握??梢砸罁Z文知識改編為話劇、戲劇等內容,將文章內人物性格和特征全部展現出來,能夠在扮演中掌握文章內涵,以此不斷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