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
摘 要 某公司自2007年進軍專用車行業以來,在發展多種資本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中,在人力資源管理領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實踐表明,健全所屬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用市場化的手段重點推進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同時在產業文化融合的基礎上,積極發揮黨組織在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保障作用,才能實現不同所有制的優勢互補和資源互補的需要。
關鍵詞 專用車 混合所有制 人力資源管理
一、混合所有制對產業人力資源工作提出的要求
(一)股權多元化需要建立更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目前公司產業大部分為混合所有制或股權多元化企業。股權多元化及由此引起的利益多元化,客觀上有利于形成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各單位董事會決策及監事會監督的作用較國有獨資管理明顯增強,然而經營層制衡增大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出現高管流動頻繁、短視行為聚焦等現象。我們必須正視如何對經營層進行有效制衡,同時,充分調動經營層的積極性、創造性。
(二)干部管理體制需要逐步向職業經理人管理轉變
對照中央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分類分層管理制度的要求,目前產業內所有企業均為盈利類企業,都是以追求資本增值最大化為首要目標。高管人員可以更多地從職業經理人市場中選聘,選擇適合企業發展的、有很強能力的、具有企業經營經驗的、信譽高的經營者。
(三)黨建發揮政治核心作用需要拓展新領域和空間
目前產業所屬企業黨建工作,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兩個一以貫之”的重要思想和航空工業“1122”黨建工作體系執行;但同時政策上缺少與混合所有制企業黨建相適應的制度規范,基礎建設上存在黨員比重低、黨群干部少、經營壓力大等現實問題。
二、近年來產業人力資源工作實踐
(一)堅持價值創造,激發人才資本效能
近年來產業在堅持價值創造,嚴格經營業績考核的同時,注重關注市場化和公平合理性;加強與所屬企業董監事會的溝通,努力探索適應大多數所屬企業的激勵與約束機制,開展經營者、核心骨干多樣性薪酬管理制度和激勵措施。企業始終將勞動用工效率作為評價單位經營業績的重要內容,大多數所屬企業用工人數持續壓縮,后輔人員比例持續改善;修訂完善工資總額管理辦法,工資預算執行率持續提升,較好地落實了“業績升、薪酬升,業績降、薪酬降”的分配機制。
(二)規范干部管理,大力推進“育人才”戰略
產業始終認真貫徹落實國有企業好干部“二十字”標準,建立完善所屬企業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管理工作規定,將黨管干部原則和好干部標準貫穿領導班子建設和干部選拔任用全過程,精準開展干部管理監督。同時,產業也堅持“基于內生式成長和智力引進并重的人才開發”理念,大力推進“育人才”戰略。具體包括通過校園招聘、與行業專業媒體合作等形式,綜合選拔高素質高潛質應屆生和成熟人才。利用國家和上級單位智力引進政策,引進了一批高端人才;利用產業和上級單位內外部資源,豐富培訓模式,提升了培訓工作的實戰性和精準性。
(三)堅定推進黨的政治建設,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
產業始終把黨建工作作為獨特競爭力,堅持以“融入中心、服務大局”為根本,將黨的領導逐步融入企業治理。所屬企業已經全部完成黨建章程工作,黨委會、董事會和經理層的決策界面進一步清晰、明確,基本做到“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實行“一肩挑”。針對產業實際,逐步夯實黨建基層基礎,創新管理方式,辦理流動黨員、成立臨時黨小組,在黨務工作機構、人員配備、經費預算等方面普遍得到了加強。加大黨員示范崗、黨員突擊隊、黨員責任區建設,注重務實高效,與企業發展緊密結合。黨員領導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為產業改革穩定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和重要支撐。
三、新形勢下做好產業人力資源工作的思考
(一)加快探索與產業發展匹配的經營層中長期激勵約束機制
在所屬企業既有的經營層年薪制基礎上,綜合經營規模、經營難度、地域類別等因素,合理確定基本年薪、績效年薪。加快推進任期激勵收入、重大項目周期激勵的范圍和比重,擇機普及經營層年金計劃,建立經營層持股、分享利潤等中長期激勵,激發經營層搞好企業的動力,引導經營層重視企業長遠發展。
(二)用市場化的手段積極推進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
盡快制度化、批量化、廣泛化推進產業內包括產業集團、事業部與產業企業間高管交流任職、掛職工作。同時堅持黨管干部原則與董事會依法產生、董事會依法選擇經營管理者、經營管理者依法行使人權相結合;用市場化的手段積極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實現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相結合,暢通現有經營管理者與職業經理人的身份轉換通道,加快建立職業經理人退出機制。
(三)繼續發揮黨組織在混合所有制企業中的優秀傳統作用
目前產業所屬單位大多是國有絕對控股企業,“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實現相對難度系數還是不大的。但按照改革方向,國有相對控股企業比重還會不斷擴大,屆時如何更好地實現黨組織領導作用與治理結構的契合,如何更好地實現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向基層延伸。個人認為黨組織的領導作用應側重放在政治領導、協調各方和支持服務上。首先黨組織監督企業應該在政治方向上與中央保持一致,企業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航空工業“一心、兩融、三力、五化”發展戰略保持一致。其次,黨組織在企業中要維護好各方利益主體的合法權益,包括依法維護非公股東的利益,特別是容易受到侵害的利益方,比如職工群眾。最后,黨組織要支持董事會依法行使決策權,支持經營層依法行使經營權,支持企業發展,服務職工群眾,在支持和服務中體現黨的具體領導。
(作者單位為金城集團有限公司)