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碧蓮
【摘要】如何抓好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呢?《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樂學,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從而發揮他們的自主性,輕松識字,學會識字。主題閱讀是以教學單元主題為樞紐,用“單元主題”統領整個教學流程,采用“1+X”,一篇帶一篇,一篇帶幾篇,一篇帶整本書閱讀的方式,課堂教學中做到精讀少講,切實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海量閱讀,實現閱讀教學的高效。在主題閱讀的識字教學中,重點探究第一學段的整體識字教學策略,把整個單元的生字(識字表、寫字表)都集中在一起學習,積累學生的識字量,拓展學生的識字面。
【關鍵詞】主題閱讀;整體識字;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識字是小學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是學生今后閱讀和寫作的基礎, 而二年級又是小學階段識字最多、積累詞語最多的一個年級。因此,抓好識字教學是二年級語文教師面臨及解決的重要問題。如何抓好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呢?《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樂學,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從而發揮他們的自主性,輕松識字,學會識字。結合我的區級重點立項課題——“主題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的研究”,重點研究第一學段的整體識字教學模式,結合平時的課堂教學實踐,讓學生“多維互動,主題體驗”,實施課堂“教學評一體”。以下是我的幾點淺陋見解。
一、形式多樣,教學評一體
在識字教學中,低年級兒童最喜歡的方式就是游戲。在進行識字教學時,我注重了讓學生在游戲中識字,在識字中檢測,在檢測中體驗成功。
(一)“青蛙過河”闖關游戲
教師做好一個識字檢測的課件,首先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讓學生扮演“青蛙”,在河邊蹲著,在河里出現許多“荷葉”,“荷葉”上有生字,學生讀對了,“青蛙”就跳在“荷葉”上,一直到對岸,上岸了,表示闖關一完成,中途有讀錯字音的,“荷葉”就消失,“青蛙”就落水了。完成闖關一之后,就有晉級的資格,繼續闖關二——除去拼音的生字,繼續通過第二條“河”,晉級游戲不斷升級,闖關三——組詞、找伙伴等。通過同桌、四人小組的合作學習,共同探究生字的奧秘,所有的學生都能當堂課就順順利利的到達“對岸”,通過教學評一體的教學策略,課堂上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躍躍欲試,看到自己小組成員順利地達到彼岸,大家心里都非常開心,而且還意猶未盡。
(二)開火車檢測讀
在識記生字環節,老師往往會采用“開火車”檢測讀的形式,分小組進行檢測學習過的字詞,孩子們都興趣盎然。首先在四人小組里舉行同伴互助學習,讓學生對整課生字進行歸類學習,分前后鼻音、平翹舌音、整體認讀音節、其他音節這幾類識記,然后按照學生就座的位置,一列一列地“開小火車”的形式歸類讀出字音,誰讀錯了,火車就暫時停下,同桌的另一列火車乘客當“修理員”,評價與“修理”,糾正好了,原來那列“火車”就繼續開,讓讀錯的學生先進行表演讀兒歌,后繼續開動“火車”。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找生字“小伙伴”
學習生字前教師準備一些偏旁、部首的卡片,并且做成頭飾,把這些頭飾發給若干名學生,請他們分別拿著卡片找朋友,學生在讀出生字的同時交朋友,老師及時給予表揚鼓勵。
二、識字晉級,提高教學效率
(一)單元整體識字
在主題閱讀教學中,我重點探究整體識字課型,就是把整個單元的生字(識字表、寫字表)都集中在一起學習。在課前布置學生回家預習,上課伊始,先用“識字晉級攀登表”進行前測,初步了解學生對本單元生字字音掌握情況。接著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隨文識字,在寫字教學前,再安排一次進行檢測,進行兩次檢測的對比,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大部分學生都能從一級晉級到三級,節約了分散學習生字的時間,高效又提質。(識字晉級攀登表略)
(二)“一主兩翼”識字
這里的“一主兩翼”是教材體系。“一主”是統編版教材;“兩翼”是同主題的輔助教材《新主題閱讀》和《你讀我誦》讀本。語文課的教學采用“一主兩翼”3本教材。我在上二年級下冊《識字4中國美食》一課時,設計的識字晉級表,就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中國美食》生字+《新主題閱讀》生字+《你讀我誦》生字。(識字晉級攀登表略)
三、改變方法,小老師“導學”
(一)編字謎識字
兒歌識字量的積累需要多次重復,強化記憶,這個過程雖然不復雜,但往往枯燥乏味。在進行識字教學時,我常常鼓勵學生在四人小組學習識記字形,以小組長組織本組成員,分工合作完成,學生最喜歡編字謎讓同伴們猜一猜。有的語文小組長會根據字的偏旁入手編成字謎,有的小組會根據字義來編,讓同組小朋友去猜去讀,還有的根據生活中看到的商店廣告語等去創編,如“一口咬掉牛尾巴”“上面二十三,下面八十一”等等。學生通過自己編字謎,記住生字的音、形、義,這樣不但提高了他們的識字興趣,而且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也拓展了識字方法。
(二)編兒歌識字
兒歌內容簡單,讀起來朗朗上口,趣味性強,一旦記住便不容易忘記,為低年級學生所喜愛。在平時教學中,我會抓住字的特點,特別是形聲字、會意字,提供圖片,引導學生編一節通俗易懂的兒歌。如“有水能泡茶,有火能放炮,有足就能跑,有手張開抱,有食就會飽”等,讓全班學生在速記兒歌的同時,識記生字。
(三)加減識字法
在課堂生字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做“數學加減法”生字計算題,出了一些訓練思維的練習來考學生,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強化他們對字形的記憶,如“木+土=?(杜)”“月+危=?(脆)”“晴-日=?(青)”等等。與此同時,還讓學生自己編起來考考老師,課堂上開展競賽活動,幫助學生牢記字形。
(四)換偏旁識字
在學生識字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容易出現同音字、形近字混淆的現象,這時需要老師幫助他們梳理方法科學識別,強化訓練,區別清楚。對一些外形相似的、形旁不同的形聲字,最好的訓練方法是用換偏旁的方法識字,如形近字“請、清、晴” ? 等,先引導學生找出字形之間的區別與聯系,之后學習起來就輕松多了,溫故而知新,既發現了漢字的規律,又積累了識字方法,事半功倍。
(五)形聲字識字
漢字中,形聲字占70%,如何引導學生掌握好這類字的識記規律,對學生提高識字效率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引導他們去發現,讓學生去初步體會,繼而去梳理一些簡單的方法,將給他們帶來極大的體驗。如“抬”字,教師可讓學生分析字形,學生都知道是左右結構,左邊是“提手旁”,再問學生“抬”為什么是提手旁?學生很快就發現這個動作要手來完成,這個字與手的動作有關。右邊是“臺”字,再讓學生讀“臺”和“抬”,發現“臺”就是整個字“抬”的讀音。老師再次引導拓展——提手旁的形聲字,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引導學生遇到類似的情況,再采用此方法,學生便能學法遷移,學以致用,從而提高識字效率。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主題閱讀中整體識字教學就應該是通過多種途徑和策略,讓學生在多維互動、主題體驗中識字,讓學生樂于學習、樂于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