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龍 張洪爽
摘 要:語文課程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是學好語文課程的基礎,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而要培養語文素養,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進行自主性學習,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獨立分析和實踐探索的過程中完成學習目標。
關鍵詞:自主學習 策略研究 語文
一、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就要充分激發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如果沒有興趣,學生就很難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從而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只有學生投入極大的熱情,才能激起思想的火花,然后進行自主探究。首先,教師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觀念,要以學生為主體,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讓學生成為學科知識的探索者,提倡“童言無忌”以及“思維無禁區”,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在精神層面上得到自由和放松,讓學生在自主想象中激蕩感情,從而發揮出創造性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調動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其次,精心設計教學導入,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非常的重要,要想讓學生處于良好的自主學習狀態中,就要精心設計導入。例如:在學習“四個太陽”時,先讓學生自主畫出心中的太陽,充分發揮想象力,怎么畫都可以,讓學生在畫的過程中獲得獨特的體驗,激發出學生的興趣,使其思維得到活躍,然后導入新課,增強學生的自主性。最后,要適當地開展競賽活動,小學生都充滿了好勝心,在進行競賽時,能夠讓其專注進行知識傳遞和接收,增強其自主學習的欲望。
二、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
一方面,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新課標的指導下進行課題研究,強調教師要根據科學的理論,提供良好的條件,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不能將自己當成權威的維護者,而是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師生之間沒有高低、強弱之分,只有將學生真正的納入平等的師生關系之中,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讓其在充滿關愛和愉悅的環境中輕松的思考、探索,并暢所欲言,發表出獨特的看法和見解。教師要用充滿親切感的肢體動作或者具有感染力的需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其更好地去思考、學習。例如:在學習“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當文中的“我”在寫完第一首詩時,得到了父母怎樣的評價,而面對評價“我”有什么反應,讓學生帶著探究的興趣去進行思考。也可以啟發學生進行自主討論,為什么母親和父親對“我”的評價是截然相反的,而這兩個相反的評價是否存在一個共同點呢,讓學生的思維經歷先發散后集中的過程,不斷地突破定勢,在思考中獲得有價值的答案,通過此種方式,既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又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互助互學的學生關系,大部分的學習活動都是集體進行的,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要建立平等互助的關系,受到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各方面的影響,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而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學習個體,具有無限的潛能,所以,要引導學生團結協作,虛心求教,共同探索,為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建立良好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機制
首先,要強化自主預習,結合教材對學生提出一定的預習要求,讓其在預習中學會自主學習,在預習的過程中探索的范圍越廣,越能更全面的掌握知識。預習的方式要多樣,可以采取實踐、訪問或者提前查詢相關背景材料等方式,還要明確預習的目標,教師要給予預習提示,預習提示要結合課程內容進行設計,然后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預習。自主預習,能夠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之前,讓學生進行自主預習,畫出文中看不懂讀不懂的語句、找出文中的核心概念、對課文內容進行表述、針對課文提出問題以及談談自己的感受等,提高學生的自主預習能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學習和討論中,在教學設計方面設置具有層次的問題,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并享受到成功的愉悅,例如:對于比較擅長朗讀的學生,可以讓其進行個別朗讀,展示其優勢;對于文筆比較流暢的學生,可以對其范圍進行傳頌,肯定其優點等。最后,設計自主表演活動,讓學生施展才華,調動起自主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晏子使楚”時,設計表演活動,先選擇六位學生成立一個小組,讓其各自選擇一個文中喜愛的角色,然后對所要表演的片段進行仔細的研讀,以劇本的形式進行表演,在表演完成之后選出最佳演員和最具創意的劇本。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激發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使其掌握實用的自主學習方法,教師也要不斷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條件,使學生發揮出主體作用,讓學生能夠在實際的學習與生活中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真正成為發現和探索知識的主人。
參考文獻
[1]何香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5,(3).
[2]謝旭芳.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教學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09: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