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新
摘要:在新的形勢下,雖然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但經濟發展之間依舊存有著差距。在當前的形勢下,必須對扶貧的投資資金進行增加,對精準扶貧必須采用強有力的辦法。這篇文章從山東省農村經濟發展現狀作為出發點,以精準扶貧為契機,分析了山東省精準扶貧的模式以及在精準扶貧中發現的問題和處理措施,最大化的幫助我國農村經濟在最短的時間脫離貧困的帽子。
關鍵詞:精準扶貧;問題;辦法
中圖分類號:F323.8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8-0013-01
引言
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中國當代化建設的第三個戰略目標指出:達到發展中國家頂尖行列,在2050年來臨的時候,基本達到現代化的發展水平。為了滿足這個要求,我們應該時刻重點關注農村發展問題。針對中國農村經濟的發展不平衡,一定要增大精準扶貧的工作,在對應的農村大力進行農村精準扶貧工作。
一、山東省有針對性的扶貧模式
2014年,山東省準確識別工作貧困人數是非常少的。隨后的一年,山東省的工業扶貧辦法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將工業扶貧與已建立檔案和發放許可證的貧困戶聯系起來。“山東省扶貧開發辦公室20個辦公室和山東省關于特殊金融扶貧基金項目實施監督的意見”提出“按照本地的有效資源,周圍的生活條件和行業偏向,農業,工業,經營權,堅持對“一村一案”,對特殊用戶制定針對性得解決方案,確保項目回報金額一定落實到貧困戶手中。工業發展項目的實施應要以本地特點作為最終的出發點,盡最大可能體現優點,表現出特色,盡最大可能發展投資少,見效快的項目,最好能夠可持續發展和直接效益,注重創新項目實施模式,重點扶持貧困戶。通過生產經營增加收入,或合作參與股票通過分紅擁有勞動力資本,按照土地承包和經營權的等方式進行合作參股。
二、準確扶貧的問題
1.缺乏一致的信息網絡,存在信息泄漏現象
根據有關數據表明,到2014年底,中國農村地區有771萬貧困人口。但是,這些數據不是通過現場工作獲得的,而是相關部門按照中國當前的貧困線采樣的數據,因此中國的貧困基數已經不計其數。目前,由于我國貧困數據管理沒有統一的網絡或數據庫,因此在精確識別工作中仍然無法識別所有貧困農戶。
因此,具體的貧困識別和扶貧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一些真正的貧困人口得不到有效的幫助。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一些非貧困村或貧困縣在貧困識別中存在滲漏現象。首先,由于沒有統一的信息系統,非貧困村的貧困人口尚未得到有效識別。由于工作時間緊,貧困識別任務繁重,貧困識別工作主要集中在重點貧困地區,忽視了非重點貧困地區。第二是通過程序法識別貧困農戶。由于不同村民群體對貧困狀況和扶貧標準的理解不同,貧困家庭的貧困水平不具有可比性。因此,缺乏統一的信息系統使得無法根據統一的扶貧標準對已確定的扶貧對象進行比較。此外,由于缺乏指標,目前的識別方法也導致一些貧困家庭的遺漏。
2.農民家庭信息量大,識別任務嚴密,責任重大
當下社會的窮困人口是非常多的,并且居住的范圍比較廣,造成貧困的原因也是非常多的。農村貧困人口重返貧困的所占的數量是非常大的。這么多的問題使當前精確扶貧的任務變得非常沉重。雖然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建立了自己的扶貧動態管理體系,并制定了相應的鑒定程序和政策,但要徹底的了解貧困農戶的數額和貧困農民的詳細信息,對信息方案進行建立,輸入農民信息,編制農民信息檔案,這樣做的時間是非常緊迫的,并且任務繁重,工作量也是非常的大。國家扶貧和發展文件指標體系中的許多指標和統計項目非常專業,在實踐中很難確定貧困。在調查中發現,許多基礎工作使得基層扶貧干部感到非常費力。
三、以濟寧市準確扶貧為例來提出有關精準扶貧的措施
加強福利制度建設:
伴隨著農村城鎮化進程的逐漸加快,人口老齡化和家庭小型化的現象十分突出,社會福利服務嚴重短缺與快速增長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們的需求越來越嚴重,在社會福利方面,國家關注的相對較少,所占比例相對較小。但現有的社會福利機構有著數量非常少的現象。所以,我國現有社會福利機構稀缺,結構布局非常不合理,社會福利項目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當前社會的基準水平。在養老金方面,按照民政部門的抽樣調查數據,超過11%的老年人需要進入老年福利機構。據測算,約有1700萬老年人想進入養老機構,而各類福利機構僅為老年人提供121.9萬張床位,60歲以上每1000人提供7.1張床位,占老年人的比例的0.9%,與當前世界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相比,這樣的差距還是十分巨大的。當前,我國現有福利機構的床位數量大約能夠滿足7%的老年人的整體需求。伴隨著中國老齡化進程的逐步加快,老年人數量正在以飛快的速度增加,但是福利機構提供的床位數量增長是非常少的,這就是兩者的區別。尤其是近年來,雖然我國的社區福利服務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社區基礎設施不完善,不僅床位少,而且基本上沒有空調,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需要。
四、結語
由上可得,精準扶貧是當前農村工作的非常關注的點,貧困人口的發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村的發展。新的階段,要達到我國現代化的目標,一定要采取非常有效地辦法,解決定向扶貧經濟管理中的困難,通過精準扶貧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