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軒

【摘要】黨的十九大強調在新時代要以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為重點來促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從理論邏輯上看,遵循了馬克思主義矛盾觀,找到了新時代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主要矛盾,即組織力;從實踐邏輯來看,只有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才能更好解決基層黨組織存在的問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新時代的發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新時代;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理論邏輯;實踐邏輯
黨的十九大對黨的基層組織做出了新的部署,這一部署既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基層黨建思想的要義,又回應了基層黨建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對隱藏在這兩方面內容中的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進行梳理和研究,將更有助于我們準確把握和貫徹落實這一部署。
一、科學內涵
綜觀黨的十九大報告,并沒有對“新時代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概念給予明確定義,所以探究其科學內涵就成為研究的邏輯起點。
(一)組織
想要探究組織力的概念,首先要明白何為“組織”。“組織”實際上是一個生物學概念,指“多細胞生物通過分化產生的細胞群,這樣的細胞群稱作組織”。
(二)政黨組織和組織力
當我們將這一概念嫁接到政治學理論中時,“組織”就變成了“政黨”。馬克思主義認為政黨是代表一定階級、階層利益和意志的政治組織。而政黨的組織力則通常被定義為:體現政黨活力的一種重要形式,具體表現為一種綜合能力。
(三)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組織力
1.中國共產黨“黨的組織力”概念的首次提出。據筆者考證,中國共產黨“黨的組織力”概念是在1929年2月7日黨中央委托周恩來給紅四軍前委寫的一封信中(即《二月來信》)首次提出的,信中提到:“黨的戰斗力組織力雖經六次大會正確路線的指導終還未健全起來。”而并非李小新在《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一文中所提到的在1929年4月由毛澤東提出的。關于這個問題,筆者愿意進一步同李老師商榷。周恩來在《二月來信》中提到的“組織力”,主要指我們黨在“四一二政變”之后,對于黨員和群眾的領導、管理、宣傳、組織等能力的下降,這同我們現在所提出的“組織力”,從概念指代來講是較為相近的。
2.新時代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筆者將新時代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定義為:基層黨組織在新時代突出政治功能,充分發揮服務功能、管理功能和凝聚功能,做好黨員和群眾相關工作,提升黨建質量,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的能力。
我們在此所討論的“組織力”概念同一般政黨的組織力概念相比,具有三方面特殊性:首先,我們討論的政黨是中國共產黨,而不是其他什么黨;其次,我們討論的對象是黨的基層組織,而并非從執政黨宏觀黨建的角度出發;再次,我們討論的時代是新時代,是指以黨的十八大為歷史起點,以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為主要標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歷史方位。所以,結合上文中對一般政黨組織力的界定以及習近平新時代基層黨建思想,給予以上概念界定。
二、理論邏輯
黨的十九大對黨的基層組織的新要求,具有其特定的理論邏輯。這一邏輯是:按照馬克思主義矛盾觀,首先找到新時代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主要矛盾,即組織力;進而尋找到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即基層黨組織的功能發揮;最后通過解決主要方面的主要問題,即做好黨員和群眾的各項工作,將提升組織力具象為切實可行的工作。這樣通過解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主要問題,實現了“由事到人,再由人到事”的邏輯轉化,最終完成解決主要矛盾的任務。
(一)新時代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運行框架
上述理論邏輯是通過兩個運行框架來實現的,即新時代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運行框架和新時代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提升運行框架。從這兩個框架圖中我們能夠看出,組織力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策略,而不是主要內容;此外,組織力提升的過程是:通過做好黨員和群眾工作來充分體現其政治、服務、管理和凝聚功能,進而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
之所以說“組織力”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最重要策略,原因在于:第一,從黨的十九大報告的文字表述來看,組織力是需要“提升”的一項能力,而不是需要“建設”的內容;第二,如果我們將“組織力”作為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主要內容,那么“以組織力提升為重點”的表述將與“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相沖突;第三,既然“組織力”不是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主要內容,那么主要內容依然是黨的六大建設和一大斗爭。而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也就意味著在加強六大建設和一大斗爭的各種策略中,提升組織力是重中之重,是最重要的方法策略。
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提升的運行框架,則充分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基層黨建思想的三大特征。
(二)習近平新時代基層黨建思想
上文提到的習近平新時代基層黨建思想是指:以習近平為領導核心的黨中央對新時代建設什么樣的基層黨組織、怎樣建設基層黨組織的根本問題的系統回答。這一思想是習近平黨建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呈現以下三大特征。
1.堅持“以人為中心”。在習近平基層黨建思想中,無處不體現著“以人為中心”的觀點。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強調了我們黨在實現所承擔的偉大使命的過程中“人”的極端重要性。總書記將其稱為“百年大計”。這一重要講話為基層黨組織在新時代貫徹落實黨管干部、黨管人才,提升自身組織力提出了總要求。
在具體工作中,總書記認為“要把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到每個支部、每名黨員……真正使黨的組織生活、黨員教育管理嚴起來、實起來”。他要求基層黨組織要進一步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教育和管理,使黨員干部做到“四個合格”,才能提升黨組織對黨員的組織力,真正做到令行禁止、調度有力。從這些具體要求中我們能夠看出總書記對基層黨建工作中“人”的重視,而且這種重視是一貫持續的。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等重要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參與了很多關于黨員教育和黨員管理的重要文件的審議。
而對于群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群眾利益無小事”。他要求基層黨組織要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黨員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工作中,“黨員干部要做群眾的貼心人”。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這不僅是對十八大以來五年群眾工作的總結,而且是對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工作標準的再詮釋。基層黨組織只有真正做出成績,讓老百姓體會到獲得感,才能不斷提升黨組織對群眾的組織力,使群眾凝聚在黨的周圍,自覺自愿聽黨話,跟黨走,應該說這也是習近平新時代基層黨建思想中“以人為中心”的最好闡釋。
2.注重基層黨組織功能發揮。
(1)突出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總書記早在2014年政治局審議《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時就已經提出了黨的基層組織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政治功能的要求。這一要求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被再次強調。在2018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進一步指出:“基層黨組織要在貫徹落實中發揮領導作用,強化政治引領……確保基層治理正確方向。”應該說總書記反復強調和明確的處于核心地位的政治功能并不是一句口號,它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要想提升其自身組織力,要考慮的問題,首先是要突出政治屬性,政治屬性是基層黨組織的第一屬性,政治功能是排在第一位的功能。
(2)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管理功能。黨員是“黨的肌體的細胞”,能否把黨員管好,“直接關系黨的肌體是否健康和執政基礎是否穩固”。所以在基層黨組織具備的各項功能中,充分發揮對黨員的管理功能,也是“以人為中心”理念的具體體現。當然,這里所說的“管理功能”不僅僅指的是狹義的管理,還包括對黨員的監督。總書記要求對黨的干部要建立勤考核、分類考、近距離考的工作體系,在管理模式上“要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風、管紀律的從嚴管理體系……管好關鍵人、管到關鍵處、管住關鍵事、管在關鍵時”。這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確了對黨員干部要建立全方位、無死角的管理監督體系,通過嚴管、全管來逐步提升對黨員的組織力,培養選拔忠誠、干凈、有擔當的高素質干部人才。
(3)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在2013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總書記強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以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來指導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緊接著在2014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對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重要意義、總體要求、主要任務、方法措施等方面做了詳細規定。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的發揮,不僅是面對黨員,而且是面對群眾。誠然,服務對象的不同決定了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的不同,但就功能來講,基層黨組織提升組織力在突出政治功能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其在具體工作中對黨員和群眾的服務功能發揮。
(4)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功能。2014年,總書記在給興平鄉達西村黨支部書記和村民的信中提出了黨支部的“吸鐵石”效應,要“像吸鐵石一樣把鄉親們緊緊凝聚在一起”。建設像“吸鐵石”一樣的黨組織,就是要求基層黨組織要發揮對人民群眾的凝聚功能。而這種吸引力并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過去有吸引力不等于現在有吸引力,現在有吸引力不等于永遠有吸引力,需要每一位黨員不斷努力做到總書記在《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一文中提到的“深入基層不放松,立根原在群眾中”。作為直接和群眾打交道的基層黨組織,能始終扎根群眾,與群眾打成一片,充分發揮凝聚功能,是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關鍵一環。
3.堅持從嚴部署,狠抓落實。在注重工作對象和黨組織功能發揮的同時,“從嚴抓好落實”也是習近平新時代基層黨建思想的重要特征。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非常注重各項工作部署的落實情況,中央召開全國組織工作會議、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總書記均親自出席并作重要講話,持續推進管黨治黨從“寬松軟”走向“嚴緊硬”。為了進一步加強對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的教育、管理和監督,自十八大以來,中央先后頒布了《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關于加強新形勢下黨的督促檢查工作的意見》《中國共產黨黨務公開條例(試行)》等重要文件,特別是針對基層黨建頒布了《關于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關于在第二批黨的群眾教育實踐活動中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強中小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關于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若干意見》《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等文件。為了使從嚴治黨、從嚴治吏越來越有規可循、有據可依,2012年以來中央共出臺或修訂近80部黨內法規,超過現有黨內法規的40%。
此外,為了督促各地貫徹落實好中央的部署,確保政策能夠落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共開展了12輪巡視,巡視覆蓋270多個單位黨組織,對16個省區市的黨組織開展“回頭看”,對4個中央單位黨組織進行“機動式”巡視。2018年7月,十九屆中央已經完成對14個省區的第一輪巡視,并公布了巡視結果,對各地各級基層黨組織進一步解決問題、制訂整改措施、加強作用發揮起到了督促作用。
三、實踐邏輯
以黨的十八大為標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黨中央對基層黨組織的功能發揮和建設質量愈加關注。黨的十八大報告所指出的“四大考驗”“四大危險”雖然在全面從嚴治黨大背景下有所改善,但依然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黨面臨的各種環境是復雜的,影響因素是多元的,問題并沒有得到完全解決。所以,新時代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實踐邏輯是:根據新時代國家發展目標和黨中央治國理的政實踐需要,從基礎保障、貫徹落實、自身建設的不同維度,解決存在問題,加強黨的領導,推動國家發展。
(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基礎保障
新時代的“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新的發展指向,二是新的精神氣質。新的發展指向主要是指物質層面,即我們要完成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轉變。黨的十九大報告為我們進入新時代后的發展劃定了三個關鍵時間節點,即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50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的精神氣質主要是指我們要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要想實現新時代的偉大夢想,就要堅持黨的領導,而堅持黨的領導,就必須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就要不斷提升組織力:正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作為基礎保障的基層黨組織,其所承擔的任務和發揮的作用也在適時地發生著變化,從十八大報告中“團結帶領群眾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到十九大報告中“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在概念表述上,從全部由“基層黨組織”指代到首次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明確界定黨支部的職責任務,都體現出了這種變化。而提升組織力是新時代基層黨組織適應新變化、完成黨中央部署的重要策略。
(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要確保堅決貫徹落實
縱觀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為了使黨的政策方針能夠落實到位,在中國共產黨的功能實現路徑上形成了一套具有完整網絡的基層組織體系。這一體系在制度上架設起中央部署貫徹到基層、滲透到群眾中間的渠道,確保了中央頂層設計的落實到位。這一體系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體現得也是非常明確的,不論是在“社會主要矛盾”的表述中越來越突出的“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還是“基層黨組織要領導基層治理”的要求,都可以看出黨在工作重心不斷下移過程中所作出的政策部署。從另一個側面來說,基層黨組織也必須要堅決貫徹落實這些政策部署,不僅要在態度上堅決,而且要在措施方法上做到有效管用。正所謂“上邊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工作通常都是煩瑣和細小的,要做好基層工作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這就需要以黨組織組織力的提升為抓手,對人民不斷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出扎扎實實的回應,通過大量細致入微的工作,不斷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服務功能、管理功能和凝聚功能,使黨在基層的“神經末梢”成為群眾心中的“神經中樞”。正像周恩來在1943年4月作的《怎樣做一個好的領導者》的報告提綱中指出的那樣:“領導黨的方式和領導群眾的方式是不同的……領導者自己要起模范作用。”我們只有通過與群眾交朋友,講實理兒,把中央政策同百姓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夠不斷增強黨組織的組織力,加強對基層的政治領導,更加有效地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讓政策落地,措施管用。
(三)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亟須解決
十九大報告對基層黨組織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做了總結歸納,概括起來就是“一些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的問題”,應該說這是基層黨組織存在問題的總括。在2018年7月公布的《十九屆中央第一輪巡視已公布14個省區巡視反饋情況》中,有12個省基層黨組織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那么到底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弱化”問題主要表現在,一些基層黨組織重業務輕黨建,重經濟發展輕意識形態工作,有的領導班子不團結,組織軟弱渙散,與群眾有距離,缺乏服務意識等;“虛化”問題主要表現在,一些基層黨組織工作脫離實際,形式化嚴重,有的黨組織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三會一課”等黨的好傳統走了樣,甚至被拋到一邊;“邊緣化”問題主要表現在,一些黨組織在本單位缺席缺位,存在工作無法開展、人員無法保障、經費無法落實等現象。
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著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的發揮。面對這些問題,黨的十九大都一一提出了要求,應該說這些要求具有深刻的內涵,但并不能“包治百病”,而是我們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解決“三化”問題的總體思路。而貫穿這一總體思路的一個要點就是“組織力”。首先,這幾項工作的對象都指向了黨員,凸顯出了提升組織力要緊緊抓住“人”的原則;其次,告訴我們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解決“三化”問題的主要落腳點,即黨組織規范化建設、黨建創新、干部隊伍建設和擴大基層黨組織覆蓋面;再次,這一總要求也體現出了提升組織力所要發揮的四大功能,即政治功能、服務功能、管理功能和凝聚功能。所以,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也是解決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的實踐需求。而一旦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弱化,則現存問題無法得到解決,進而黨組織在黨員和群眾心目中失去了凝聚力和威信,導致黨的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進程也將受阻。由此可見,提升組織力在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過程中的重要地位。
黨的十九大所提出的“偉大夢想”“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的實現,必須依托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因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大的優勢。黨的基層組織則是保證黨的領導能夠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基礎。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而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點在于組織力的提升。只有不斷突出政治功能,發揮好服務功能、管理功能和凝聚功能,使每一個基層黨組織都能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才能確保我們的黨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戰斗力!
【參考文獻】
[1]孫波.自組織管理:實現組織一體化的新方式[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5(08):12-14.
[2]王同昌.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著力點[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8(01):18-23.
[3]周恩來.中央給潤之、玉階兩同志并轉湘贛邊特委信——關于目前國際國內形勢和黨的軍事策略[A].本書編寫組.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五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33.
[4]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0.
[5]習近平.我是黃土地的兒子[J].當代陜西,2015(03).
[6]郭英,呂永紅.新時代巡視制度在監察體制中的地位和作用[J].新疆社科論壇,2018(01):19-22,38.
[7]劉同舫.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背后的必然邏輯[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6):47-52.
[8]郝宇青.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政治邏輯[J].行政論壇,2018(01):16-22.
[9]周恩來.周恩來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