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勝
摘 要:美術教育是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之一,并且能夠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美術素養和價值觀。在初中美術教育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已經是課堂教學的方向所趨。本文主要是分析當下初中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如何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 傳統文化 滲透策略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教育的發展,各方面都對初中美術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造滲透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高效課堂成為教師的目標之一。如今社會對學生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成為必然。但是,在初中美術教育中,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阻礙了美術教育中傳統文化的滲透。
一、當下初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不良因素分析
首先,學生對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重視程度不高,體現在多個方面。一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學生大多數是從書本或者電視電腦上看到我國保留下來的優秀作品,這些平面的圖片使學生感到眼花繚亂,并不能真正地感受和欣賞作品。二是初中學生還缺乏文化底蘊。學生受歷史知識的影響,在欣賞傳統美術文化時,很難從表面看到內里。三是學生缺乏興趣。一些教師在將傳統文化滲透進美術課堂時,采用的方式方法刻板、機械,很難引起學生的關注。四是受到其他國家文化的影響。初中學生的興趣廣泛,好奇心強,教師如果不加以引導,“豐富多彩”的其他文化則會影響學生的主審美,甚至對學生的價值觀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傳統文化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滲透教學策略
(一)滲透文化教學,鑒賞優秀傳統畫作
我國歷史源遠流長,古人留下了很多優秀畫作。中國畫不僅僅是對實物的單一復制,其背后還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與作者所處社會政治環境等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在與學生共同欣賞中國古畫的同時,也需要配合講解畫作所處的社會背景,普及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欣賞畫作。學生有了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就能以多種角度來欣賞畫作,同時也能對中國文化歷史進行反思。
例如,學生從課本上看到敦煌莫高窟的繪畫,很難從圖片上獲得較高的視覺沖擊。這就需要教師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歷史講解視頻,配合莫高窟五萬多平方米的畫作圖片,能夠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感嘆古人想象力豐富的同時,還能“看到”當地的風土人情,增強自身文化自信。
(二)滲透文化教學,欣賞古建筑
在每一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歷史階段,建筑物風格都會有所差異和改變。通過美術課堂中對古建筑的欣賞和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很好地看到歷史中人們生活的習慣和方式,了解文化特點,更好地感受時代的藝術。建筑是立體的,教師要避免單一使用圖片教學,還應該配合視頻,把建筑放到一個時代和地域里去欣賞。為了抓住學生的興趣,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向大家講一講自己知道的建筑以及建筑特點等。
例如,在學習古建筑時,北京的四合院和江南水鄉形成了一個建筑的巨大差異。在學習兩種不同的建筑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原因。同時,鼓勵見過北京四合院兒或者江南水鄉建筑的同學,來向大家講一講建筑的風格和特點。在學習時,建筑的知識與美術中的雕刻繪畫都是分不開的,通過學習古建筑,學生能夠很好地了解傳統文化。
(三)滲透文化教學,展開傳統文化節日活動
我們國家有很多傳統文化節日,比如端午節、重陽節、春節、中秋節等,不同的節日人們有著不同的行為舉止。這些節日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在滲透傳統文化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利用節日組織學生展開相關的活動,可以帶領學生去博物館參觀等。在濃厚的節日氛圍中,學生能夠發現美和創造美,讓自己親身體驗文化的魅力,潛移默化地接受著文化的影響。
例如,在中秋節要到來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學習關于“月亮”的知識。古人對月圓有著深刻的“執念”,而且這一特點在繪畫和建筑上也明顯體現出來。同時,展開參觀活動,讓學生能夠親眼看到古人的“智慧”的凝結。還可以組織學生共同做月餅,學習剪紙和剪紙文化,展開一系列的活動。濃厚的文化氛圍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總而言之,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還能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豐富學生的歷史文化知識,增強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作為一名初中美術教師,一定要重視自身的責任,擺脫形式化和機械化的教學觀念,讓行動落到實處。優化教學設計,滲透傳統文化教學,為初中美術教育事業盡一分力量,這不僅是教育的要求,還是這個時代的要求。
參考文獻
[1]余友德.民間美術資源在中學美術課堂中的滲透及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6,(18).
[2]張彥東.繼承傳統文化弘揚大美精神:淺談如何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學周刊,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