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燕
摘要:在生本理念的指引下,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中,不僅有利于生本理念的進一步落實,也是實現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的有效途徑,使得教學更加現代化。在時代的發展下,信息技術與教學的相結合是必然的趨勢,如何將其融于教學中為實現教學目的就成為了值得探討的問題。為此,本文對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語文生本課堂構建策略進行簡要討論。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生本課堂
在教學中貫徹生本理念,就意味著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生放置在中心位置。小學語文教學也需要在進行教學環節和活動的設置安排時,本著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和提升核心素養的角度展開。為了更好地實現生本課堂的構建,信息技術與教學的交融無疑給予了有利的幫助。為此,教師應當將信息技術有效與教學相結合,更好地實現教學目的。
1 趣味導學,調動興趣
小學語文課堂的導學部分不僅能夠對舊知識進行復習并引進新知識,還能夠起到塑造課堂氛圍,使學生快速投入課堂的作用,因此也是一堂高質量高效率課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小學語文課堂導學部分,教師可以借助動畫視頻等內容,有效實現視覺、聽覺與課堂的結合,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興趣,塑造出活躍的課堂氛圍,以此來凝聚學生課堂注意力,從而進一步為實現生本課堂做好鋪墊。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導學部分的結合有多種方式,教師可以進行資料和所學內容背景的收集,利用微課進行短時間的高效導入。以《火燒云》一課為例,由于這一片是以描寫火燒云景色為主,對于學生來說很容易感到枯燥。為此教師可以找尋一些火燒云的視頻和照片,也可以展示天邊的云朵慢慢變成火燒云的過程制作成微課。在課前進行導學,讓學生看到自然的景觀呈現在眼前,自然而然會產生興趣,也能夠為學生理解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這種方式。再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中,這一課的教學內容是一篇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向學生介紹安徒生后,搜集相關的視頻為學生進行播放,在小女孩擦亮第一根火柴看到幻境并熄滅后戛然而止,從而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來尋找小女孩之后的境遇。通過播放微課,學生的好奇心明顯被調動起來,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猜測小女孩后面發生的事情來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感,整節課的氣氛也很好。
2 幫助理解,構建情境
小學階段的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有限,在語文的學習中學生除了要掌握識字和語言運用等知識,同時還兼具審美能力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培養。對于小學生來說,要想實現審美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提升,就必須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構建起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系。將信息技術融于小學語文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于課文的理解,并且有助于更具有實感的情境的構建。
例如,《晏子使楚》一課的教學中,由于課文獨特的時代背景,學生在理解課文上存在一定的困難。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首先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晏子使楚的時代背景,之后再展開課文教學時,學生的對于課文的理解明顯有了很大的提升。再例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課,由于這一課主要講述威尼斯的景觀,是國外的景色,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僅僅依靠文字,學生的理解有限,實際的聯系感也不強。教師在授課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構建一個“課堂威尼斯”,運用視頻、圖片等為學生塑造出威尼斯的感覺,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之感。然后讓學生扮演導游的角色,為其他學生介紹威尼斯,將生活實際與課文內容相連接。
3 利用資源,拓寬視野
信息技術是一個大的平臺,上面擁有大量的學習資源亟待學生汲取。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將學習與信息技術相連接,完成對于知識的拓展。小學階段是學生進行知識積累的重要階段,學生就像一塊海綿,需要不斷填充和吸納知識。這一階段知識的積累,也是為之后的學習打下重要基礎的階段。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無疑給學生打開了一個世界,去擁抱知識的海洋。叫是需要做的,是去引導學生如何有效的利用信息技術獲取自己需要的知識,能夠做到積極正面的應用信息技術。
再例如《詹天佑》一課教學時,這一課的教學內容以介紹人物為主,在課后教師可以布置作業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去搜集詹天佑的相關知識,最終以介紹人物的形式,自己為詹天佑寫一篇小傳記。通過這種方式的教學,學生能夠利用信息技術得到更多的學習資源,學習更多開拓自身的視野,同時將作業與信息技術相連接,賦予學生學習過程中更多的自主性,有助于形成和挖掘自主學習意識。再例如《凡卡》一課,這篇課文出自于俄國的著名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之手,作者的文章往往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色彩,是很寶貴的閱讀素材。教師在課后可以布置作業,讓學生在課下搜集一篇關于契訶夫的文章,閱讀后寫下心得體會。這種開放式的作業,不僅能夠鍛煉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搜索自己想要的信息資源的能力,同時也能夠使得學生積累更多的閱讀。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之間的融合,需要教師首先將學生為主的觀念深植于心。秉持著生本理念,擺脫傳統教學模式,以信息技術這種新的技術為手段,豐富教學環節,從而達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的目的,完成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
參考文獻:
[1] 吳堃.論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理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2).
[2] 蔡思思.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7).
[3] 寧翠娥.小學語文課堂貫徹“生本”理念的途徑[J].大慶社會科學,2012(06).
[4] 吳偉民,李婷.關于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09(09).
(作者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沙雅縣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