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安南

摘要:在當前社會老齡化日益加重的背景下,如何滿足不同類老年人群的養老需求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本文在研究個體因素、經濟狀況因素是否是老年人養老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提出老年人對當地社會養老服務的個人預期也會影響其選擇,在大連市沙河口區范圍內進行調研,結果表明了老年人年齡、經濟狀況對其養老方式選擇影響顯著,同時也發現:個人對當地社會養老服務預期較高的老年人更偏好選擇社區養老。
關鍵詞:養老方式;影響因素;養老服務
中圖分類號:C913.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8-0489-02
一、研究背景
養老這種現象古已有之。在社會逐步發展,經濟習益繁榮,文化日漸多元等多方面變化的背景下,養老問題也逐漸步人人們的視野。如何讓不同的老年人群體享受到更適合他們的服務,將被社會各界持續關注。
據2017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已突破1.5億人,且老齡化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而遼寧省人口統計表明,截至2017年末,65周歲老年人占到總人口的14.37%。這意味著與去年相比,遼寧省老年人口高出全國5.35個百分點。而就大連市而言,人口老齡化程度更是超過國家老年人口的占比,達到24.99%之高。由此可見,社會“未富先老”現象已經普遍存在,養老問題亟待解決。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提到,我國要建立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而本文旨在通過研究,了解老年人的養老意愿,幫助政策針對性的改善各種養老方式,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二、文獻綜述
在開展對老年人養老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研究之前,首先要準確劃分老年人養老方式。目前,學術界對各種老年人養老方式解釋眾說紛紜。本文在借鑒參考文獻的基礎上,將我國老年人目前采用的養老方式界定為以下三種:家庭養老,老年人與家庭成員一同居住在家中,仰賴家庭成員照料的傳統養老方式;機構養老,老年人通過定期繳納一定的費用,居住在敬老院、護理院等機構里,并獲得專業人員的生活照料、身體護理和精神安撫等全方位服務的養老方式;社區養老,匯合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兩種養老方式,滿足老年人住在家里,得到家人關照的需求的同時由社區養老機構和人士提供上門服務的一種養老方式。
在當前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大環境下,不管是政府還是社會或者是家庭都認識到傳統的家庭養老已經獨木難支。雖然家庭養老在現階段依然是最主要的養老方式,但以“兩融和、一智慧”為特征的新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正受到從政府到民眾的極大關注。通過文獻的閱讀發現,在影響養老方式選擇一眾因素中,現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類因素:(1)個體因素方面,驗證了年齡、養老觀念等對于養老方式的選擇有著顯著作用。有學者發現,老年人選擇家庭養老的可能性與年齡程正相關,而觀念則從多角度影響老年人選擇。(2)經濟因素方面,收入來源和經濟狀況是影響其養老意愿的主要原因,很多學者得出經濟收入越高的老年人選擇機構養老的可能性越大。(3)社會因素方面,政府提供的養老資源越多,則人們對政府支持下的社區養老模式會更有信心。即政府在社會養老服務方面的高投入,會換來老年人對社會化的社區養老模式的選擇。
綜上文獻梳理可以看出,許多學者在養老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方面基本取得了共識,但是由于調查對象、調查地點等數據來源的不同具體結論上也存在著些許差異。在此基礎上,本文力圖構建一個包括以年齡為代表的個體因素、個人經濟狀況為代表的經濟因素以及老年人個人對社會服務的預期為代表的社會因素在內的研究模型,以所在的大連市沙河口區為所在地,以期為老年人養老方式選擇影響因素、養老方式改革和社會養老服務發展提供更多的基礎數據和討論,為今后制定和完善養老服務系統相關政策提供經驗及建議。
三、研究方法
首先隨機抽取大連市沙河口區內十個社區,對208名年齡在六十歲以上且具有一定溝通及理解能力的老人進行調查。調查問卷著重針對老年人養老方式選擇情況、對自身經濟狀況描述及對大連市社會服務的個人預期展開。調查采取現場發放問卷現場收回方式,同時對于不合格的問卷進行篩選。本次總計發放問卷208份,回收使用193份。之后采用Stata等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e逐步回歸,構建無序Logit模型,研究各類因素對老年人養老方式選擇的影響程度大小和顯著性強弱。
本文的因變量設定為老年人的養老方式選擇。因變量賦值:1=家庭養老,2=機構養老,3=社區養老。自變量選取個人因素中的年齡,經濟因素中的經濟狀況,社會因素中的個人對社會服務預期,賦值:1=≤500元,2=>500-<1000元,3=1000-<2000元,4=≥2000元;1=預期不滿意,O=預期滿意。
四、回歸結果
根據數據分析,老年人年齡與其養老方式選擇的相關系數較高,說明在個體因素方面,老年人年齡對其養老方式選擇影響明顯。且根據年齡分組分析其與養老方式選擇的聯系,發現年齡越大的老年人選擇家庭養老的概率越大。可能原因是,老人年齡越大,其受傳統觀念影響可能會越深,心理上可能會更加依賴自己的子女或者伴侶,從而越傾向于選擇家庭養老。這一發現也呼應了以往的研究結果。
在經濟狀況方面,研究同樣發現,經濟狀況越好的老人選擇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的可能性會越高。這可以歸結于老年人一旦認為這些錢完全可以用來購買更專業、更優質的服務,其愿意嘗試購買的可能性也較大。
而對社會服務的個人預期雖跟研究的其他因素相比與老年人養老方式選擇的相關性稍差,但對社會服務預期較高的老人大部分都會選擇社區養老。但調研發現,社區養老服務宣傳力度對于有些老人而言并未產生十分有效的影響。這也側面表明了社區的養老設備建設尚不完善,政策推行力度還不夠大,老年人對這些服務的了解程度也較低。
五、結論及討論
本文通過分析得出結論:本文考慮到的因素中,以老年人年齡為代表的個體因素及個人經濟狀況為代表的經濟因素對其養老選擇的影響十分明顯,以老年人個人對社會服務的預期為代表的社會因素則有著較為顯著的影響。
而同時在調查中發現,大連市沙河口區半數多的老年人仍選擇家庭養老,但同時老年人經濟狀況的改善和對社會養老服務政策的了解使得其對于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的信心有所增加,表現為有更多的老年人表示愿意甚至已經選擇了除家庭養老外的兩種養老方式。這種情況的出現為減輕傳統養老模式的負擔提供了新的可能。政府可以在繼續改善社區養老服務環境的同時,對生活照料、老年護理、文化娛樂、家政服務等養老服務功能也加以完善。在當前政策支持下,盡快解決社區養老設施支撐乏力,宣傳力度不夠,覆蓋面較窄,缺乏專業化管理等問題。
大連市在人口外流的情況下,人口老齡化問題也日漸明顯,而這就意味著下一代必然會面對巨大壓力。以沙河口區為例的調查數據明確表示,老年服務的需求正在飛速上漲,準確掌握不同老年人群的養老需求,更有針對性地、更高效地在此基礎上制定政策,并且提供給盡可能多的老年人盡可能適合的養老服務,必然是一個長期且艱巨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