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格
摘 要:21世紀以來,隨著國家“文化興國”戰略的實施,經濟、社會與文化的發展日趨一體化,文化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意識形態內容,而逐漸以一種創新產業類型,被社會大眾所接受與推崇。“文化消費”正一步一步滲入到市場經濟之中。文章經過深入的調查與研究,細致分析當前國內文博系統欣欣向榮的發展前景,結合安徽博物院自身特點,對文創產品開發與管理、文博商店的經營模式提出一些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形勢;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
2015年3月《博物館條例》出臺實施,首次在國家層面上以法律法規的形式明確了“國家鼓勵博物館挖掘藏品內涵,與文化創意、旅游等產業相結合,開發衍生產品,增強博物館發展能力”。此舉說明國家允許并鼓勵博物館與社會企業等機構合作開發文創產品。對于從事博物館文創工作的人員來說,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博物館作為文化產業市場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搭上這趟高速發展列車,筆者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思考。
1 加強內部管理,提高自身綜合文化軟實力
古語有云:“怨人不如自怨,求人不如求己。”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優異的成績,自身建設是核心。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發展文創產業同樣如此。
1.1 文創產品的設計與開發
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設計與開發,首先要確立一個基本原則——以文化為本。因為博物館文創產品與一般的創意產品有著很大的區別,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只有包含了館藏文物和本館特色的文化內涵才能擁有真正的生命力[1]。其次,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與開發應該具有創新意識,開發具有趣味性的產品更加易于吸引普通公眾的眼球與好奇心,更能進一步激發公眾把博物館帶回家的愿望與熱情。例如,安徽博物院館藏潘玉良畫作系列開發與設計的思路與經驗就值得加以推廣,該系列文創產品是以畫魂玉良為主題,經過巧妙設計,應用于絲巾、U盤、小鏡子等多種實用的生活日用品之中,綜合考慮了不同年齡、性別等要素,功能多樣、受眾多元,進入市場后反響非常熱烈,還曾在“博博會”中榮獲多項大獎。
1.2 文創行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從大體上來看,博物館文創人員的構成基本上可以分為三類:文創開發與設計人員、文創管理與服務人員、文創市場推廣與經營人員。
不管是哪類人員,首先對博物館藏品應該熟悉與了解,這里所說的了解應包括對藏品背后的深層次文化因素有所掌握。雖然說2015年《博物館條例》的出臺,在政策上允許博物館發展文創產業,但體制以及績效工資總量等因素還是像一把枷鎖,阻礙了文創產業的發展。所以,筆者覺得在文創產品發展這塊可以學習一些先進地區的發展經驗,成立自己的文化企業,專門從事文創產品的開發與管理。對內,我們不改變我們的公益屬性。對外,具體的產品上市與推廣可以交給企業管理。這樣,管理方面有了靈活性;資金方面投入與產出、成本與利潤都能實現良性循環;人員方面有了激勵,工作有了動力。這樣文創產業的發展道路才會更加清晰。
1.3 文創產品經營場所的規范與建設
①文創商品經營場所不同于一般商店,一定要空間設置合理,不能像小商店一樣給人以擁擠的感覺。
②放置一些觀眾互助體驗設備,將每一件文創產品予以分類,拍照上傳至設備之中,觀眾通過自助點擊就能看到商品信息,這樣既增加了觀眾購物的趣味性,又起到了宣傳作用。
③經營場所的各類標識標牌要統一,最好是能設計一些吉祥物或者品牌LOGO。以動漫產品的形式呈現給大家,一定會吸引大家的好奇心,形成“眼球經濟”。
④經營人員著裝要統一,裝飾要簡潔大方,要營造出一種明亮整潔的購物環境。
2 深入實施“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發展戰略,推動文創產品經營模式的改變[2][3]
2.1 “引進來”發展戰略
2.1.1 對于目標客戶群的引進
一家博物館文博商店經營得好與壞,游客基數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基數越大,成為目標客戶的可能就越多。首先,要加強自我宣傳工作,竭力維護好同報社、新媒體等各類宣口單位的關系,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等新聞傳播手段,讓博物館走向社會,將觀眾引進博物館。其次,加強博物館與其他單位的聯系,共建發展基地,積極主動地去爭取觀眾。比如說學校,學校是青少年的“第一課堂”,博物館是青少年的“第二課堂”,我們可以積極實施合作,謀求博物館和學校之間的雙向發展。
2.1.2 對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的引進
2017年10月12日,由大潤發飛牛網戰略投資的新零售項目“發到家”旗下的安徽省首個無人值守智能超市,在合肥市綠地中心亮相登場。據悉,此類超市全程掃碼支付,進出無人值守,且半個月以來沒有丟失一件商品。從此消息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安徽博物院文博商店在合適的區域也引進這種無人售貨超市,會不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筆者覺得這可以作為一個概念或者嘗試的方向。以安徽博物院為例,當前安徽博物院文化類商店主要集中在二樓出口位置,筆者覺得可以在其他樓層也設置一些小的分售處,這樣可以達到均衡發展,而無人售貨的理念剛好可以彌補這一空缺。既節約了人力成本,又很大程度上吸引了觀眾的眼球與好奇心,豐富了觀眾的參觀與購物體驗。
2.2 “走出去”發展戰略
當今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博物館文創產業的發展不能再單純依靠傳統單一的文博商店,我們要積極利用“走出去”的發展戰略,謀求博物館同多方力量的合作,共同把博物館文創產業這塊蛋糕做大、做好。
①在宣傳方面,嘗試制作一份專門針對文創產品的宣傳目錄手冊。將院內各類文創商品匯集成冊,讓觀眾提前對文創產品有一個基本了解。開通微博、微信公眾號以及開發App,實時更新動態,搭建好新時代網絡宣傳媒介,做好產品的宣傳報道工作。
②加強區域內館際之間的合作。以安徽博物院為例,作為全省文博行業領頭羊,應該發揮先導作用,在積極尋求上級文化主管部門的協調下,依托全省博物館陳列展覽聯盟,可以成立省級文創產品展銷聯盟,通過授權或代理等多種形式整合資源,開拓市場。讓每一位游客在省內各個文博場所都能看到各家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同時還可以打造一個統一的文創產品開發設計平臺,讓每家博物館都能在此找到合適的設計開發公司,讓每家博物館的文創經營產品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銷售出去,實現資源共享、互助互利。
③博物館文創產品還可以開發一定比例的高端商務禮品,通過市場推廣人員,主動與社會上一些大型的企業集團、高端的文化商務機構相對接。既讓這些單位在員工福利發放與商務活動交往上賺到了“面子”,又進一步開拓了我們文創產品的銷售渠道,還對我們博物館起到了一定的宣傳作用。
④電商平臺推廣。積極運用線上線下多元化的銷售模式。線上開設電商平臺,打開受眾和消費面;線下應該依托實體商店,做好宣傳、產品開發和售后服務等各項工作,提升電商平臺在整個零售業務中的市場比例。
⑤主動同一些專業類高校開展合作,高校在專業知識方面能為我們提供充實的人才支持。我們可以通過提供實習基地、社會實踐場所或舉辦一些文化創意類比賽,廣泛吸納相關院校專業人員參與進來,這樣學生得到了鍛煉,博物館文創也征集到了好的創意和思路,可謂是一舉兩得!
綜上所述,筆者覺得在當前政策以及市場環境下,只要我們始終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發設計文創產品以館藏特色文物資源為載體,加大對經營人員隊伍的管理和培訓,就一定可以推動博物館文創工作走上新的臺階,促進我們的博物館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牧雨,梅松,趙弘,等.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理論與實踐探索[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46.
[2]蘇拾平.文化創意產業的思考技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4.
[3]閆雪梅.文化創意產品設計開發思路探析[J].歌海,2016(3):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