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
摘要:政府會計制度在2019年1月1日已經正式實施,政府會計制度取代了學校、醫院、行政事業單位等分行業的會計,統一了公共部門會計標準、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科目及財務報表。公立醫院作為政府會計主體,需要在政府會計標準體系、核算口徑下開展會計核算,本文通過對比政府會計制度與醫院會計制度的不同點探討新政府會計制度對公立醫院成本核算、預算管理的影響。
關鍵詞:政府會計制度;醫院會計制度;醫院成本核算;預算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5-0174-02
政府會計制度的特點是“雙體系”、“雙等式”、“雙基礎”、“雙功能”、“雙報告”,分離了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政府會計制度采用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兩套會計系統。財務會計以權責發生制作為會計基礎,核算形成財務報告;預算會計核算采用收付實現制作為會計基礎,核算后形成決算報告;兩個核算體系既相對獨立、又相互銜接,財務報表與決算報表可以通過編制“預算結余與凈資產變動差異調節表”并在附注中披露,反映本年盈余數與預算結余數之間的差異,揭示了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兩者內在的聯系;徹底打破了一直以來醫院會計實行的單一核算體系操作,即只按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費用五個要素進行核算,末形成單獨的預算執行情況報告,預算信息是附于同一會計報表主體中,弱化了預算管理。新的政府會計制度在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提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及預算管理水平、全面實施績效管理、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具有重要的政策支撐作用,在我國政府會計發展進程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一、政府會計制度與醫院會計制度的比較
1.相同點
醫院會計制度與政府會計制度的財務會計要素相同,均為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五個要素。醫院會計采用權責發生制,涉及財政資金的會計處理采用收付實現制。而政府會計則實行“雙基礎”,即財務會計采用權責發生制,預算會計采用收付實現制。
2.異同點
(1)設置會計科目差異。政府會計科目資產類新增“公共基礎設施”、“政府儲備物資”、“文物文化資產”、等資產科目;增設“研發支出”科目,負債類取消“應交稅費”,增設“應交增值稅”和“其他應交稅費”科目,取消“應繳款項”,增設“應繳財政款”和“應付政府補貼款”,更詳細地反映應繳款項的對象;增設“預計負債”、“受托代理負債”等科目反映單位所承擔的現時義務;“應付股利”、“應付利息”會計科目對籌資成本進行核算。取消了“待沖基金”科目,新增的“權益法調整”科目核算權益法下的長期投資的賬面余額及投資收益。取消“事業基金”科目,變更為“累計盈余”科目直觀反映單位結余。
(2)會計核算模式的不同。政府會計制度對沒有納入財政預算的資金業務采用財務會計核算,對納入財政預算的資金業務采用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核算的平行記賬方法。醫院會計對所有經濟業務采用財務會計核算,在核算財政資金時采用雙分錄用以區別資金來源的不同。政府會計通過財務會計核算形成財務報告,通過預算會計核算形成決算報告,兩種報告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系。醫院會計的預算報表依附于財務會計報表主體中,未形成單獨的預算報告。
(3)固定資產折舊計提時點不同。醫院會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時點與企業完全一致,即當月增加固定資產當月不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繼續記提;政府會計中折舊處理是當月增加固定資產當月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提,即計提折舊的時間段提前了一個月,更具時效性。
二、政府會計制度對醫院成本核算的影響
醫院會計制度對財政資金、科研項目資金購買固定資產、藥品及醫用物資的業務采用雙分錄核算,創造性地提出了“待沖基金”會計科目,具體做法是醫院以財政資金、科研資金購買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科研物資形成支出時,借記相關資產科目,貸記“待沖基金”,需要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攤銷無形資產和物資領用時,不記入醫療業務成本、管理費用等科目,而是沖銷“待沖基金”,取得資產的資金來源一般有自籌和財政資金,為區別資金來源,通過“待沖基金”科目來記錄對財政資金形成的資產取得和消耗的全過程。但“虛提”折舊的做法沒有充分發揮折舊會計信息在單位內部成本費用的管理作用。用財政補助購建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用于醫療服務活動所創造的收入全部計入醫療收入,而在計提折舊時僅將非財政資金購置資產轉入醫療服務的價值損耗,財政資金形成資產損耗不計入當期醫療業務成本;對于領用金額較大的以科研資金購人的醫用物資時,對醫院的成本核算影響會更大,導致醫院成本核算不準確,降低了醫療業務成本,虛增醫院經營結余,不利于醫院成本管控,難以準確的對醫院經營績效作出正確評價,直接影響醫院領導經營決策和監管部門對醫院績效的考評。隨著國家醫改和醫療保險費用支付方式變革,醫院的生存和發展愈發艱難,必須由以往的外延粗放式管理轉向內涵精細化成本核算來加強醫院成本控制,在堅持公益性的前提下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公立醫院只有通過精細化成本核算,精確的計算出醫院的醫療服務成本才能為財政補償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政府會計制度取消了醫院會計制度中“虛提”折舊、攤銷的而不確認成本費用做法,取消“待沖基金”科目,所有資產必須按實計提折舊和攤銷,將資產折舊、攤銷按使用對象計入當期成本費用,醫院取得財政資金雖然是無償的,但從全成本核算的角度分析,資金的使用都是有代價的,任何資金使用都是成本消耗。只有嚴格的劃分成本核算范圍的界限才能真實、準確的反映醫院成本的全貌。
三、政府會計制度對醫院預算管理的影響
公立醫院是政府或其代理機構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非營利性醫院,主要功能是保障公民的健康,使廣大群眾享受良好的醫療服務。公立醫院追求的首先是社會效益,在保障社會效益的前提下收取一定的費用以補償醫療資源的消耗,維持醫院的正常運轉。公立醫院作為典型的事業單位在政府和企業之間起到拾遺補缺的作用,大部分的職能是政府職能的延伸,公立醫院理所應當成為政府會計主體。公立醫院兼具公益性與經營性雙重屬性。公立醫院以政府指導價格提供醫療服務,資金不足部分由政府提供財政補貼,彌補公立醫院用于基礎建設,提高醫療技術、改進服務水平、并堅持公益性的物質基礎。公立醫院作為政府會計主體,需要在政府會計標準體系、核算口徑下開展會計核算,政府會計采用了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雙系統核算模式,以反映會計主體的預算執行和財務經營成果。預算會計具有“預算”和“會計”的雙重功能,預算具有前瞻性和引領性,要落實預算公開的問題,會計是必備的手段和核心,能起到會計控制的作用。預算會計是控制預算執行過程、實現政府預算管理的技術手段,它反應和監督的核心內容是預算收支及其結余情況,為單位管理者提供經營決策、編制預算以及評價考核工作業績提供重要依據,以此反映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是政府預算管理和改革的需要。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促使醫院做實預算會計、加強預算管理和提高績效。近年來由于就醫困難問題凸顯,公立醫院受社會關注度高,受政府部門、捐贈人和社會公眾監督,必須全面如實反映醫院的預算執行情況,規范經營行為,提高醫院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四、結語
政府會計制度創新地采用了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雙系統核算模式,預算會計反映預算收支執行情況,財務會計可以準確的反映政府的家底以及運營成本,兩者互為補充。預算會計控制醫院預算執行過程、實現政府預算管理。財務會計精細化醫院的成本核算管理,從制度上確保成本核算的科學性和準確性,能夠更加全面地反映出醫院的運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