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云蘭
摘 要:近年來,電子銀行承兌匯票由于其特有的優點,再加上央行的力推,規模占比得到了快速提高,受到了銀企雙方的共同青睞。然而,隨著承兌額度規模的不斷擴大,電子銀行承兌匯票也出現了一些風險和問題,這些都是需要我們高度重視的。本文結合市場實際情況,談談電子銀行承兌匯票的風險識別及防范議題。
關鍵詞:電子銀行承兌匯票 ?風險識別 ?風險防范
電子銀行承兌匯票具有銀行信用和管理方便的特點,且無假票、克隆票、瑕疵票、遺失等風險,電票的交付不受時間與地域的限制,使其得以廣泛推廣應用,在推動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運用中,電子銀行承兌匯票還是出現了一些風險因素,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同時需做好防范工作,本文就此議題談談筆者的一些粗淺認識。
一、電子銀行承兌匯票的市場運行情況
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下發了《中國人民銀行關于規范和促進電子商業匯票業務發展的通知》,通知中公布了多項措施鼓勵進入機構開展電子商業匯票業務,更是為電票替代紙票設定了時間表,通知要求“自2018年1月1日起,原則上單張出票金額在100萬元以上的商業匯票應全部通過電票辦理。”
2018年10月票交所“紙電融合工程”完工,相當比例的商業銀行和財務公司都已接入ECDS系統和票交所票據交易系統。電子票據的普及推廣極大地便利了票據的流轉,票據發揮支付的功能會繼續擴大,對解決企業背書轉讓,滿足企業支付清算等方面將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但同樣它的風險防范也不容小視。
二、電子銀行承兌匯票流通的風險識別
目前電子銀行承兌匯票風險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電子銀行承兌匯票承兌人兌付能力差,兌付風險大
目前可以出具電子銀行承兌匯票的承兌行包括工、農、中、建、政策性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信社、農村商業銀行等。2009年,《電子商業匯票業務管理辦法》明確將財務公司承兌的電子票據確定為電子銀行承兌匯票。在實際流通中,一些財務公司或是小規模的商業銀行開具的電子銀行承兌匯票因其存在延期支付或者不能如期兌付情況,出現履約風險狀況等,已遭到很多企業和銀行拒收,在工作中我們要高度重視這些有不良記錄的機構簽發的電子銀行承兌匯票。
(二)金融機構對承兌申請人審查不夠嚴謹,出票人和付款人償付能力不足
一些金融機構僅僅關注在企業的資金狀況及需求以及能否在規定時間內交付還款,常常忽略了對承兌匯票的申請人的商品貿易背景的詳細審查,如合同交易的真實性、合同標的及金額等,一些企業單位拿著虛假的不具有合法有效性的商品或勞務合同套取銀行資金,極易給銀行造成損失。在實地考察時,金融機構重點對企業高大上的辦公樓、公司資質等資料進行審查,有時忽略對企業過往交易記錄和信用調查的審查,這樣導致不能對企業資金狀況最完全的掌握,可能后期會誘發給付風險。
(三)銀行內部管理流程制度不完善
電子商業匯票僅能在部分環節控制內控風險,但是無法從根本上根治票據內控風險。2016年8月工行電票詐騙案的曝光,打破了電票“零案件”的紀錄。與此前發生的多起紙票詐騙案相似,本次電票詐騙案的起因并不在于票據本身,而在于其背后同業戶管理和電票系統代理接入機制的行業亂象,這也暴露了銀行內控方面存在的問題。
(四)電子票據相關法律規制建設嚴重滯后
目前,我國規范銀行承兌匯票的法律法規主要是《票據法》和《支付結算辦法》,這些法律法規雖對銀行承兌匯票做出了相關規定,但是有些條款已相對陳舊,操作性不強,對電子票據業務的指導和管理都存在一些真空,不利于電子票據市場的長遠發展。
三、銀行承兌匯票的風險防范措施
(一)關注承兌匯票市場動態,嚴把貼現業務準入關
針對兌付能力差的銀行和財務公司開具的承兌匯票,我們要時常關注承兌匯票市場動態,與兄弟或友好單位市場常溝通,及時深入了解票據市場的變化,嚴禁給此類票據辦理貼現業務,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時,我們要把掌握的市場信息及時發布,告知相關企業和銀行,讓這類承兌匯票無處遁形。
(二)對承兌匯票申請人的信用調查要詳盡、全面
信用調查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目前是否有標的額較大的未決訴訟、是否為失信被執行人、已發行的融資產品,如債券、中期票據、資產支持票據等的金額和到期情況。這些信息收集完整后,上級主管部門要對這類信用調查信息進行再次審查,做到查漏補缺,對徇私舞弊行為的要嚴懲不貸。
承兌匯票申請人在提交材料時,必須包括能夠證明相關交易合同、發票的原件和復印件。在受理承兌匯票承兌業務時,銀行首先要從征信系統對企業信用情況進行查詢,了解申請承兌企業過往貸款情況,信用如何,是否存在不良記錄等。其次要嚴格審查申請承兌企業的經營規模與范圍和關聯企業以及資金流的走向,以防關聯企業互相擔保,如有需要,可要求企業提供過往的產品和財務報表,使之不存在虛假交易套取銀行資金的可能性。
(三)銀行應建立和完善內部管理制度流程,特別是提供電票系統代理接入的銀行,更是要加強內控,從源頭上將電子票據風險降到最低
開立同業賬戶是進行電票系統代理接入的前提。工行電票詐騙案中如果工行盡到核實義務,不被假象所迷惑;或者焦作中旅銀行方面加強員工和資料、印章等管理,對非正常工作時間外來人員進行登記核查,加強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這起詐騙案或許可以避免。所以,針對此類風險,銀行一方面需要完善相關的制度流程并嚴格執行,同一業務不同崗位之間要做到相互制衡,事后也要定期不定期對風險業務進行內部檢查稽核,另一方面,要加強員工安全教育,提升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使員工在各自崗位上做到盡職盡責。
(四)相關部門應盡快補充、修訂有關票據法律法規,完善法律層面對電子銀行承兌匯票業務開展的指導與保護
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是2004年修正,從2009年電子商業匯票出現到現在票據電子化的普及,原有法律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票據市場的發展需求,所以修改現行法律也是勢在必行。可以考慮將《電子商業匯票業務管理辦法》中關于電子票據和電子簽名等相關規定提升至法律層面,將具有法律效力的紙質票據行為,有效地應用到電子介質中,使其對票據業務的保護范圍由以紙質票據為工具的支付結算,擴大到以數據電文為基礎的電子票據支付結算。
本文筆者對電子銀行承兌匯票的風險和防范的談了粗淺認識,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共同研究探討。隨著市場規模的不斷壯大和發展,已有的風險可能會防范好,但可能又會出現新的問題,因此風險識別和防范議題將會進行下去,大家應集思廣益,努力使風險降到最低,維持經濟生態的穩定。
參考文獻:
[1]李莉.銀行承兌匯票風險防范[J].審計與理財,2007(3):37-38.
[2]歐陽衛民.我們票據業務的現狀與發展[J].金融會計,2010(1)17-22.
[3]龍忠起.我國銀行承兌匯票業務的風險與防范研究[D].長江大學,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