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佳麗
摘 要:目前在中職與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出現課程體系重復現象,難以更好的進行教育銜接,導致出現浪費教學時間與資源的問題,無法更好的為社會培養英語專業的綜合人才。下文分析了中職與高職英語專業課程體系之間的關系,提出幾點針對性的課程體系銜接建設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職英語;高職英語;課程體系銜接
一、中職與高職英語課程體系之間的關系分析
對于中職院校而言,主要教學目標就是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需要的專業人才,促使學生德智體美綜合素養的全方位發展,使其掌握綜合的職業能力,并根據生產需求、服務需求、技術需求與管理需求等,培養出高素質的勞動者以及中初級專業工作人才、技術人才、管理人才等等,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與就業競爭力;對于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而言,需要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培養出職業理想、道德素養、紀律感較高的優秀人才,使其掌握職業操作技能,更快的適應到生產建設、管理中并成為高級技能型以及應用型的人才。可見中高職教育目標存在差異,這也導致中職以及高職的英語專業課程設計存在不同之處,難以更好的進行銜接。
對于中職與高職的英語課程體系銜接而言,主要是中職院校與高職院校為了實現自身的人才培養目標,在英語課程設計的過程中不會出現相互重復的現象,并且互相之間可以呈現出有機銜接的狀態,有助于降低教學資源的消耗量,并促使中職與高職院校英語課程體系之間的融通發展。在西方發達國家中已經開始采用課程體系的銜接方式針對職業教育進行有效銜接,但是各個國家的銜接方式有所不同,例如德國在針對職業教育進行銜接的過程中,主要采用雙元類型的課程模式,全面凸顯了職業性方案的模塊化優勢,將所有的課程都劃分成為基礎類型、專業類型與專長類型的培訓層次,呈現出階梯性的上升態勢。美國在職業教育課程銜接的過程中,采用綜合課程的方式進行處理,將課程結構劃分成為基礎類型的課程群,開展技術準備方面的教育工作,使得高中以及之后的職業教育能夠有機銜接,在高中階段采用職業基礎教育形式,后期進行崗位實用技術的培訓。
二、中職與高職英語課程體系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在高職以及中職英語課程體系設計的過程中,始終堅持著實用性的原則,多數學校為了促使中高職英語教育工作的合理實施,創建了“3+2”的相關教育模式,前三年學習高中英語教材內容,后兩年學習大學教材內容,有機整合了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知識,為培養學生的英語專業能力夯實了基礎[2]。但是,目前在中高職英語課程體系建設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表現在:第一,未能制定較為完善的教學計劃方案。通常情況下,學生在中高職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學習時間一共為五年,但是受到教學計劃臨時改變的影響,很容易出現學習方面的問題,難以更好的促進各方面英語知識與學習內容的相互銜接。此類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就是未能制定完善的教學計劃方案,沒有通過合理的計劃方式引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且中高職的課程體系銜接計劃不明確,難以滿足當前的教育發展需求。第二,教材的選擇存在不合理的現象,中職院校選擇使用高中的教材,難度稍高,很多學生的學習節奏較慢,難以跟隨教師的教學節奏,倘若放慢教學節奏,會對教育進度造成影響,難以更好的與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相互銜接。第三,學生的基礎專業知識與素養較差,主要因為職業院校的生源綜合素養普遍偏低,很多學生的學習能力都較低,如若不能正確的進行教學指導,將會導致中高職院校的英語課程體系銜接出現問題。第四,目前在中高職英語課程體系相互銜接的過程中,評價方式較為簡單,忽視對教學過程的合理評價與分析,難以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3]。
三、中高職英語課程體系的銜接
(一)遵循基本的銜接原則
對于中高職的英語課程而言,屬于較為重要的文化基礎科目,具有工具性與實踐性的特點,為了促進二者之間的相互銜接,應遵循中高職英語教育一體化的原則,利用層層遞進的方式培養學生英語知識學習能力與思維水平,創建現代化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歸納總結中高職的英語課程體系建設經驗,將中職教育作為基礎,將高職教育作為主導,促進中高職英語教育工作的合理落實與發展。例如:將英語證書考試作為依托,加大中高職師資隊伍之間的銜接力度,采用現代化技術的輔助教學方式,針對教學方法進行優化處理,凸顯出教學重點內容。與此同時在中高職英語課程銜接的過程中,需要明確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確保課程目標合理性,滿足不同階段的人才培養以及教育需求,例如:在英語課程教育過程中,將課程體系劃分成為基礎教育部分與應用教育部分,在中職英語課程體系設計的過程中,合理融入基礎英語教育內容,高職課程體系設計的過程中融入英語實踐操作與技能應用的相關教育內容,使得二者之間合理銜接[4]。
(二)加大中高職之間的溝通力度
中高職院校在英語課程體系設計方面,需要結合教育大綱的要求,設計符合自身發展的教學計劃,轉變各自為政的觀念意識,加大相互之間的溝通力度,例如:在中高職的英語教學研究室中選取代表教師組建成為中高職的英語課程體系設計小組,將人才培養作為小組工作目標,明確課程銜接內容與要求,達成教育發展的共識,為二者之間的英語課程體系銜接發展夯實基礎[5]。
(三)針對英語課程內容進行有機整合
中高職院校在英語課程體系銜接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需求整合英語課程內容,如若學生在畢業之后想要參加工作,學校應根據實際狀況進行專業內容的設計,創建英語活動以及英語游戲方面的實踐操作課程,培養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使其可以更好的到社會中就業。如果學生想要參加高考繼續深造,學校就要加大文化課程的教育力度,合理的制定教育方案,要求教師自主編排英語教材內容,結合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與需求,因材施教的針對課程內容進行設計,全面提升相關課程內容的設計效果以及水平,充分發揮各方面課程體系銜接方式的積極作用。高職院校教師在編寫課程內容的過程中,需要結合英語四級與六級考試的要求,引導學生學習相關專業知識。同時中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需要遵循層次性的課程體系銜接原則,重視學生英語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全面提升其職業素養,并在實踐操作方面更好的培養學生職業能力,以此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6]。
(四)針對評價體系進行改革創新
目前中高職英語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學評價體系之間缺乏銜接性,難以滿足銜接教育要求。因此,中高職院校應樹立正確觀念,遵循科學化的原則,針對評價機制進行創新改革,將崗位需求與實用性教育等作為核心創建評價體系,例如中高職英語考核評價中,有30%為學生的平時成績分數,其余為期末考試的分數,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與此同時在平時成績中除了要重視學時情況之外,還要將參賽表現情況以及學習積極性等融入其中,以此提升整體考核評價工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為中高職院校的英語課程銜接夯實基礎[7]。
(五)以學生職業能力與市場人才需求作為課程體系銜接載體
在中高職英語課程體系銜接的過程中,需要將學生職業能力培養以及市場人才需求作為銜接載體,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使其可以滿足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充分發揮中高職英語課程體系之間的銜接積極作用,滿足當前的時代發展需求[8]。
結語:
在中高職英語課程體系銜接過程中,應樹立正確觀念,重點進行教學內容的銜接,加大二者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力度,通過科學合理的銜接方式,促使中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工作的合理落實與穩定實施。
參考文獻:
[1]謝育兵.基于中高職銜接的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6,32(3):69-72.
[2]張焰.四川省中職校中高職銜接公共英語課程資源使用情況調研報告[J].教育科學論壇,2017,25(21):100-105.
[3]唐冰冰,朱良,姜聰, 等.中高職銜接基礎文化課程體系的建設研究--以畜牧獸醫專業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6):77-77.
[4]楊玥.專業英語(ESP)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研究——基于高職中外合作辦學環境下[J].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學報,2017,5(3):65-68.
[5]萬穎.中高職銜接的高職英語教學設計--以佛山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8(6):153-156.
[6]萬穎.中高職銜接框架下的項目化英語教學改革[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6,31(4):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