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肖
摘要:伴隨著“漢語熱”,漢語國際教育不斷升溫,教學人才的培養以及出現的問題備受關注??缥幕浑H能力是國際漢語教師的必備能力,是幫助教師盡快融入國外生活、克服文化休克、增強文化適應、提高教學效果、完成漢語言教學和中華文化傳播任務的基本技能。根據當前國際漢語教師整體素質情況,探討提高國際漢語教師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策略十分必要。
關鍵詞:國際漢語教師 跨文化交際能力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H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2-0141-02
在“漢語熱”背景下,學習漢語的國外群體在不斷擴大。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漢語熱”將持續升溫,漢語學習者也會與日俱增。中國國家漢辦主任、孔子學院總干事許琳表示,目前對外漢語教學主要的困難有兩個:一是學漢語或者教漢語的基礎非常薄弱;二是師資、教材等方面都很缺乏,尤其是在適應當地人的思維和他們的學習習慣上,還有很大差距。由此可見,漢語國際教育任重道遠,教學人才的培養對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的發展意義非凡。這對漢語國際教育工作者的各方面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根據《國際漢語教師標準》(2012),無論核心教師、國家公派教師,還是漢語教師(海外)志愿者,其任職條件或者申請條件首先是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另外,國際漢語教學首先是一種跨文化交際行為,其次才是漢語教學行為。因此,國際漢語教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直接影響自身的教學效果和質量。
一、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內涵
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指在跨文化交際語境中(特定場景)交際者得體(符合目的文化的社會規范、行為模式和價值取向)、有效(實現交際目標)的交際行為能力。畢繼萬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是語言能力、非語言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跨文化交際適應能力等構成的綜合能力。它的體現不只是會講外語,還需具有多元文化意識,能尊重不同文化,掌握跨文化交際技巧,能解決交際障礙問題。國際漢語教學“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必須以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為主要目標”,因此,國際漢語教師自身需具備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國際漢語教師作為中華文化的傳播者和漢語國際推廣的排頭兵,其跨文化交際能力不等同于對外漢語教學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對外漢語教學的對象主要是來華留學生,教師教學主要面臨的是留學生學習漢語時遇到的文化差異和跨文化適應問題;而國際漢語教師要在異質文化里開展漢語教學和文化傳播,首先要解決自身的跨文化適應問題,其次才是跨文化教學問題,這無疑是對國際漢語教師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國際漢語教師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策略
1.提升教師的文化修養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文化素養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的心理健康、思想水平和人格魅力也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行為。在國際漢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漢語言文化知識,還要能有外國文化意識和語言習慣。因此,必須加強對國際漢語教師文化修養的培養。首先是多讀書,不僅要讀我們國內的書,還要讀國外的書。除了了解我們本國的語言文化知識內涵外,還要對國外的文化知識內涵、歷史風俗習慣、風土人情有比較敏感的認識和了解,增強國際漢語教師的跨文化交際素養。其次是交流。作為國際漢語的推廣者和中華文化的傳播者,國際漢語教師不能故步自封、坐井觀天,也要“走出去”和“引進來”。政府和學校應提供教師出國學習或工作的機會,鼓勵教師去國外進修學習,這種親身經歷的實踐活動既能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又能拓寬教師的思維和視野,培養教師更加全面的世界觀,提高教師跨文化交際意識和適應能力。除此之外,引進外籍教師和學者進行交流訪問學習也是提升國內教師跨文化水準的有效方法。
2.強化教師的文化輸入意識
跨文化交際是一種交互性行為,不是單方面的描述和自言自語。要想溝通的順暢、有效,就必須使用別人能理解的方式,要有從別人角度思考的跨文化意識。于外國人而言,漢語學習本身是一件比較有難度的事情。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尊重他國文化習慣和內涵,教學效果很難保障。因此,在培養跨文化意識的過程中需要對中西方的文化進行比較和學習。在面對國外文化時,我們不能因為西方國家比我們先進就認為西方文化都是好的,也不能因為某些國外文化與我國文化存在沖突,便盲目地否定國外文化。文化并沒有對與錯之分,彰顯的只是自身的地域色彩。通過增強國際漢語教師的文化輸入意識,可以拓展其國際視野,加強教師對國際文化的多方面認識,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尊重異域文化的基礎上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找準行之有效教學方法,避免教學過程中的文化沖突。
3.改進教師文化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在特定教學情境中為實現教學目標和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而采取的教學行為方式或教學活動方式。在國際漢語教學的過程中,所采取的教學方式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最終的教學效果。而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思維方式、行為規范均存在差異,故采取的教學方式也應因地制宜。另外,隨著信息化進程的加快,網絡資源極其豐富,手機、電腦上的學習軟件更是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傳統的教學方式整體略顯枯燥乏味的情形下,借助互聯網,尋找適應當今學生的教學新方法勢必會為國際師生間的交際掃除些許障礙。譬如在教學過程中使用音頻或視頻等網絡資料來講解中華文化,引導學生有意識的對比中外文化差異。
三、結語
跨文化交際貫穿在國際漢語教師的生活和工作當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是提高國際漢語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為了踐行漢語國際推廣戰略,增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國際漢語教師肩負歷史使命,可從文化修養、文化輸入意識和教學策略等多方位著眼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彭軍.國際漢語教師跨文化交際能力調查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6(5):695-698.
[2]畢繼萬.跨文化交際研究與第二語言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8(1):10-24.
[3]祖曉梅.國際漢語教師在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學中的角色和作用[J].國際漢語教育(中英文),2016,1(1):37-43.
[4]梁霞.國際漢語教師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立場與態度[J].國際漢語教育(中英文),2017,2(2):9-13.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