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曉琳 劉暢
[摘? ? 要] 東北曾經被籠罩在戰爭之中,我國經歷過日本無情的侵略,東北人民不屈不撓,為了抵抗日軍的侵略建立了東北抗日聯軍,在日軍無比殘酷的摧毀下,我們的抗日聯軍頑強奮斗、堅守黨性、毫不動搖地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壯麗的詩篇。當時的東北有很多未經開發的地區,由于東北地理位置較北,氣候較為寒冷,所以當時的東北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當時甚至將東北的部分地區稱為蠻荒之地,所以當時的東北地區軍隊實力較弱。但是東北的人民意志堅定,每一個人都有保護祖國的心,經歷了14年的艱苦卓絕抗聯戰爭,所凝聚出的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和團結品質,對現如今振興東北和民族復興有著現實的意義。本篇文章則是對新時代下東北抗聯基地周邊鄉鎮經濟發展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 新時代;抗聯基地;鄉鎮經濟發展;振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11. 057
[中圖分類號] F810.42?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9)11- 0129- 02
1? ? ? 東北抗聯精神對抗聯老基地經濟發展的影響
回看歷史,我們國家的飽經滄桑,抗日戰爭爆發后日本侵略者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不斷對我國東北進行殘忍侵略,將東北這片肥沃的土地作為自己殖民統治的大后方,加大兵力對東北地區進行侵略,集中兵力圍剿東北抗日聯軍。當時東北一片陰云籠罩,更無從考慮經濟發展的問題。然而東北抗聯將士并沒有被日軍的威脅所嚇倒,仍然發揮著不屈不撓艱苦卓絕的奮斗精神,堅持保家衛國的信念。在當時后勤毫無保障、物資極度匱乏的情況下,我們的將士依然堅守著自己的信念最終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這樣的精神也為我們如今實現中國夢,振興民族發展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現如今我國已經進入了新的時代,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我國的經濟也進入了新的時代,不斷面臨新的挑戰和新的機遇,東北抗聯基地周邊的鄉鎮經濟也得到飛速的發展。
2? ? ? 東北抗聯基地周邊鄉鎮經濟發展分析
吉林省長白山地區曾是東北抗聯戰爭的重要基地。隨著時代的發展,長白山地區也開始建立文化小鎮項目,在緬懷先烈的同時,借助紅色記憶,也開始發展起了特色經濟。
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以抗聯記憶為主題的文化小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當地充分利用了長白山保護區天然的自然資源和地質景觀資源,結合東北抗聯紅色革命文化資源建立了獨具一格的經濟新模式。當地建設了將紅色教育、紅色影視、紅色旅游三大功能融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類型旅游經濟新模式。當地還運用最新的科技還原了當時抗日戰爭的激烈場景,游客可以切身體驗到當時抗日戰爭的激烈戰況,給予游客逼真的體驗。
現如今,長白山地區已經積極地發展旅游產業,在休閑娛樂的同時又可以使游客深刻地了解革命的歷史,增長革命斗爭知識,學習和了解革命斗爭意志,從而培養新的時代精神。長白山的文化小鎮也為游客提供了吃、住、行、游、玩、購于一體的全程性服務,這樣的旅游模式也切實推動了長白山旅游業的發展,改變了傳統單一的資源旅游觀念,實現了旅游轉型升級,為長白山地區的旅游行業注入了新的經濟引擎。
隨著東北抗聯基地的發展,長白山周邊的鄉鎮也得到了發展,這既提升了周邊的旅游產品銷售,也大大提升了長白山的文化旅游思想高度,帶動了其相關產業的發展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這樣的文化小鎮建設也無形地擴大了國內外游客市場,吸引了更多國外的游客,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客流量,增加了長白山地區旅游的收入,實現了共贏的目的。這樣的文化小鎮建設為抗聯老基地經濟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的經濟增長點。旅游產業是第三產業,我們國家一直大力扶持旅游產業的發展,不斷地塑造更多、更豐富、更有創新意義的旅游景點,這也為東北抗聯老基地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保證。
國家時刻心系著老東北抗聯基地的經濟發展,也在大力的扶持東北老抗聯基地周邊的經濟發展。現如今的東北老抗聯基地都已經進行了轉型生產,不再是完全依靠農業生產進行經濟創收,而是更加積極地結合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新興產業,結合當地的紅色文化和風土人情進行新經濟模式的開發。
東北一直以農業發展為基礎,多數是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體現出高物質消耗、高耗能、高污染的生產特征。東北以農業為主,以傳統的制造業為輔,基本是以傳統的產業為經濟支柱。但是隨著新時代的到來,知識、信息和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沖擊,如果東北一直以傳統經濟作為主要的經濟增長不注重轉型的話,長久下去就會被時代所淘汰。所以,東北也在不斷開發新的產業,結合新的科學技術,不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由于科技和知識的進步,在一定的時期內,專有性和壟斷性很強。只有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核心技術,才能夠真正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夠更好地獲得利潤。當然想要真正的發展高新技術,想讓自己的生產有較高的科技含量,也必須要增加產業的附加值。傳統產業使用的是大眾化和傳統型的生產技術,只能夠滿足社會的平均利潤,但是,社會的發展使得傳統產業的商品利潤不斷下降。產品的盈利能力不斷下降,也使得市場競爭能力自然下降,而新興的經濟時代已經不斷促使東北的傳統產業要進行轉型。轉型成為新時代的科技經濟,使得經濟產品具有服務的功能、更多元化、更加便捷,并且價格更加低廉,這樣才能夠滿足新興市場的需要。而相比之下,傳統產業所生產的產品一般都會有體型大、性能低、不便運輸的特性。在激烈的競爭中東北的發展一定要順應時代潮流,結合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創新新的生產技術,提升經濟收益。
例如,東北老抗聯基地三岔河流淌著對抗聯的紅色記憶,烈士的鮮血灑過的黑土地上,如今已經是樹綠花紅,林茂糧豐。三岔河地區屬于淺的山區叢林茂盛,對于當時的游擊戰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助地,經歷了戰火的洗禮,如今的三岔河已經有了新的面貌。三岔河1975年建設人民公社,1996年撤鄉改鎮,2005年合并到亞東鎮,2008年設立了辦事處。三岔河的發展一直以來都是以農業發展為基礎,管轄的總面積是552.4平方公里,現有可使用的耕地6 805公頃,居民5 797戶,勞動人口只有4 07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