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莉
摘要: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了社會主義新時代,面臨著新問題和新矛盾。隨著經濟增速逐年放緩,市場空間日趨飽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要實現有質量的增長,惟有著力提升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方可提高經營、管理效率,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本文將探討如何增強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并討論評價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方法。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方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8-0124-01
據統計,1984年全國企業總數為43.72萬家,2018年全國企業總數超過2855萬戶(加上個體工商戶、三資企業等其它市場主體,則國內市場主體數量已超過一億)。而國內GDP增速,則由1984年的15.2%降為2018年的6.6%。目前,企業的平均壽命已經下降到2.5年,“創業致貧”、“經理猝死”已經不再是新聞。從宏觀上來看,我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要實現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不能繼續簡單地追求經濟增速,而要著力增強企業自身的造血機能,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與適應能力,并努力優化企業內部結構,實現增長動能轉換。
一、企業內部控制
1936年美國會計師協會首次提出“內部控制”一詞,經過將近一個世紀的發展,發達國家企業已經普遍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內部控制,是企業為了保護自身資產資產的安全與完整,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確保法律、法規及企業戰略經營方針的貫徹執行,避免及降低企業運營中各種不確定性風險,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效率,由企業全部人員(包括企業股東、經理層以及企業每一名基層員工)制定、實施的一系統控制方法、措施與程序。
二、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措施
(一)優化企業治理結構
如果企業管理仍然停留在一把手(或老板)獨自決策的層次上,或者說,停留在人治的層次上,那么,內部控制便會流于空談。內部控制必須全員參與,同時又必須落實經營權與所有權相分離的原則,真正杜絕“領導一言堂”管理方式。為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企業應根據內部章程,完善股權結構(引入多元化成分),同時建立合理的內部治理結構,形成科學有效的職責分工和制衡機制。
(二)引入ERP系統
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企業內部各個環節、各個部門必須及時溝通、交流、傳遞信息,而不能搞“信息孤島”,更不能互相進行信息封鎖。目前,國外企業已經普遍應用ERP管理系統,該系統可以高度集成企業各類信息,在企業中形成以計算機為核心的閉環管理系統,使企業的人力資源、財務資源、物資資源與企業的生產、經營、銷售全面結合并加以全程控制,實時反饋信息且進行靈活調整,根據企業產品銷售的實際情況確定生產,根據企業的生產情況確定企業原材料采購,從而節約大量成本。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
實施企業內部控制,關鍵在于信息的交流與溝通。企業應主動搭建內部控制平臺,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內部控制信息的共享,增加內部控制信息的透明度,真正做到企業全員參與內部控制,不給內部控制留死角;同時,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為企業內部控制智能化創造條件,各種管理軟件的應用將有效降低控制活動中的人為失誤比例,有利于控制主體提高對企業風險和問題的識別能力,企業內部控制效果也大幅度提升,進而提高企業內部控制成效。
三、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方法
(一)全面評價法
有管理專家指出:評價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必須全面評估各個要素,包括企業的核心指標,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包括企業戰略、企業內部組織架構、權力結構,企業內部各環節、各崗位的責任、權力、利益分配、企業的人力資源及人力資源管理方式,等等)、風險評估(包括企業的關聯交易、內部控制缺陷、風險預警、壞賬準備等)、控制活動(企業的控制方法、控制手段、執行效率等)、信息溝通(企業的內部信息系統、企業的信息化程度、客戶投訴、員工訴求渠道等)、監督(包括內部審計效率、績效考核等)。根據以上指標,設計出完整的評價框架,然后綜合考慮客觀性、可比性、及時性、反饋價值,對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打分。通過總評分,可以直觀地了解、評估企業內控水平。全面評價法有利于反映企業內控設計上存在的缺陷與失誤,評價質量相對客觀,可以保證投資方獲取自己所急需的評價信息。
這一評價方法需要認真考慮評價指標,不同企業的規模、效率、實際經營情況、實際所處的市場環境各有不同,因此不能搞“標準化”模式,而必須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對評價指標進行差異性選取,這樣才能提高評價的科學性。此外,這一評價方法應當與臨時報告制度相結合,方便投資方及時了解企業面臨的各種變化中的風險。
(二)業績評價法
內部控制以企業的戰略目標為中心,并根據該目標對企業實行全過程全方位控制。實施企業戰略目標,需要把該目標層層分解、細化,具體落實到每一個部門的每一項業務上。因此,可以采用業績評價法來評價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該方法先根據企業的總體業務,確定企業業務控制的整體目標,再將之進行細化、分解成各個部門各項業務的具體控制小目標;從而形成完整的目標體系,再以此為依據逐月、逐季度、逐年考核各部門的業績。這樣可以讓每個部門都感受到自己在推進企業戰略發展上的責任與作用,從而提振起各部門的積極性,提高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三)風險評價法
風險評價法則是逆向思維的產物。該方法認為評估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必須考慮到最壞的情況;該方法設想企業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再以這些風險為指標,考核企業內部控制能否應對這些風險。這一方法可以倒逼企業不斷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不斷提高應戰風險的能力。
四、結語
市場經濟通過激烈的競爭實現優勝劣汰。企業若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長期發展,惟有狠抓內部控制,努力成為具有高度競爭力的強者,并主動培育敢于冒險、精細管理的企業文化。而積極應用各種科學的評價方法評估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則可推動企業不斷增加自身實力,幫助企業更好地適應日趨復雜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